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孔樁作業指導書

2022-05-21 14:18:04 字數 5041 閱讀 5952

一、編制目的

明確橋梁鑽孔樁基作業的工藝流程、施工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準,為了使作業層便於操作,規範樁基施工作業,特編制本施工作業書。

二、編制範圍

本次編制的範圍為上跨太焦線特大橋範圍內的所有鑽孔樁基礎。

三、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案

(一)工藝流程

(二)施工方案

1、施工準備

1)組織機械、裝置及人員進場。

2)施工用水、用電及便道等有關臨時工程滿足施工需要。

3)場地準備

平整場地,清除雜物,更換軟土,夯填密實。鑽機座不宜直接置於不堅實的填土上,以免產生不均勻沉陷。

4)進場材料滿足連續施工的要求,並通過原材料檢驗合格。

5)樁位布置

依據已布設的平面控制加密導線控制點座標和經複核計算無誤的各鑽孔樁中心座標,安置全站儀在控制網點、精確定位,確定各樁位的中心樁。

6)泥漿池設定

為了充分利用泥漿及做好泥漿排放工作,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合理布置泥漿迴圈系統,泥漿迴圈系統由泥漿池、沉澱池、泥漿幫浦、泥漿攪拌裝置組成,並配有排水清渣設施。

施工時分別在兩個主墩旁開挖乙個4m×7m×2m的泥漿池,乙個4m×7m×2m沉澱池,和4m×30m×2m的廢漿池。當灌注混凝土時,孔內排出的泥漿排入沉澱池,經沉澱後的上層泥漿流入泥漿池後可重複使用。經過多次迴圈不能再使用的泥漿排入廢漿池。

鑽孔時的泥漿則由泥漿池通過泥漿幫浦抽入孔內。泥漿池、沉澱池應及時清理。

2、泥漿製備

泥漿質量是鑽孔樁施工的重要保證,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根據施工段落的地質情況,泥漿採用膨潤土或粘土或其它合格的新型材料製備,為提高泥漿粘度和膠體率,在泥漿中摻入適量的碳酸鈉、燒鹼等,其摻量經試驗決定。新材料的摻量按使用說明書和試驗結果共同確定。

鑽孔施工時隨著孔深的增加對孔內泥漿及時添製、淨化,維持護筒內應有的水頭,防止孔壁坍塌。

對於灌注返出的泥漿,經處理後符合要求的泥漿用於後續施工的鑽孔樁施工。

泥漿效能指標 ,按鑽孔方法和地質情況確定,符合下列規定:

泥漿比重:入孔泥漿比重為1.1~1.3;特別是在穿越砂層時適當增加泥漿比重,以防塌孔。

黏度:地層16~22s,鬆散易坍地層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漿不大於4%。

膠體率:不小於95%。

ph值:大於6.5。

3、埋設護筒

鑽孔前設定堅固、不漏水的孔口護筒。護筒內徑比設計樁直徑大約20cm,內壁平整, 豎直,壁厚不得少於 5 公釐。接縫嚴密,連線處筒內無突出物,應耐拉、壓,不漏水。

埋設護筒前要先放出樁位點,過樁位中心點拉十字線在護筒外80cm~100cm處設控制樁,然後在樁位處用鑽頭邊刀挖乙個比護筒外徑大20cm、深度比護筒略小30cm的圓坑,在坑底填築20cm的粘土,然後將護筒用鋼絲繩對稱吊放進坑內,用水平尺(吊線錘)校驗護筒豎直後,並保證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位移不超出2mm,方可在護筒周圍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層夯實且要防止護筒傾斜。

護筒埋設應高出地面30cm 或地下水位1.5~2 m,且應高於鑽孔內穩定後的承壓水位 2 m 以上。護筒的定位必須準確,頂面位置偏差不大於 50 公釐,豎直線傾斜率不大於 1% ,必須將護樁十字線在護筒邊作上記號,施工中要保護好護樁,以便隨時校核孔位。

護筒必須埋設牢固,當表層土鬆軟時,將護筒埋置到較堅硬密實的土層中至少0.5m。 用鎚擊、加壓、振動等方法下沉護筒。

4、鑽機就位及鑽孔

1)、鑽機就位前,應對鑽孔各項準備工作進行檢查。確保合格後,立好鑽架並調整和安設好起吊系統,將鑽頭吊起,徐徐放進護筒內。就位時用護樁引出十字線,鑽頭與十字線交點偏差不得超過 20 公釐,確保就位準確。

鑽機安裝後的底座和頂端應平穩,在鑽進中不應產生位移或沉陷。就位完畢,施工隊對鑽機就位自檢。施工中應注意檢查鑽機的位置和自身平穩情況,及時調整和處理。

2)、施工前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選用不同型別的鑽頭、鑽進壓力、鑽進速度及適當的泥漿比重。在檢查所有裝置、管路完好,所安排的人員全部就位後開始鑽進。

3)、開孔時應慢速鑽進,待鑽頭全部進入地層後方可加速鑽進,確保開孔準確、豎直。鑽進中應始終保持孔內水頭高度和合格的泥漿指標。鑽進作業應連續進行,注意地層變化,適時調整鑽進係數和泥漿指標,做好詳細的鑽進記錄,發現與設計不符的地質情況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協商處置。

4)、鑽孔作業過程中,觀察主機所在地面和支腿支承處地面變化情況,發現下沉現象及時停機處理。因故停機時間較長時,及時採取措施。

開始鑽進時,進尺適當控制,在護筒刃角處,低檔慢速鑽進,使刃角處有堅固的泥皮護壁。鑽至刃角下 1m 後,按土質以正常速度鑽進。如護筒土質鬆軟發現漏漿時,提起鑽錐,向孔中倒入粘土,再放入鑽錐倒轉,使膠泥擠入孔壁堵住漏漿孔隙,穩住泥漿繼續鑽進。

在對細砂層鑽進過程中,鑽頭提公升須緩慢,鑽桿轉速減到低檔,配合聚丙醯胺穩定液施工,通過鑽頭的離心力,使該高分子材料凝聚在孔壁,使孔壁形成一層富有韌性的膠合薄膜,使孔內泥漿不會滲漏,防止孔壁崩塌,達到穩定鑽進的效果。

5)、鑽孔工地要有備用鑽頭,檢查發現鑽孔鑽頭直徑磨耗超過15mm時及時更換修補。更換新鑽頭前,先檢孔到孔底,確認鑽孔正常時放入新鑽頭。

6)、為防止由於衝擊振動導致鄰孔孔壁坍塌或影響鄰孔已澆築混凝土強度,待鄰孔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2.5mpa後開鑽。

5、鑽孔要求

1)、安裝鑽機前,底架墊平,不得產生位移和沉陷。鑽機保持穩定,鑽頭或鑽桿中心與護筒中心偏差不得大於5cm。

2)、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鑽孔,開孔的孔位要準確,使初成孔壁豎直、圓順、堅實。

3)、鑽孔時,孔內水位高於護筒底腳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0m。在鑽進中取渣和停鑽後,及時向孔內補水或補充泥漿,保持孔內水頭高度和泥漿比重及粘度。

4)、鑽孔時,起、落鑽頭速度均勻,不得過猛或驟然變速,孔內出土不得堆積在鑽孔周圍。

5)、鑽孔作業連續進行,因故停鑽時,有鑽桿的鑽機將鑽頭提離孔底5m以上,孔口加護蓋。鑽孔過程中經常檢查並記錄土層變化情況,並與地質剖面圖核對。鑽孔到達設計深度後,對孔位、孔徑、孔深和孔形進行檢驗,並填寫鑽孔記錄表。

孔位偏差不得大於5cm。

6、終孔檢查

當鑽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對孔深、孔徑、孔位和孔形等進行檢查,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後,立即填寫終孔檢查證,並經駐地監理工程師認可,方可進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準備工作。

7、第一次清孔

鑽孔完成後,用電子孔斜儀或監理工程師指定的檢孔器進行檢孔。孔徑、孔垂直度、孔深檢查合格後,再拆卸鑽機進行清孔工作,否則重新進行掃孔。清孔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泥漿相對密度、泥漿中含鑽渣量和孔壁厚度等指標符合規範要求。

鑽孔至設計高程經對孔徑、孔深、孔位、豎直度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後,即進行清孔。澆築水下混凝土前沉渣厚度要滿足設計要求。嚴禁採用加深鑽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不論用何種方法清孔,在抽渣或吸泥時要及時向孔內加註清水或新鮮泥漿保持孔內水位。

清孔達到以下標準:孔內排出或抽出的泥漿手摸無2~3mm顆粒,泥漿比重不大於1.1,含砂率小於2%,粘度17~20s。

8、鋼筋籠骨架的製作安裝

鋼筋籠在各分部下料,分節同槽製作。根據運輸、起重裝置效能,分節製作。主筋間採用焊接或直螺紋套筒連線,每個斷面接頭數量不大於50%,相鄰接頭斷面間距不小於1.

5m。加工好的鋼筋籠按安裝要求分節、分類編號堆存。

為防止鋼筋籠吊安運輸過程中變形,每節端頭、鋼筋籠內環加強圈處用鋼筋加焊防變形十字支撐,待鋼筋籠起吊至孔口時,將支撐割除。

鋼筋籠製作好後,採用汽車吊起吊就位。

鋼筋籠的材料、加工、接頭和安裝,符合鐵道部現行混凝土與砌體相關施工標準的有關規定,鋼筋籠主筋與加強箍筋要全部焊接。鋼筋籠吊裝時、入孔後要準確、牢固定位,平面位置偏差不大於50mm,底面高程偏差不大於±100mm。鋼筋籠外側對稱設定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用的耳環。

應注意護筒處保護層塊要根據護筒的直徑而加厚、加密。

為防止鋼筋骨架在澆築混凝土時上浮,在鋼筋籠上端均勻設定吊環或固定杆,支撐系統應對準中線,防止鋼筋骨架的傾斜和移動。同時當灌注混凝土頂面距鋼筋籠底部1公尺左右時降低混凝土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合物上公升到距鋼筋籠底口4公尺以上時提公升導管,使底口高於骨架底口2公尺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

9、聲波檢測管安裝

對樁長在50m及以上的鑽孔樁,按設計要求在鋼筋籠內側設定通長超聲波檢測管,檢測管接頭順直牢靠,與鋼筋籠的主筋牢固連線,其下埠用鋼板密封。為確保混凝土灌注後管道暢通,檢測管安裝後,在檢測管內注水,上口用木塞封口,嚴禁泥漿或水泥漿進入管內。

10、導管安裝

導管採用ф30的鋼導管,必須保證導管內壁光滑、圓順,內徑一致,介面嚴密。導管使用前進行試拼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按自下而上順序編號和標示尺度。導管組裝後軸線偏差,不超過鑽孔深的0.

5%並不大於10cm;試壓壓力為孔底靜水壓力的1.5倍。

導管長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決定。漏斗底距鑽孔上口,大於一節中間導管長度。導管採用螺旋絲扣型接頭,設防水墊圈。

導管位於鑽孔**,在澆築混凝土前,進行公升降試驗。導管吊裝公升降裝置能力,與全部導管充滿混凝土後的總重量和摩阻力相適應,並有一定的安全儲備。並進行降壓處理,使導管內外泥漿壓力平衡。

混凝土澆築支架用型鋼製作,用於支撐懸吊導管,吊掛鋼筋籠,上部放置混凝土漏斗。

11、澆注混凝土前二次清孔

澆注混凝土前,應再次量測孔深和沉渣厚度,若沉渣厚度大於20cm,則應進行二次清孔,清孔時注意保持孔內水頭高程,方法採用換漿清孔法或抽漿法。當孔底沉渣厚度小於20cm,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後,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12、灌注水下混凝土

1)、灌注砼測深

在澆築混凝土過程中,隨時探測水面或泥漿面以下的孔深所灌注的砼面高度,以控制沉澱層厚度,導管埋深及樁頂高度。測深用重錘法,重錘的形狀是錐形,底面直徑不小於10cm,重量不小於5kg。用提前標定好的專用測繩(採用校驗過的鋼尺進行比長,校定)系錘吊入孔內,使之通過泥漿沉澱層而停留在砼表面(或表面下10-20厘公尺)根據測繩所示錘的沉入深度來推算混凝土灌注深度和導管埋深。

探測時必須仔細,並以灌注砼的數量校對以防誤測。

2)、導管埋深控制

灌注砼時,導管埋入砼的深度,應控制在2~6m。控制導管埋深,直接影響成樁質量,所以拔管前須仔細測探砼面深度,用測深錘測孔時,採用三點測法,防止誤測。

3)、水下砼的灌注

第二次清孔後馬上灌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製,採用混凝土運輸罐車運輸,導管法灌注。初灌前在裝砼漏斗底口處要設定嚴密、可靠的隔水裝置,該裝置要有良好的隔水效能並能順利排出。

備足首盤封底混凝土數量,開啟漏斗閥門,放下封底砼,首批砼灌入孔底後,立即探測孔內砼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內埋置深度,如符合規範要求,即可正常灌注。

鑽孔樁作業指導書

寧西鐵路西安至合肥段 增建第二線工程 公跨鐵空心板梁架設作業指導書 2015年1月10日 目錄1 適用範圍 1 2 作業準備 1 3 技術要求 2 4 施工程式與工藝流程 2 5 施工要求 4 6 勞動力組織 8 7 材料要求 9 8 裝置機具配置 9 9 質量控制及檢驗 9 10 安全及環保要求 ...

鑽孔樁作業指導書

專案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二 級施工技術交底 rb bj jz 02 單位工程名稱 橋梁工程填寫 年月日 分部技術交底主要內容 橋梁鑽孔灌注樁交底卡編號 分部技術交底主要內容 1 鑽機鑽孔 1 護筒埋設 護筒用6 厚鋼板捲製而成,直徑比鑽孔樁設計直徑1.2m大20 長度為1.5 2.0公尺,護筒製成整體...

鑽孔樁作業指導書

無錫市高浪路工程cq3標 鑽孔灌注樁作業 指導書編制 審核 中鐵三局集團 2010年3月8日 目錄一 編制目的 2 二 編制依據 2 三 工程概況 2 3.1工程概述 2 3.2 氣象水文及地質情況 3 四 施工目標 4 五 施工準備 5 六 施工技術方案 6 6.1 施工工藝流程 6 6.2測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