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與能力第三章

2022-05-22 14:03:02 字數 5446 閱讀 7482

第三章中學教學

第一節教學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學的含義

教育目的規範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

包括施教者、學習者、教育內容。缺一不可,教學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二)教學的內涵

學校教育核心,實現教育目的基本途徑。

1. 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 由教和學兩方面活動組成

3. 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統一

二、教學的意義

(一)教學是嚴密組織起來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最有效形式。

教學是解決個體經驗和人類社會歷史經驗之間矛盾的強有力工具之一。

(二)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教學是一種目的性、連續性、計畫性、規範性極強的育人活動

(三)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

三、教學過程的本質

(一)教學過程概念:

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畫地

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世界觀,培養道德品質,發展個性的過程。

(二)各種本質觀

1.特殊認識過程說

蘇聯學者凱洛夫,在20 世紀50 年代至80 年代我國認可。

觀點:特殊認識的過程

2. 認識發展說

觀點: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

3. 實踐說

觀點:教學過程看成為實踐活動

4. 認識—實踐說

觀點:教學過程是認識和實踐相統一的過程。

5. 交往說

觀點:教學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和有組織的師生交往活動;

6. 多本質說

觀點:「教學過程的本質應該是乙個多層次、多型別的結構。

(三) 教學過程的本質特徵

1. 交往性: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所組成的交往活動過程。

2.認識性: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識過程。

3. 發展性: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過程。

贊科夫稱其為一般發展,理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

4. 教育性:

第二節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五個規律

直接與間接統一

知識與智力統一

知、情、意統一

主導與主體統一

知識與思想統一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統一

1.含義:反映教學中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與豐富學生感性知識的關係是理論聯絡實際的關係、知與行的關係。

2.要求:

(1)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

(2)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直接經驗為基礎。

(3)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1.含義: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

和能力,包括一般認識能力和特殊能力。

2.要求:

(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認識能力發展有懶於知識的掌握。

(2)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通過傳授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是教學重要任務。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知識不等於智力。

掌握知識多少不完全表明智力高低,發展學生智力也不是自發過程。必須探索二者差異及轉化過程和條件。引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有效發展智力和認識能力。

轉化的條件:

第一,知識應該是科學規律性知識,

第二,必須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

第三,重視學生操作與活動,培養參與意識與能力,提供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第四,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重視學生個體差異

三、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1.含義:教學具有教育性,由赫爾巴特率先提出。在教學過程

中,學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時介入。

2.要求:

(1)理性、情感和意志在知識基礎上產生。(赫爾巴特)主張把知識涵養和人格成長統一於教學過程之中。

(2)知、情、意協調發展不僅與教學內容,也與教學過程的組織、方法的運用相關。

(3)教師教學的責任感、價值觀、思想作風、言行舉止以及校園環境、人際關係等,對情、意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4)學生所學社會學科、自然科學都對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有直接作用。

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1.含義:教與學二者的辯證關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學

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

2.要求: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組織者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這是有成效教學的普遍規律。

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做人以身作則。

教學善於啟發、誘導。

影響學習方式及主動積極性、

個性、人生觀、世界觀形成。

(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於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在教學中,學生不只是教學物件,也是學習主體,是有能動性的人。教師的影響要經過學生的內化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本領與品德。

(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係。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享教學經驗的過程,師生有共同明確的教學目標,交流思想、情感,實現培養目標

五、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的重要規律。

1.含義: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行為準則形成的關鍵時期,中學教學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而教學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學生道德修養之源。

2.要求:

(1)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科學世界觀和先進思想需要文化科學知識作基礎。學習是艱苦勞動,可以鍛鍊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學習的推動力

(3)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要防止出現兩種傾向。

第一,強調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強調傳授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六、中學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合作學習與**學習流於形式。

2. 教師講課語言不規範。

3. 教師課堂教學散漫、不嚴謹。

(二)解決中學教學實際中問題,以創新學習為核心

創新學習含義:指學生以一種創造性的態度,充分調動自身的身心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地參與去獲得知識和技能,自主地感知自然事物以及社會現象,同時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態度和掌握未知世界所必須的方法。

創新學習做法: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新想法、新結論、創造新事物。

特點:推陳出新,而非墨守成規。

目的:鼓勵學生以創新態度來對待學習物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三節教學實施

本節的基本結構包括: 基本環節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組織形式

一、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備課上課布置和檢查作業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一) 備課

含義: 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

目的: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

教師備課做好下列幾項工作。1. 備教學目標 2.

備教學內容 3. 備學生 4. 備教師 5.

備教學資源 6. 確定教學組織形式 7. 選擇適宜的教學** 8.

確定教學的操作步驟

1. 備教學目標: 是教學活動指南和出發點,也是評價依據。

注意: 教學目標不同,選擇教學方法不同; 在制定教學目標同時,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 全面考慮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步驟:

第一,明確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第二,根據教學目標三個**確定一般性教學目標。 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當代社會活動的需要學科的發展。

第三,確定教學目標的闡述形式;

第四,以教育哲學和學習理論等為依據,對第三個步驟教學目標精選和加工。

行為目標的表述:包含四個要素。

第一, 行為主體是學生。可省略。禁用「使學生、培養」等詞

第二, 恰當的行為動詞。表述學生能夠作出某種行為,如「 複述」 、「寫出」、「辨別」、「繪製」等。

第三, 明確的行為條件。影響行為表現的特定限制或範圍。

第四,指明表現程度。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如「90%」、「完全」

2. 備教學內容

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後面的各個工作環節。

教學內容分析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構建教材內容的知識體系。

二是確定知識點。

三是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需要注意:

1、教學內容不等同於教材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2、分清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全體學生學習和理解起重要作用部分。

難點: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掌握、運用的知識; 複雜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等不易理解或掌握起來有困難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

3. 備學生

教學設計須以學生的基本特徵為前提。

分析學生特徵三個方面:

一般特徵:主要是指學生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

起始能力:有關知識與技能及學習態度;

學習風格:學生感知不同刺激、並作出反應的心理特徵。

4. 備教師

教師自身的特徵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主觀條件。

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與學習理論知識的儲備、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研究能力、**應用能力、教學經驗與教學風格等都不相同。

5. 備教學資源

教師應考慮: 當地或本學校教學條件的可能性, 充分地控制、挖掘、利用、整合各種教學資源, 使某些教學資源由潛在的狀態上公升到顯性狀態, 服務於教學的需要。

6. 確定教學組織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三個基本形式: 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指導需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不是一成不變,三種教學組織形式可有機地組合使用。

7. 選擇適宜的教學**

**選擇:不是越現代、越貴越好。

應根據各要素各要素各要素各要素的不同情況,選擇適宜的教學**。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需要及**的不同特性**的不同特性, 重視**的組合教學,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8. 確定教學的操作步驟

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係組織起來,形成乙個有序的流程。

教案:是教師備課結果的主要呈現形式,是授課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技能的客觀反映。

乙份優秀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與要求:

第一,全面具體的教學目標; 第二,定位準確的教學重點; 第三,實用必需的教具學具; 第四,切中要害的學情分析; 第五,突出活動的教學過程; 第六,務實靈活的練習設計; 第七,美觀助學的板書設計; 第八,有利成長的教學反思。

(二)上課

1. 課的型別與結構

(1)課的型別。指根據教學任務劃分課的種類。

通常可以把課分成兩大類。

一種根據教學任務分: 傳授新知識課(新授課)、鞏固新知識課(鞏固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技能課)、檢查知識課(檢查課)。

教育知識與能力第三章班級管理

17 班主任了解學生一般採用的方法有觀察法 談話法 書面材料和學生作品分析法 調查訪問。18 群眾規範是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準則,為學生的課堂行為劃定了方向和範圍。19 我國於1986年第一次將課外活動正式列入課程總計畫。20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按活動人數和規模可分為群眾性活動 ...

第三章知識

第三章 word處理軟體 一 是非題 1.選擇 檢視 v 工具欄 t 命令,可以在開啟子選單中看到 常用 和 格式 前面沒有打勾,這說明這兩組工具欄顯示在螢幕上。a.對b.錯 2.可以使用格式工具欄上的按鈕去啟動字數統計功能。a.對b.錯 3.可以從選單欄或常用工具欄中獲取幫助資訊。a.對b.錯 4...

第三章知識要點

第三章1.下列關於組合限額管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bcde a組合限額維護的主要任務是在組合限額低於臨界值的情況下的處理 b組合限額可以分為授信集中度限額和總體組合限額兩種 c通過設定組合限額,可以防止信貸風險過於集中在組合層面的某些方面 d組合限額一旦被明確下來,就必須嚴格遵守並得到良好維護 e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