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學年度第二學期數學學科滲透德育教育教案

2022-04-25 14:15:03 字數 4548 閱讀 7229

福州市晉安區實驗小學

【教學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

【學情分析】

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也認識了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了解了它們的特徵,也學習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到五年級時,他們還將學習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學生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對兩個圖形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在這一活動中將讓學生大膽利用學具,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考並擇出更科學準確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和平方公尺,並知道他們的實際大小。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和平方公尺。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1. 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課件;公尺尺、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公尺的教具,學生學具等。

【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

從同學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動身,讓同學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籠統成數學模型。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從兩根尺子的比較中,引發同學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物體外表」的經驗,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外表」的研究。把比較陌生的知識和平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了;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的數學,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思想感情。

通過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操作活動,既培養學生動腦又培養學生動手動筆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培養學生好學、樂學、善學的優秀學習品質。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獲得對知識的直觀認識,也領悟到知識形成的實際意義,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

在教統一的面積單位時,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牴觸後,我提供學具,引導同學動手操作、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同學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公尺尺和同學尺。比一比,有什麼不同?

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麼?(長度)大小又指的什麼?(尺子的面)

(2)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外表的知識。(板書:物體外表)

[設計意圖:《課程規範》強調,從同學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動身,讓同學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籠統成數學模型。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從兩根尺子的比較中,引發同學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物體外表」的經驗,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外表」的研究。

觀察比較中,同學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別,為下節學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二)充沛感知,引導建構。

(1)通過物體的外表感知面積。

1.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方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外表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外表,有什麼感覺?

3.比一比:這些物體的外表,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我們把物體外表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外表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4.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外表比課桌的外表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

2.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外表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麼是面積?

小結:物體外表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同學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互動作用來實現的。

「面」是什麼?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同學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同學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麼,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4)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考慮: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麼?

同學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認知牴觸,怎麼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

3.提出操作要求:

①同桌二人各選乙個長方形,然後任選一種**,在長方形上拼擺。

②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協助。

4.同學操作。

因提供的每種**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必定出現矛盾:**不夠怎麼辦?在這裡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小組內合作使用**,把長方形擺滿。

b先用**擺出長方形的長,再擺出寬,計算大小。

5.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丈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6.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牴觸後,我提供學具,引導同學動手操作、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同學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5)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p73、p74的內容並考慮下面問題: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公尺?

③要求: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公尺、平方分公尺、平方公尺)

②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公尺的正方形,1平方分公尺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乙個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公尺嗎?為什麼?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公尺?

⑤試一試:1平方公尺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同學**。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同學帶著問題自學。

進而在匯報、拿一拿、畫一畫、找一找等活動中,充沛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並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絡,從而起到協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實踐運用。

(1)p74頁做一做第1題。

(2)p76頁第2題。說一說丈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公尺?

(4)小資料:

①有關美國首都和我國首都北京的人均綠化面積資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積和中國人均森林面積的資料。

②廣州市十年前人均綠化面積資料,和廣州市十年後人均綠化資料。

說一說,你有什麼感想?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說中進一步鞏固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並結合生活實際對同學進行愛國和環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1、充分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面積單位的教學,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設計了一系列「矛盾衝突」:兩個長方形靠觀察很難看出哪個大,由於它們的形狀不同,用重疊的方法也很難比較出大小,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促使學生嘗試用間接比較的方法,即用其他圖形作標準來比較。通過親身體驗與討論交流,讓學生發現「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接著,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 「用什麼樣的圖形表示面積單位比較合適」,讓學生明確「選用正方形測量比較方便。」進而自然地引出面積單位的教學。

2、重視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積單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這對學生鞏固面積的概念,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面積單位,以及進一步形成關於面積的估測能力,都有重要意義。教學時除了介紹每個面積單位時,說明它的含義之外,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用手比劃、用紙折(摺出1平方分公尺大小的一塊)、試一試(1平方公尺的正方形能站下幾個同學)、擺一擺(1平方公尺的正方形紙內能擺下多少本練習本)身上找、學具中找、以及生活中找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1平方厘公尺、1平方分公尺、1平方公尺的實際大小,初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

緊接著,再讓學生經歷各種估計面積的實踐活動,進一步來鞏固表象。

晉安區實驗小學陳豔豔

2014.6

2019學年度第二學期數學學科工作計畫

一 工作指導思想 本學期數學教研大組將緊緊圍繞新學期學校的工作思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探索全面提高質量的正確途徑和科學方法,建立保證質量穩定提高的監控措施和責任制度。著重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做好工作。通過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穩步提高與發展。二 活動形式 走讀 寄...

13 14學年度第二學期數學科總結

三 抓住學生心理,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環境 我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以此來確定工作的重點和具體措施 優生 拓展 中等生 狠抓 學困生 輔導。優生有較好的思維習慣,上課前我們先把問題布置給他們,讓他們自已先研究,提高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課時則採用討論式教學方式,讓他們舒展自己的見解,然後加以歸納總結,...

2019學年度第二學期數學教學總結

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 五年級數學教學總結 轉眼間,一學期即將結束,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有得有失,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 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教學的程序中創設新的情境,不斷激起學生認知衝突,激起學生新的學習動機,產生學習的探索興趣。讓學生在課堂,課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