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化程序中存在那些問題,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城市化

2022-04-30 22:27:03 字數 4669 閱讀 4341

目錄1、相關的概念

1.城市化

2.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支援觀點總結

2、我國城市化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3、小城鎮化發展模式具體分析

4、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城市化

一、相關的概念

1.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概念就是指人口城市化,即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轉變為城市人口或農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使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由此使城市人口規模增大和比重提高的過程。其中,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轉變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稱為遷移城市化,農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使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稱為就地城市化。

一般情況下,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轉變為城市人口的遷移城市化為人口城市化的主流,。

城市化的廣義概念,除包括人口城市化以外,還包括人們通常所說的土地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等。應該說,人口城市化是基礎,城市化的這些豐富內涵都是從人口城市化衍生出來的。

2.我國城市化發展中的不同支援觀點

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經過筆者的總結認為主要圍繞以下幾個觀點展開。

觀點1:小城鎮發展論。認為我國原有的城市無力接納眾多的亟待轉移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和鄉村人口,而中國的國情國力又難於再建那麼多新城市。

福利補貼、糧食補貼等國家已負擔不起,城市住房、交通、供水、就業等問題已相當緊張。因此,只能在原有鄉村集鎮的基礎上發展小城鎮。這樣就可以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將大量的鄉村剩餘勞動力就地消化。

觀點2:中小城市戰略論。認為農村城市化有遠見的選擇是,依託現有縣城(包括縣級市)發展中小城市,再輔之以把一些條件較好的中等城市擴建成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適當保留、改造和建設一部分重點小城鎮。

這既符合我國實際,又可避免發達國家「城市病」在我國重演。

觀點3:大中小城市並舉論。認為應以大中城市為主導,大中小城市全面發展。

即:挖掘大城市潛力,擴大和建設中等城市,擇優和適當發展小城市。理由是:

(1)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城市病」是一種社會經濟「發展病」,可以通過社會自身發展而得到治理。由城市化滯後的「農村病」是一種「停滯病」,它不僅難治,而且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城市病」。我們不必因噎廢食,因害怕「城市病」而不敢發展特大、大中城市。

(2)全面發展大中小城市是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結合的最佳選擇。(3)以大中城市為主導的城市化是充分利用大中城市原有基礎、挖掘潛力的正確途徑。(4)發展大中城市,開啟城門是順應農民迫切要求城市化積極性的根本舉措。

觀點4:大城市論。認為中國城市化道路應以發展大城市為重點,理由是:

(1)發展大城市是世界共同趨勢;(2)從經濟、社會、環境和建設四個方面分析城市規模效益,大城市的規模效益都高於中小城市。因此,大城市是城市化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也是普遍規律;「城市病」和城市規模大小並無必然聯絡。

觀點5:多元模式論。認為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地域差別很大,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在農村城市化過程中和發展方向上,不可強求一律。

如實行市管縣體制的地方,應以中等城市為主;遠離大中城市和廣大內陸地區或山區,應以小城市、縣城(建制鎮)為主;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應以建制鎮為主。

二、我國城市化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難以融入城市,市民化程序滯後。

目前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受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影響,被統計為城鎮人口的2.34億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未能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產城融合不緊密,產業集聚與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城鎮內部出現新的二元矛盾,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日益凸顯,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風險隱患。

2.土地城鎮化,快速人口城鎮化使得建設用地粗放低效。

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過分追求寬馬路、大廣場,新城新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占地過大,建成區人口密度偏低。1996—2023年,全國建設用地年均增加724萬畝,其中城鎮建設用地年均增加357萬畝;2010—2023年,全國建設用地年均增加953萬畝,其中城鎮建設用地年均增加515萬畝。2000—2023年,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76.

4%,遠高於城鎮人口50.5%的增長速度;農村人口減少1.33億人,農村居民點用地卻增加了3045萬畝。

一些地方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加劇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費了大量耕地資源,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性債務等財政金融風險。

3.城鎮化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

東部一些城鎮密集地區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地區的城鎮化潛力有待挖掘;城市群布局不盡合理,城市群內部分工協作不夠、集群效率不高;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區人口壓力偏大,與綜合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加劇;中小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不足,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小城鎮數量多、規模小、服務功能弱,這些都增加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成本。

4.服務水平不高,存在城市病。

一些城市空間無序開發、人口過度集聚,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重城市建設、輕管理服務,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城市汙水和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汙染加劇,城市管理執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等外來人口集聚區人居環境較差。

5.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城鎮建設缺乏特色。

一些城市景觀結構與所處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不協調,部分城市貪大求洋、照搬照抄,

脫離實際建設國際大都市,「建設性」破壞不斷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個性被破壞。一些農村地區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區模式建設新農村,簡單用城市元素與風格取代傳統民居和田園風光,導致鄉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

6.體制不健全,阻礙城鎮化發展。

現行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制度,以及財稅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固化著已經形成的城鄉利益失衡格局,制約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阻礙著城鄉發展一體化。

3、小城鎮化模式的具體分析

從建國後中國城市化幾十年的實踐來看,雖然各種規模等級的城市都有所發展,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地區出現了城市帶。大城市數目增多,出現了一批以地區級城市為主的中等城市,小城市發展迅猛。但從總體上說,中國的城市化模式在實際上選擇了以小城鎮為主的分散化模式,小城鎮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在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轉型中的關鍵問題,人口轉移問題上,小城鎮發揮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由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突出而又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把農村中進行傳統耕作的勞動力轉移出去,小城鎮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小城鎮由於具有更接近農村,進入門檻較低,轉移的難度和風險較小等優勢。成為人們常說的剩餘勞動力的蓄水池和節流閘。

2 小城鎮的發展減輕了城市化的阻力。小城鎮加強了城鄉之間的聯絡,有力的衝擊了城市化中最大障礙:城鄉二元結構

3 小城鎮的發展增強了城市化的推力。小城鎮的發展減小了農村系統的脆弱性。加速了農業的現代化程序,增大了城市化的推力。

小城鎮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產業的多樣化和農村市場的繁榮,使農村市場的交易物件,交易種類,交易方式,交易關係日趨複雜化,現代化促進了農村市場網路的形成。

4 小城鎮的發展無形之中增大了城市化的引力。小城鎮的崛起豐富了民眾對於城市化的認識。使城市化的觀念深入人心,無形之中為城市化作了宣傳,增大了城市化的引力 。

在小城鎮發展之前,城市與農村這兩個並行的體系基本互不干涉,由於資訊閉塞與城市交流較少等原因,農民對城市的了解很少,小城鎮發展之後,與農村相比它所具有的良好居住環境,交通條件和教育氛圍等優勢吸引了眾多的人口,並使人們充分感受到了先進的城市文明,小城鎮利用自身向人們展示了城市化的魅力。活躍人們城市化的思維,使城市化的觀念深入人心,為城市化做了無聲的宣傳,增加了城市化的引力,同時小城鎮與城市生活,生產方式的差距給人們留下了一定的想象,希望和奮鬥的空間使人們努力向更高層次的城市遷移,從而在意識,精神層面上推動著城市化的程序 。

5 小城鎮的發展開拓,創立了一種新的城市化建設觀,以農民為主體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建設方式。

儘管,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模式。為中國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帶來了決策者始料不及的各種負面作用。站在國民經濟全面發展和社會整體進步的角度對其做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小城鎮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

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模式,在指導思想上具有明顯的侷限性。不利於徹底改變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格局和大農村小城市的局面。小城鎮的發展對於改變城市與鄉村互相獨立衝擊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的現狀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實質上這一模式在指導思想上與以往限制農民進城的傳統思想一脈相承,充其量只是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對傳統思想的一種變通而已,在這種根本思想指導下的,小城鎮式城市化模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二元結構,但不利於徹底改變城鄉分割的局面,不僅如此,還使中國的社會結構演變成目前的農村,小城鎮,城市的三元結構。

使部分小城鎮即不像城,又不像村生活在小城鎮的農民即不像城市居民,又區別於農民,使小城鎮及其居民的理論屬性與實踐屬性不相符,這種現象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說的準城市化現象,從更深層次上講這樣的城市化模式將不利於,把城市化進行到底,而是小富即安滿足於低層次的城市化。

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模式,忽略了城市化程序中資源的有限性和特定承載力的邏輯前提和經驗事實,使城市化的可持續能力大打折扣 。一國城市化的可持續能力是建立在該國資源基礎之上的,其中自然資源構成了城市化的重要約束條件。 在我國資源特別是土地短缺,節約耕地更應該是我國城市化的邏輯前提,而在分布上點多面廣的小城鎮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了耕地的銳減,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模式在使城鎮人口增加的同時反而加劇了人地矛盾。

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模式,不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是一種成本較高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過程是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也是資源配置效率不斷得到改善的過程,資源配置效率不僅來自城市化過程中資源和經濟要素組合的配置效率也來自空間結構的配置效率,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模式強調城市化過程中著重發展城市空間體系中的小城鎮。使空間結構配置效率降低 。

4、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城市化

我國城市化程序中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研究

摘要 解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事關失地農民切身利益,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但目前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應該本著靈活性 可持續性等原則,構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模式,有效解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關鍵詞 失地農民 養老保險 原則 模式 農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時,傳統的做法是將其擁...

城市化程序中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讀圖 出示課件 水汙染 提問 水汙染的 有哪些?有何危害?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邊講邊填寫 相應內容。讀圖 出示課件 固體垃圾汙染 提問 固體垃圾汙染的 和危害是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邊講邊填寫 相應內容。讀圖 出示課件 雜訊汙染 提問 雜訊汙染的 和危害是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邊講邊填...

產業轉移及工業化城市化程序整合

一 考綱要求 掌握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結合例項,理解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對轉入區 轉出區的意義 學會運用圖表資料分析工業化和城市化之間的相互關係 掌握某區域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中產生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二 產業轉移 概念 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分類 國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