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指導綱要

2022-05-25 07:12:04 字數 3819 閱讀 3859

為紮實做好課題研究工作,讓研究最終為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服務,現對課題研究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研究目的

班級工作與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研究、把握學生心理特點,把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了,班級工作開展起來自然也就容易、順手,易見成效。本內容研究的目的在於從班級工作的角度研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方式、方法,發揮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的作用,充分發掘和利用一切可能的教育資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班級工作,在工作實踐中找到一種適合我校特點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養成和提高,促進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最終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中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研究原則與注意問題

1。全體性原則。

指班主任在班級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全體學生的共同心理需求和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的提高為基本出發點和根本歸宿;應關注和重視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從這一意義上講,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體性原則也就是個體差異性原則,而且後者更是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所在。

貫徹全體性原則,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問題:首先,班主任應了解所有學生的共同心理需要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其次,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靈活地採用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手段,使得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都能得到全面而又獨特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

2。全面性原則。

指在班級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要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人的心理是乙個有機的整體,知、情、意、行是密切聯絡在一起的,認知因素、個性因素、社會性因素互動影響,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也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貫徹全面性原則,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問題:首先,班主任應從整體性、全面性的觀點出發,樹立學生「全人化」的發展觀點,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和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和協調發展;其次,班主任要及時發現並引導學生彌補某些方面的發展不足,全面考察與分析這些不足存在的原因並制定對策。

3。主體性原則。

指班級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充分調動其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班級心理健康教育能真正取得實效。這是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貫徹主體性原則,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因勢利導地造成學生的某種心理矛盾狀態,使學生的心理素質能主動積極地得以發展;其次,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不宜管得過多,要敢於放手,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

4。真「識」性原則。

指班級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學生能夠如實地認識世界,對世界有一種客觀的、合理的看法和信念。

貫徹真「識」性原則,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幫助學生認識不合理的觀點和信念;其次,通過各種方法如非理性信念辨析、合理情緒想象**等來培養學生轉變不合理認知的能力。

5。理解性原則。

指班級心理健康教育要培養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能力:一方面,用自己的願望、追求、價值來把握他人;另一方面,以他人的期望、追求、價值來把握自己、規範自己。理解的過程是人們以其全部精神因素以期全面、完整地把握自我或他人的精神、意義與價值。

貫徹理解性原則,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問題:首先,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能夠體驗各種不同的角色,學會並實踐該角色所要求的各種規範;其次,在活動中訓練學生「移情」的能力。

6。活動性原則。

指班級心理健康教育要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素質在具體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高。在班級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應該注意學生在活動中的內化體驗,否則,活動縱然設計得很精巧、組織得很嚴密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貫徹活動性原則,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活動的開展和組織應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徵,體現一定的時代性;其次,活動應強化過程、淡化結果;再次,要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多種情境中從多個角度進行訓練和練習。

7。成功性原則。

指在班級心理健康教育中,各種活動、訓練要使學生盡量多地獲得成功的愉快體驗,減少受挫的不愉快體驗。

貫徹成功性原則,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問題:首先,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應是恰當的,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抱負水平;其次,幫助學生正確對待挫折與不順;再次,靈活使用評價,建立促進學生積極體驗形成的、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機制。

8。預防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指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應將發展學生心理素質與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結合起來。班級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為主導,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心理發展的需要給以必要的引導,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開發其心理潛能。同時,班主任也應重視對學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早期發現和預防,以防患於未然,儘量減少或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

貫徹預防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要求班主任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應著眼於全體學生,在發展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個別情況做到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其次,要早做準備,早作預防,防微杜漸。

9。積極認知原則。

指在教學、教育過程中要用積極的眼光看待教育的物件——學生,充分認識每個學生的優勢和長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充分發掘、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學生在優勢發揮中體驗自身價值、實現自己的發展。

貫徹積極認知原則,首先要認識到不懂個體在發展上是有差異的,不可能各個方面都佔優勢,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每個方面達到較高水平;其次,要通過多種方式盡可能準確、全面地了解、發現學生個體的發展優勢所在;再次,在教育教學中要努力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在可能的範圍內去彌補學生的不足和劣勢。

三、研究內容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的基本內容如下:

(一)如何通過班級工作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1。心理氛圍:輕鬆、積極;2。自然環境:整潔、舒適;3。人際氛圍:和諧、良性互動。

(二)如何通過班級工作實現家長、學生、教師間的良性互動。

(三)班級工作中如何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困擾或問題並進行有效指導。

(四)班主任自身如何提高心理能力,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五)班級工作中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實現家校之間的有效溝通。

(六)班級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

四、研究措施

(一)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班級是有若干學生和教師組成的乙個群體,這個群體的成員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彼此互動的。所以,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裡的心理環境既包括學生學習、生活的心理環境,包括生生、師生之間在互動中形成的人際氛圍,也包括師生置身其中的、可見的自然環境。

1。用現代教育觀念指導班級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物件是乙個個活生生的、存在於具體社會環境中的個體,這要求班主任工作必須與時代同步,必須以現代教育觀念為指導。

2。調動學科教師的積極性,讓學科教師成為班級工作中的積極能量群體。

學科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開展學科教學,他們在創設班級心理氛圍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班級工作中能夠有效調動學科教師的積極性,將會形成合力促進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3。發揮學生在班級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在班級工作中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相信學生並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參與班級工作,在參與體驗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有效性。

4。正確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並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困擾和問題解決的班級氛圍和環境。

對待有心理困擾或問題的學生,班主任要關心、疏導,給予其心理支援,而不能漠不關心,當眾議論,甚至批評指責;在指導學生解決心理困擾或問題的過程中還要努力創設有利於問題解決的心理氛圍和環境。

5。注重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的目的就在於通過行為的養成「日久成習」,然後讓行為習慣成為思維習慣,這時行為才能成為學生言行舉止中自然的一部分,才能逐步成為學生人格的一部分,也只有這樣才真正實現了教育的目的。班級工作中要注重做好養成教育工作,在養成教育開展中首先要有針對性,就是要針對班級情況和學生狀況確定養成教育的內容,然後根據安排和計畫堅持不懈地把養成教育抓好、抓實,防止出現「時斷時續」。

6。重視工作細節。教育工作無「小事」,具體的班級工作中實際上又都是瑣細的「小事」,這些瑣細的「小事」做好了也就成了教育中的「大事」。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

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 自信 自律 自強,具有關愛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和能力,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為此,在這學期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我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健康的教育融入到班級的教育模式進行了下列嘗試 一 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養,讓健康的心理...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畫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成為活潑向上 樂觀開朗的小學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班級中的學習差生 單親家庭中缺少關愛的學生,這一作用更為明顯的體現出來。下面是我在班級管理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計畫 一 指導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畫 1

一 基礎現狀分析 幾年來,儘管我校已經致力於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研究,但在師生中未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現象還是存在的,在學生群體中,對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確觀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還比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確認識,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的了解 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甚至主動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