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管理概論黨校作業

2022-05-23 09:33:02 字數 4880 閱讀 9951

一、 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乙個正確答案)

1、區域經濟是:( c )

a.巨集觀經濟b.微觀經濟

c.介於巨集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中間層次經濟 d.產業經濟

2、區域經濟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為:( a )

a.自然稟賦的差異性b.自然稟賦的無差異性

c.地理環境的等同性d.地理條件的特殊性

3、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協助和補充作用的是:( b )

a.巨集觀經濟管理 b.區域經濟管理 c.工業管理 d.農業管理

4、決定區域經濟目的的是( b )

a.區域經濟管理的手段 b.區域經濟管理的性質

c.區域經濟管理的機制 d.區域經濟管理的職能

5、實現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為( c )

a.區域經濟管理職能部門的要求 b.區域經濟管理市場機制的要求

c.區域經濟管理的目的 d.區域經濟管理的理念

6、正確解決地方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協調問題,必須處理好( d )

a.區域經濟系統與微觀經濟單元之間的關係

b.區際之間的關係

c.區域經濟系統內部職能部門之間的關係

d.區域經濟系統與巨集觀經濟系統之間的關係

7、區域生產力的特點之一是( a )

a.差異性 b.均衡性 c.無差異性 d.快速增長性

8、區域生產力發展的基點之一是( b )

a.保持巨集觀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

b.促使區域產業結構合理化 c.促使企業執行機制合理化

d.確保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其他地區

9、區域經濟實體具有兩重性質是( c )

a.技術性質和自然性質 b.技術性質和自願性質

c.技術性質和經濟性質 d.社會性質和自然性質

10、全國性的經濟區劃是( b )

a.進行企業改革的重要依據

b.國家對區域經濟進行巨集觀調控的重要依據

c.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的重要依據

d.進行精神文明的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依據

11、劃分經濟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是( a )

a.自然因素 b.一部分人是否富了起來

c.有無礦產資源 d.有無山川、河流

12、經濟區的兩種型別是( c )

a.部門經濟區和協作區 b.部門經濟區的和特區

c.部門經濟區和綜合經濟區 d.綜合經濟區和特區

13.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特點之一是:( a )

a.從屬性 b.整體性 c.全面性 d.巨集觀性

14.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遵循的原則之一是:( b )

a.堅持區域經濟超高速增長

b.堅持區域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相結合

c.優化區域輕紡工業結構

d.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大量流出

15.我國今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應堅持( d )

a.均衡發展戰略b.向東部沿海地區發展戰略

c.城市向農村推移戰略 d.非均衡協調發展戰略

16.區域經濟聯合與協作的客觀必然性之一是( a )

a.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 b.地方**之間管理的要求

c.地區群眾生活的要求 d.企業生產的要求

17.區域經濟聯合與協作要遵循( b )

a.信譽原則 b.自主原則 c.謙讓原則 d.依附原則

18.加強區域聯合與協作過程中的管理是( b )

a.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b.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

c.區域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d.網路產品走向世界市場的要求

19.區域投資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作用是( c )

a.改善區域融資能力b.改革經濟體制

c.是區域經濟增長的初始推動力量 d.保持進出口平衡

20.區域投資的原則之一是( a )

a.既要注重經濟效益又要注意生態效益

b.多注重經濟效益少注重生態效益

c.多注重資金的平衡少注重物資平衡 d.向第二產業傾斜

21.我國區域經濟投資資金出現( b )

a.單一趨勢 b.多元化趨勢 c.主要靠國外投資 d.主要靠融資

22.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基點是( c )

a.企業需要 b.投資規模需要 c.市場需要 d.**採購需要

23.區域產業結構合理化的關鍵是( b )

a.增加企業的數量b.正確選擇主導產業

c.加強地區農業基礎地位 d.擴大鄉鎮企業在地面的覆蓋面

24.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合理化管理的重要對策為( d )

a.確定發展的理念b.以人為本

c.構建企業文化d.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

25.知識、科技型人才在區域經濟高階化過程中乙個重要的群體特徵是( d )

a.老齡化趨勢 b.中年化趨勢 c.年齡段均衡化趨勢 d.年輕化趨勢

26.新世紀我國人口轉移主要靠( b )

a.**的行政措施組織 b.經濟槓桿、經濟利益吸引

c.自發性轉移d.中介組織的力量

27.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方針是( d )

a.向城市轉移b.向西部地區轉移

c.向沿海發達地區轉移 d.多種轉移方式並存、就地轉移為主

28.城市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在於( a )

a.具有吸引功能的輻射功能 b.人口優勢 c.第三產業發達

29.增長點是( d )

a.文化中心 b.商業中心 c.外貿進出口港灣

d.主導部門、有創新能力的行業在空間上的聚集

30.我國經濟特區是( a )

a.綜合型的 b.專業化型的 c.來料加工型的 d.外貿型的

31.經濟特區在體制上( b )

a.無示範功能b.有示範功能

c.與內地改革基本同步 d.首先從金融體制進行改革

32.經濟特區的功能之一是( c )

a.積累資金 b.集中物力 c.集聚輻射 d.結構超前

33.區域經濟效益具有兩重屬性為( d )

a.技術屬性和自然屬性 b.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

c.人文屬性和技術屬性 d.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34.區域經濟效益的特點之一為( c )

a.依附性 b.部門性 c.獨立性 d.專業性

35.講求區域經濟效益應當遵循( c )

a.**波動原則 b.只求產出、不急投入原則

c.符合價值規律原則 d.注意本地區經濟效益而不必顧忌社會效益

36.財政政策是區域巨集觀管理的( c )

a.行政手段 b.綜合手段 c.經濟手段 d.法律手段

37.區域巨集觀管理的行政手段( b )

a.機動性 b.強制性 c.協商性 d.中介性

38.區域經濟執行( a )

a.需要法律來構築維繫b.不需要法制做保證

c.只要遵循等價交換就可以維繫 d.靠社會道德來維繫

39.在區域經濟管理中,最主要的提高的法律意識是( a )

a.提高法律權威之上意識 b.提高守法意識

c.提高民法意識d.提高立法意識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有兩個以上的正確選項)

1、區域經濟管理的主要特徵:( abd )

a.管理方式的獨立性 b.管理手段的綜合性

c.管理方法的單一性 d.管理過程的系統性

2、區域經濟管理在國民經濟管理中的作用有:( abd )

a.創新和突破作用 b.穩定和協調作用

c.集中和擴散作用 d.協助和補充作用

3、區域經濟管理起源於人們從事的生產勞動力出現了:( ab )

a.勞動分工 b.區域協作 c.生產力的系統性 d.生產力的綜合性

4、區域經濟管理的二重性為( cd )

a.管理的系統性 b.管理的均衡性

c.管理的自然屬性 d.管理的社會屬性

5、區域經濟管理的目的要求有( abc )

a.要反映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 b.要符合管理效益的要求

c.要服從生產關係性質的要求 d.要反映管理自主性的要求

6、區域經濟管理要正確處理的關係有( abd )

a.正確處理區域經濟系統與巨集觀經濟系統之間的關係

b.正確處理區域經濟系統與微觀經濟單元之間的關係

c.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

d.正確處理區際之間的關係

7、發展區域生產力必須遵循的基點有( abcd )

a.促使全國經濟盡快增長及效益提高 b.促使區域產業結構合理化

c.區域經濟聯絡要密切d.區域經濟差距要適度

8、區域經濟試題具有兩重性質為( bc )

a.自然性質 b.技術性質 c.經濟性質 d.資源性質

9、區域經濟實體的形式有( abcd )

a.城市經濟實體b.企業經濟實體

c.農村經濟實體d.特區和開發區經濟實體

10、部門經濟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有( bcd )

a.處在沿海、沿邊地帶 b.產品的生產成本低

c.生產達到一定規模 d.產品的運銷範圍合理

11、綜合經濟區應具備的基本內容( acd )

a.是乙個社會化大生產的綜合體

b.有密集的公路、鐵路、航空網

c.有一定數量的專門化職能的生產部門和產品

d.以專門化部門為中心而綜合發展經濟

區域經濟作業答案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行政管理專業 開放本科 區域經濟學 單元作業題 1 一 判斷題 每題2分,共20分 1.區域經濟學是地理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產物,它是研究各種經濟現象在地理空間上發展變化規律的科學。2.區域發展是乙個主觀的過程,是人們作用於區域經濟開發過程的主觀行為。3.區域經濟開發有明確的開發主體,...

經濟管理複習範圍 經濟管理概論

考試採用a b卷,涵蓋範圍如下 第一部分 概念,填空,判斷,簡答 50 60分 1 各管理學派的主要思想p118 2 生產過程戰略 空間和時間組織 3 全面質量管理 4 各種激勵理論的主要內容 5 價值工程 6 工作設計的相關內容 7 公司的幾種形式及其特點 8 雙代號網路圖的畫法及其組成 就是我們...

中國區域經濟問題研究綜述

內容提要 本文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幾個重要問題進行了研究綜述,如區域經濟的研究前沿 區域發展戰略和區域劃分。關鍵詞 區域經濟 研究綜述 區域經濟學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我國得到蓬勃發展,從事區域經濟研究的理論工作者主要有長期從事經濟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 社會學 城市科學工作者和經濟學者。他們一方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