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活經驗重視實踐體驗

2022-05-12 18:03:36 字數 3381 閱讀 1868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案例與反思

應城市楊嶺鎮中心小學董芹

背景與設想:

新教材更關注學生的經驗與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導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所要學習知識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去。在學生面前展現出乙個五彩繽紛、充滿活力的世界,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融入實踐活動中,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需要。

《面積與面積單位》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內容。一方面是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掌握幾種平面圖形的特徵,知道圖形周長,並會計算周長來學習知識;另一方面是建立物體表象的一次飛躍,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實踐的密切聯絡,體現新課程理念。

片斷一:

師:今天,想請同學們評評理:小方和小明兩位小朋友,做了兩個形狀不同的長方形相框。(如圖1和圖2)

他們一同來到玻璃店,為相框安玻璃,在付錢時,老闆卻讓他們付同樣的錢。這合理嗎?為什麼?

生1(非常悲憤):這不合理!小明應付錢多一些。

生2:對,不合理!

生3(搶叫道):合理!他們兩個的玻璃大小是一樣的,沿著第一塊中間把它們分開,再移到下面,就和第二塊的完全一樣了。

生齊(想了想):噢!原來兩塊玻璃的大小是一樣的。

師:大家摸摸課桌面,書本面和它們的邊框,感覺有什麼不同。

師(微笑):經過大家這一評,可見老闆讓他們付同樣的錢是合理的。因為這兩塊玻璃面的大小是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物體的面。

[點評]:現**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問題和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上課伊始,從學生評理這一日常生活實際入手,展開討論,把生活引進課堂。

這一過程費時不多,感知過程卻鮮明生動。

片斷二:

師:(出示兩個標有1號和2號的長方形)誰能告訴老師它們兩個長方形的面積誰大誰小?

生:1號長方形面積大,2號長方形面積小。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用眼睛看的。

師:有些物體面積我們可以直接用眼觀察到大小,但有些卻很難用眼觀察到誰大誰小,(出示兩個等寬不等長,面積差不多長方形),誰能知道它們面積誰大誰小?

(學生沉思一會,展開討論,匯報交流。)

生1:把這兩個圖重疊在一起可以比較出誰大誰小。

生2:還可以畫方格,再通過數方格數的多少來比較面積大小。

師:很聰明,方法不錯!好,下面就讓我們用數格法做乙個遊戲:

請兩位同學上講台,其他同學閉上眼,教師將兩張同樣紙片拿給台上的同學看,他們各自大聲報出各紙片上的方格(6格和9格)數後,將紙片藏身後,其他同學聽到後各自猜紙的大小。

生齊:9個方格的紙大。

師(對台上兩位同學說):他們猜對了嗎?(兩位同學分別亮出紙片,並將紙片重疊再分開。)

生齊:(驚訝、疑問、嘆息)咦?

師:為什麼會猜錯呢?

生1(仔細觀察後發現):這兩個圖形面積相等,但兩張紙片分成方格不一樣大。

生2:老師,我同意生1的看法,我也發現方格大小不一樣。

師:好,同學們都能發表自己看法,但用大小不一樣方格去量物體表面的大小,仍不能得出答案,那麼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生:必須統一規定方格的大小。

師:對(全班自發鼓掌,向他投來讚許的目光),你真聰明!這個統一規定的方格大小,就叫做面積單位。

[點評]:引入面積單位非常自然。通過台上台下同學相互交流形式開展遊戲活動,設計新穎,富有趣味,寓教於樂。

設疑,引發思考,活躍思維;釋疑,頓悟,學生思維碰撞出智慧型的火花。學生情緒一憂一喜,起伏交替,知、情、智、行得到和諧的發展。

片斷三: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紅色的正方形紙,用手摸一摸這個面的大小,感受一下1平方分公尺面積大小。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見過哪些物體面近似1平方分公尺。

生1:粉筆盒面或牆上的開關蓋面。

生2(躍躍試試):我們的手掌面也近似1平方分公尺。

師:很富於想象力。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想想,1平方分公尺有多大,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分公尺是多大?

(閉上眼睛後,和同桌伸出手比劃1平方分公尺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拿出剪刀,用白紙剪出面積是1平方分公尺的正方形。同學們能剪好嗎?可不要用尺量,也不准用紅正方形紙去比哦。

(不到1分鐘,同學們都剪出他們心中的1平方分公尺,有的還把自己「作品」高高舉起,很得意。)

師:請大家把自己「作品」與紅正方形紙比一比,自己評評剪得咋樣?

(學生們開始比大小,不過半分鐘,課堂上發出「嗨……」、「哎……呀」的惋惜聲和自我埋怨聲。)

師:你們對自己「作品」滿意嗎?

生(幾乎異口同聲):不滿意,老師我們沒剪好,讓我們重新剪一次吧!

師(略加思考):好,老師給你們一次機會,同意再剪一次。

(學生全都投入到活動中,這次他們更認真、更專注,生怕有一點差錯。當他們高高舉起「作品」時,臉上充滿了喜悅和自豪。)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邊長1厘公尺正方形,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比一比哪個手指甲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公尺?

(學生們興趣很濃,同桌之間互相比劃著。)

生齊:食指指甲面。

師(拿出邊長1公尺的正方形紙):誰知道這個正方形面積是多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公尺?

(一會兒,小手如林。)

生:餐桌桌面、單人床床面……

師:下面請你們試一試,1平方公尺的正方形內能站下幾名同學。

(學生們自由踴躍上台,情緒激動。)

……師:下面請你們四人一組用1平方厘公尺正方形量一量你們學具袋中一張長方形(長4厘公尺,寬2厘公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公尺?

(教師巡迴指導,合作學習後,匯報交流結果。)

……[點評]:常用的3種面積單位揭示後,教師在課中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剪一剪、摸一摸、量一量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深化對面積單位的感知和認識。這些活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教學反思:

本課以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絡為出發點進行教學,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精神飽滿,興趣濃烈,在整體中感知,在實踐中體驗。

㈠聯絡生活,激發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

數學教學必須走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感興趣事物出發,去啟迪他們智慧型。如我伊始,就直接引入面積和面積單位,不通過實際生活情境去激發學生興趣,這樣就不能讓學生充分感知物體表面大小和認識面積單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摸物體的面,比較圖形大小,用面積單位測量長方形面積,引導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㈡提供空間,重視體驗。

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它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廣闊活動空間,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並通過體驗與感受,構建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學生在摸、量、想、說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理解面積含義,認識面積單位。

同時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把頭腦中的表象和生活中實物聯絡起來,再現面積單位,進而建構出面積單位的概念。

調動生活經驗豐富情感體驗

調動生活積累豐富情感體驗 教 學 做合一 的 生活教育 理論,最早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他強調指出 教 學 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做上學。毋庸置疑,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走大語文的教育之路 採用開放的學習形式,不斷拓展學生的語文實踐空間...

教學應該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數學新課標在其前言中,就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教學。教學中,如何落實?本人願拋磚引玉,以求教於同行。一 尊重 案例1 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 講台上放著三個透明杯子,裡面分別放了10克 20克和50克的水。老師用湯勺向三個杯子裡加糖,糖的數量依次為2克 3克和5克。師 怎麼樣才能知道哪個杯子...

注重學生生活經驗體驗知識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理解1千克 1000克。2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滲透估測物品質量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3 讓學生經歷看 比 掂 估 驗的過程,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增強數學意識。教學重點 難點 初步建立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