《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課題研究經驗總結

2022-06-08 16:57:04 字數 3543 閱讀 7680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找準存在的問題,在困難和問題面前不能有等、靠的思想,要在探索創新中求發展,改變課堂教學。

1、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提供學生發問的前提條件,是培養提問題能力和養成提問習慣的有效措施。培養問題意識是培養學會創新的切入點。如何創設較好的問題情境,激發探索的興趣呢?

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實物、例項入手,採用故事、遊戲、兒歌、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內容)與生活的實際內容(直觀情景)緊密聯絡起來,把握最近發展區,營造學生認知心理上的懸念,讓學生有問題可提,啟用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心態。例如:我在教一年級上冊的《有幾瓶牛奶》時,我就以笑笑數完牛奶遇到了難題,需要孩子們的幫助做為匯入,讓孩子們根據畫面的內容提出問題:

「左邊有5瓶牛奶,右邊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問題?」從而匯出課題,這樣的匯入方式新穎,孩子們不知不覺就被帶入新課內容的學習中去了。又如元仙妹老師上的《9的乘法口訣》,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

螢幕顯示校園,接著又看到一輛汽車運來了許多花卉。師:看到這些花你想知道什麼?

學生經思考提出了:這些花有什麼用?有幾種品種?

買來多少盆花?學生一旦有了疑問,就會引起好奇心,開啟思維,引發探索,為下面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架起了橋梁。

2、教給質疑方法,防範於未然提問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如果有疑

問,就會引起懸念,就會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衝突,進而撥動思維之弦。因此,教學中不僅要創設情境,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發質疑,使學生感到有問題要解決,而且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地調動他們不斷探索真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會質疑,進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1)、讓學生掌握結構,明確質疑方向。教師要在領會教材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地處理教材,從教材結構入手,把握知識之間聯絡,以此作為指導學生質疑的重點,做好示範提問,教給質疑的方法,為今後學生學法遷移,獨立質疑做好鋪墊。例如:

「乘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中的筆算部分的教學,這部分內容有五個知識點:乘數是兩位數積不進製的乘法;乘數是兩位數積有進製的乘法;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教師在教「乘數是兩數積的進製的乘法」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例題的特徵、運算順序、部分積的定位、計算結果等方面進行質疑,為後面學習多位數乘法質疑做好鋪墊。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時就可以對照「乘法是兩、三位數乘法的質疑方法進行類推,從而懂得從例題的特徵、計算順序、商的定位、怎樣試商、被除數中間不夠除怎麼辦、被除數末尾不夠除怎麼辦等方面提問。

(2)、讓學生把握要點,提高質疑水平。學生明確質疑方向,通過正確遷移,已具備了一定質疑能力,並不意味著每個問題都能問在重點處、點子上或問得恰到好處。因此,還要讓學生把握知識的要點。

一是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為值得懷疑的地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二是已經理解的學生可以提問,考考教師和同學;三是在知識的「生長點」上,即在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四是在知識的「結合點」上質疑,即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比較上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五是在「認知衝突」中找疑點,即新知識同自身原有認知結構矛盾衝突的地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六是大膽猜想、聯想、多角度、多層次地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七是從課題、知識的意義、性質、特徵、定律和公式上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這樣一來就為學生提供發展潛在能力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人機會得到鍛鍊,從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在這樣民主和諧氛圍的課堂裡,就會為提出乙個高質量的問題而自豪,學習的積極性勢必倍增。

(3)、在數學課堂中設計出學生混淆的題型,以錯誤形式出現,這樣既可以加深印象有可以防範於未然。

3、引導、類推、遷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質疑和釋疑的關係。

質疑是一種手段,釋疑才是目的。學生有了質疑的能力後,還要讓學生知道知識生成的過程,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步驟,才能逐漸獨立地策劃學習活動,自己學習同類知識,從而真正地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例如:

在面積公式的推導方面,當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除要求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矩形知識,懂得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積外,還要讓學生知道運用化歸的思想,動手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已學過的長方形,找到新圖形(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相應等長關係,從而推導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一旦有了化歸的思想,在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就會主動地提出能不能也把三角形割補成已學過的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計算。另外還要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操作實驗,**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又能拼出已學過的什麼圖形?

從而匯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學生就會利用類推、遷移、化歸的方法,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已學過的圖形,用乙個梯形可割補成已學會的圖形,從而懂得可用多種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一旦學生整體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學會數學的學習方法,形成數學學習能力,那麼在此後學習類似的圓面積、圓柱體體積等等的計算時,他們就能自己主動地、有的放矢地探索,化圓為方,推導出圓面積、圓柱體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公式。

小學數學教材中在類同關係的內容很多,如「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進製加法」、「表內乘法」、「多位數的讀法」、「多位數的加減法」等等,都可以這樣舉一反三,找出規律,高效率地學習,解決問題,而當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後,就會信心百倍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4、交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現在的學生普遍成在懶動腦。對於問題的出現他(她)們不知道如何下手,遠遠不能跟新課標接軌。

再加上老師們只注重數學知識而忽略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注重方法而忽略數學思想,從而導致學生只能按方法解題而不能按思想解一類題。我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的教學,交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

一是由已知條件入手去分析問題;二是由問題入手去分析問題。特別是二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大多數數學老師忽略了。

5、加強實踐活動。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盡量多讓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經歷體驗數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真正理解數學,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①結合學具製作和演示,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課前讓學生充分製作好一套學具:

圓錐與圓柱等高等底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還有既不等高也不等底的幾組學具。匯入新課時讓學生先猜測,圓錐的體積計算可能與什麼有關?(生:

與圓柱體積有關)。接著讓學生用每組學具量一量沙子,發現每組圓錐與圓柱體積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並把發現的事實填在老師預先發的**裡,再讓學生合作交流,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自己得出圓錐體積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從而匯出圓錐體積公式v=1/3sh。②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源於實踐,又用於實踐。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積極地參與生活實踐。如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知識後,讓學生製作乙個裝密餞的圓柱體。

如學習了長方形面積公式後,算一算本班教室的面積。學習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後,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

三角形或其它的形狀行不行?為什麼?這樣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通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思考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作為數學老師要有激趣的數學語言;要有設計出學生質疑的數學問題;要有創造性地使用駕馭數學教材的能力;要有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陌生為熟知的數學頭腦;要樹立用數學思想指導數學方法的數學理念。學生就會從數學題海中走出來,就會愛上這一科。

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反思

周仕民歷史新課堂實施以來,歷史課堂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活力,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透過現象對歷史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 達成三維目標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實現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 形式 創造 互動 課堂不能沒有 秩序 和 規則 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不能走進多 教學的誤...

新課程課堂教學如何評價

發表日期 2006年12月21日已經有542位讀者讀過此文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正在北京等地實施,如何科學 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成為擺在校長面前的一道新課題。評課評的是什麼?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知識的認識過程,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既然是有效學習,很明顯,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反思

中學生數理化 教研版主要欄目 課程解讀 習題點精 實驗探索 嘗試創新 易混概念辨析 名師專題講座 解題思想方法 學習障礙分析 命題趨勢 試題研究 心理調適 熱點透視 觀察思考 經驗交流 課題研究等。當前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推動新課程的主要場所還是課堂教學,而數學在培養學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