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應用教材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022-05-04 10:39:04 字數 2864 閱讀 5071

優秀教師成長錄

柳州市潭中二小廖想群

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憑藉。從狹義上來講教材是指根據一定學科的教學任務而編造和組織具有一定範圍和深度的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即教科書;而從廣義上來講它又是指教師用來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可利用的教學材料。新課標實施後,出現了不同版本的新教材,教科書所承載的內容不再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唯一,它只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工具、憑藉,它還給教師提供了創造及發揮的空間。

如何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是教學理念的一次重要轉變。只有創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才能貫徹新課標的理念,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下面談談我在一年級數學教學學中使用教材的幾點做法及案例。

第一、 補充、調整教材內容。

經常聽到一年級老師講,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課難上,難就難在「沒有難度」。因為教材上的多數內容學生多多少少有過接觸,沒有「陌生感」。這樣的教學內容是很難調動起學生**的熱情,激發他們去想、去說、去做。

比如「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內容,教材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認識11-20各數,並能正確地讀寫。(課前調查,這部分知識學生均已接觸過,且非常熟練)。

第二課時,使學生初步了解數的十進位制,初步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11-20各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十進位制、數字,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有陌生感,陌生的東西,就能激起他們的好奇心)。鑑於這樣的分析,我把兩個課時合併為乙個課時,使這節課有了學生末知的東西,這樣就有了難度。

當教師引導他們學習時,好奇心、滿足感就得到了充分的保證。

再如如「8、9的加減法」用一課時上,許多學生不好掌握,於是我就把8、9的加減法分開學,但分開之後8的加減法,授課的內容對於一課時來說,又顯得單薄了一些,因此再補充一些學習活動,如「打手勢湊8」、「看圖編題解答」、「小組合作活動,根據活動寫出8的加減算式」等(9的加減法可以依照上述方法進行),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自主**,合作交流中完成學習任務。

第二、適當調整教材的深廣度。

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將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識結構的過程。要實現這一過程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取決於課堂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靈活性。

比如《圖形的拼組》這一內容,教學目標攏統,似乎是十分簡單。但從例題的**上看,內容又可以十分的寬泛。如何把握教學上的度,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得到提高呢?

經過深入研究,教學時,我除了按教參上的要求讓學生動手操作掌握基本的知識點,還讓學生了解「短邊相接、長邊相接、角與角相接」這些拼組方法。還設計了「用12根小棒拼5個正方形」的挑戰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連續圖形共用一條邊」的特點。用正方形拼組時,設計了「用同樣的幾個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乙個大一些的正方形?

」「要拼乙個更大一些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形?」等問題,先猜想,再動手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也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圖形的面積做準備。這些環節也拓寬了教材內容,讓學生的思維和認知得到更大的發展和提高。

第三、改編例題內容。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出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目標。在教學中,我適當改編教材內容,努力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第二冊《統計》這單元教學目標旨在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初步體驗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了解統計圖所呈現的基本資訊,能根據統計圖提出自己的數學問題並解決。我認為根據教材的例題按參上的建議並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關注學習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我另闢蹊徑,採用例題的題材,設計與學生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活動,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如下:

一、課前「小調查」。

為了讓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結合課本例題和練習內容做了課前問卷調查:1、你最喜歡什麼顏色的花?2、你是幾月出生的?

3、你最喜歡什麼交通工具?然後根據調查結果設制了統計圖的空**,以備上課時用。

二、經歷整理資料的過程。

我對小朋友說,老師想知道我們班裡喜歡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人,昨天做了調查,現在我們來統計.有什麼辦法統計得又快又對呢? 讓學生發現用已有的」數一數」的經驗已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於是通過觀察、討論、自己**出多種記錄資料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動手將各類的人數統計出來,親身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使學生對資料的整理與歸納的思想得到了發展

三、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同學們整理得到的資料,怎樣才能讓人一目了然呢?老師給同學介紹「統計表」,並把資料一一填寫;那麼怎樣能讓人一看就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花的人數最多呢?學生想到用統計圖,老師出示條開統計圖的空**,介紹統計表各部分的作用,說明乙個格仔表示乙個人,讓學生塗色,完成統計圖,並通過生生評價強調了作圖要整潔美觀。

四、應用統計**決問題。

完成了統計圖的製作,讓學生們回答:本班喜歡哪種顏色的花的人數最多?哪種最少?

喜歡紅顏色的喜歡粉顏色的少幾人?……學生們興趣盎然,還提出了不少問題進行解答。體會到看直條的長短、數格仔的個數能很快解決問題。

最後,我問:了解了同學們喜歡哪種顏色的花的人數有什麼作用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學們能說出「可以多種什麼顏色的花」、「花店多賣什麼顏色的花」等等,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用途。

五、展開練習,鞏固知識

學生們在這一環節自主完成了整理資料、填寫統計表、畫統計圖、回答問題等內容。

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了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然後去探索、去質疑、去尋找答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衝突,讓學生主動地構建了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總之,我認為教學質量主要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創造、實施的質量和效果。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徵、學習規律而定。應該在深鑽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過程中,找準課程標準、教材與學生這三者之間的聯絡,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

在新授課、在練習課中,在一節課的任意乙個環節,我們都可以通過匠心的設計,對教材進行開發,使教材內容在我們的設計中散發出它獨有的魅力。

準確把握教材內容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堂課上的好不好,關鍵看教師是否正確地講解了教材的基本內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點及解決了教材的難點,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能否抓住重點 突破難點,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能力的表現。今天我結合我所上的 乘法分配律 一課,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幾個問題 一 如何準確...

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電子白板的合理應用

作者 樓仲威 速讀 上旬 2014年第08期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對初中數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中分析了電子白板技術的作用和主要特點,進而闡述了電子白板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期望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數學 電子白板 應用 電子白板是近年來開始逐漸走進數學課堂...

合理運用學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鼎城區灌溪鎮中心小學向媛 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 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可見數學實驗將成為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而學具的使用是進行數學實驗的乙個重要環節。合理地使用學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例如使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