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青山生態苑規劃設計說明

2022-04-12 10:07:06 字數 5236 閱讀 7361

一、設計依據

1.臨安青山房地產開發****設計的任務書;

2.數位化地形圖;

3.臨安「青山生態苑總體規劃初步設計方案」研討會議紀要(2001.12.30)

4.臨安市**關於建設綠色人居·生態家園的方針。

5.國家有關法規規範。

二、基地區位、現狀及周邊條件

1.地理位置

青山生態苑位於杭州市區以西38公里,臨安市區以東8公里,北屏西大山、美女山、南依青山湖,東至民主村3號路,西鄰彭祖裡,座北朝南,屬青山湖街道民主村境內。

本工程原為農林旅開發,已歷時三年,現臨安市**確定調整為房地產開發專案,總體規劃範圍約1594畝。

2.地形地貌

用地以丘陵坡地為主,苑內丘陵起伏、坡度和緩、溝嶴幽曲、水塘密布,相對高度15-30公尺,基地範圍內有若干個天然和人工小水塘,農林耕地主要集中在地塊西南部,以水稻田為主。整個地塊山明水秀、環境清幽、曲水彎環、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極富發展潛力,是休閃居住的好居處。臨安青山房地產開發****尋求建立山野逸趣與居住相結合的生態居住模式,同時也為設計人員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

3.植被

地塊植被主要是樹齡10年左右的杉木樹、竹林及馬尾松等,另有水稻、番薯等農作物,以及桃梨等水果林。

三、建設目標及規模

順應社會的要求和充分利用基地優美的田園風光及地型地貌多變的自然優勢,進行高起點、高標準全面綜合規劃、精心設計,以山水環境為依託,建立空間層資豐富、環境優美舒適、交通便捷、設施齊全,具有獨特文化品位(野趣)的生態居住區——山野型別墅居住區群。

設計建築總規模:總建築面積17.57萬平方公尺;密度8%;建築容積率0.17;綠地率67%。

四、規劃設計

(一)總體構思與設計理念

1.設計宗旨

面對新世紀、新挑戰、新要求,根據臨安市**要求在充分考慮城市適宜居住的歷史文化要素的基礎上,突出山水、生態特色和綠色人居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貫徹「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方針,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基礎設施、公建配套建設並舉,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使業主確確實實體會到綠色生態家園的人生享受。

由本基地地處青山湖風景區附近,遠離城市喧囂,基地內曲水彎環,多有林木,草坡延綿,由此得出我們的設計宗旨:山野逸趣、生態家園。

2.「因借增減、全天逸人」

所謂「因」,是指因之於整個環境,青山生態苑處於風景優美的自然山林之中,本方案設計巧妙,順應地形地貌,恰當利用原有景致,使之充分顯示其特性與本質之美。

所謂「借」,即是借景,青山生態苑,總體地墊北高南低,群山四周環抱,南望地勢開闊,層巒疊障、雲蒸霞蔚。基於環境的良好條件,青山生態苑「借」得俯臨風景,超然出世之意境。

所謂「增」,即是在自然環境中增加人工所為,本方案利用地塊北部的自然水庫,引入水源,並充分開掘地塊中部的洩洪水塘,作為水系主係主體景觀,以西邊洩洪溝為水系景觀,在基地內形成主次分明、點線面水系有機結合的水系,使園內長年緩水潺潺、環境優美。

所謂「減」,即對於地塊內一些不如意的方面的剔減、合理調整。「因借增減」的目的是要「全天逸人」,全天就是要以原以的山林地貌、植被盡量保持原貌,全景色的天然真趣,人為加工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山水林泉增色;「雖為人開,宛若天成」,融於山林野趣之中,當於「逸人」就是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土方工程,減省人力物力,「經斯營斯,因地於山,因材於林……」

2.「宜曠宜奧,曠奧並用」

唐代柳中元說:「遊之適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如斯而已,因地凌阻峭,出幽鬱,寥廓悠長,則於曠宜;抵近垤,伏灌莽,迫邃向合,則於奧宜。」

「曠」的空間能給人以開敞奔放、悠然遐想的感覺。「奧」的空間則給人以深邃奧密、變化莫測的感覺。

本方案在建築布局,充分考慮疏密有致、拓樸變化,以營造空間「曠」、「奧」相宜的景觀,而對於地塊的道路的引導則有以下特徵「自然性」——路徑的高低上下、曲折依地形變化而隨高就低、峰隨路轉。「目的性」—每一處轉折,取勢都充分考慮減緩坡度、避開障礙、連線景觀、指引方向,貫通性——貫通於「奧」、「曠」空間之中。

3.塑造意境、各具性格

本方案針對「陽光排屋區」、「聯體別墅區」、「獨立別墅區」、「配套公建區」、「休閒公建區」五塊相對獨立的區域,努力採用不同的布局方案,營建不同的空間布局,創造不同的理影意境。

(1)配套公建區:結合前區廣場,運用廣場院、庭、林蔭路、商業街等點、線、面空間的相互組合、穿插,配以合宜的地面鋪裝、小品、綠化布置,營造親切、宜人的商業服務場所。

(2)陽光排屋區:採用內環式布局,配以多種層次的綠化設計,建築掩映於林木之中,清靜幽雅、恍忽迷離。

(3)聯體別墅區:採用內環式布局,結合在大面積水面,掘排洪溝形成曲水環彎,順地勢而下,蜿蜒曲行於草坡之中。

(4)獨立別墅區:採用組團式和線狀相結合的布局,融景於山林之中,頗具野趣、悠然自得,有道是:野鳥無聲,開口勸君暫且息,山花無路,點頭笑客不須忙。給人一種怡然的安全歸宿感。

(二)、規劃原則

1.生態性原則

尊重自然環境,調整生態結構,建設性的維護自然生態狀況是本規劃的基本出發點。

2.合理性原則

合理利用土地,確定合理的開發規模和層次,完善交通,水電等配套公共設施,滿足人的居、食、行的活動需求。

3.整體性原則

強調規劃的遠近期結合,在結合遠期發展方向的前提下完善內部結構,同時對園區經營管理,環境形象設計等有所考慮。

4.靈活性原則

市場的瞬息萬變要求規劃有一定的靈活性,在開發過程中具有及時調整的應變策略。

(三)規劃定位

既不是都市住宅也不是一味追求回歸自然的生態住宅,而是在享受自然的同時,還享受到城市文明的高品質的生活質量。

(四)規劃布局

本基地依山偏傍水、風景優美,因此建築布局大多依山勢而建,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小區建築分為獨立式別墅、聯體別墅、陽光排屋和公建四種型別,將廣場和配套公建設置在小區主入口,一則通過與環境連在一起進行總體設計,形成特徵明顯、標誌性強烈的入口引導空間,二則充分發揮配套公建的多種商業功能設計成為商業步行空間,通過廣場、街道、庭院等空間的相互組合、穿插,形成一系列連續而富有變化的空間序列,成為人們日常散步、遊玩、購物於一體的休閒場所,將陽光排屋、聯體別墅區布置在入口附近,利用較便利的交通條件,帶動周邊地塊的發展,兩塊區域各自獨立,以組團和線狀結構布局,各區域內分割槽明確,各具中心,為住戶提供了充分、多層次的車行、步行空間,形成了「圍而不合、分而不離、隔而不斷」的動態規劃布局。獨立式別墅在布置上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運用江南造園林之手法,講究小中見大,步移景異的視覺效果。休閒類所設定在用地的中心位置,緊臨中心湖泊,在充分利和坡地形態,採用化整為零的布局方式,運用庭、廓、臺、榭等建築形式,靈活穿插組合,或隱或現、或敞或出,使整個建築群體與基本有機融為一體。

(五)道路交通

1.園區出入口

規劃範圍內基地共設三個出入口,主入口位於南部,與臨石公路相連線,交通便利;次入口位於基地西北,與村內道路相通,另一次入口設在西側,也與臨西公路相通,作為輔助入口。

2.園區道路

園區道路結構是以樹枝狀的主幹道連線核心區與各分割槽,支路呈盡端式區域性環狀,串聯各分割槽,道路分成四個等級。

·主要道路

路面寬9公尺,機動車道7公尺,行人路兩邊各1公尺,行人路面與機動車路面標高相同。

·次要道路

路面寬6.5 公尺,機動車道寬5.5公尺,行人路設單邊,寬為1公尺。

·組團道路

路面寬4.5公尺,不設行人路。

·綠化步行道

路面寬1~2公尺,結合園區綠化布置,串聯不同層次的綠化,線形曲折有致,增加不少生活情趣。

3.交通停車

小區內機動車停車有車庫與室外停車兩種方式。獨立及聯體別墅每幢均設有私家車庫。

陽光排屋利用底層架空,作為集中停車庫,人行出入口與樓梯間緊密結合,室外布置嵌草磚停車位,布置在入口廣場及小區道路一側,小區公建入口處均設有臨時停車泊位,滿足居住小區的停車要求。

4.小區綠色交通工具

由於小區面積大,應購買電動車作為保安巡邏,小區接送之用,並可以裝部分自行車、三輪車作為物管工作日常使用。

5.小區交通準則

小區遵循步行優先的原則,機動車在所有道路交叉都必須限速行駛,道路設定路拱面等設施,以減緩車速,區域性主要交通路段設綠化步行道,進行人車適度分流。

6.豎向設計

在仔細分析現有地形的基礎上,對現狀地形適當整治改造,依託山勢和溪流湖水,合理組織場地排水走向,道路設計結合地形,主要縱坡在10%以內,滿足車輛通行要求。

(六)公建設施

1.公建配套分三個型別,四個點,即入口的商業型配套、中區的中心會館休閒娛樂型配套、園區內的百貨服務型配套。園區內配套分設東、北二個點,服務半徑較合理。

2.小區中心會館設有小區物業管理中心,餐飲、娛樂、健身、小型超市、幼兒園、醫療保健等必需生活設施,並安排少量接待用房及會議用房。

3.小區入口設有商業步行市、停車、餐飲、旅遊購物、標準客房等設施,方便小區住戶與過往遊客,並提公升小區整體形象與檔次。

4.園區內配套服務設施齊全,如用百貨、銀行郵政、家庭服務、保安、物業、公廁等等,為住戶提供方便。

5.環衛市政公用設施結合環境保護,景觀設計協同安排,園區配套處公建按生態公廁建設。

(七)綠化景觀設計

1.綠化原則

充分挖掘基地內的環境潛質,借景造園;通過中心湖面、道路綠化、庭院綠化及對現有山體的保護,形成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的綠化系統,變單純的景觀綠地為融綠於生活之中的綠地規劃,充分發揮環境對品性、人格的陶冶作用。

2.綠化系統

通過中心湖面,區域性零星散布的水塘、群落綠化、庭院綠化以及山林綠化,形成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的綠化系統。

與城市共享的面——結合入口廣場空間搭配植物或高或低,或疏或密,形成特徵明顯的沿街綠色景觀。

與小區結構共生的線——同小區結構共生的條狀綠化帶顯現小區的脈絡,同時產生了步移景異的觀景線。

與庭院空間相融的點——象觸角般滲入各庭院空間節點的綠,創造了庭院空間氣氛和環境標識性,通過栽植不同的植物群強化各園區的個性,提高小區居住環境的可識別性。

(八)水系

本基地內原有水庫及疏導水流的溝渠,對此加強整理,形成湖、潭、溪等系列水景,有寬有窄、有顯有隱。

園區內水系分東、西、中三條水系,東面以原有水面為主;西區水系將上、下四個水塘,連成一體。中區建中心湖景區,自成水系。

水岸處理多樣、有石岸、河岸、土岸等多種,並結合綠化、休憩、小橋、垂釣石等,使水與岸介面更加豐富。

五、建築設計

1.起伏的地形和良好的植被為建築設計提供了想象創作的條件。建築設計充分體現坡地建築特色,細部設計是建築文化的重要標誌,融會貫通地運用多種建築形體語言,更好地增加小區景觀的豐富性、多元性,提高建築文化品位。

2.從景觀和環境的角度,確定住宅建築高度和建築形態。建築設計應反映濱水地、土坡地的環境特徵,並應與環境巧妙結合,宜多採用舉架、屋簷出挑、平台出挑、錯層等,材料上多選用卵石、塊石、仿木材質,色彩追求淡雅清秀,多用淺灰調子,不應過分突出建築單體形象,只是將其作為環境的乙個構件,充分講究組團建築間的整體關係,同時盡量保護原有植被。

恆隆嘉華苑植物設計說明

綠化造景是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設計根據植物的種類,生長習性及外型特徵,遵循植物多樣性的原則,注重植物的同年齡,不同種類的搭配,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的搭配。設計做到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基調,如 香樟 樸樹 杜英 欒樹 八月桂 廣玉蘭 紫玉蘭 櫸樹 大葉女貞 銀杏 馬褂木 香花槐 枇杷 合歡 七...

生態景觀方案設計說明

前言地域特徵是特定區域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的特徵,它包括在這土地上天然的 由自然成因構成的景觀,也包括由於人類對自然改造形成的大地景觀,因而園林的體現就是將人自然化和將自然人化,遵循 景以境出 的理法,創造藝術,追求美的靈魂。一 專案概況 永豐河由北向南貫穿於南理工創業園,因建設發展要求,將對河道進行整...

某區規劃文字設計說明

東山區規劃設計說明 一 規劃設計依據 適應吉林省長春市整體建設發展的需要,發展和建設新城中村,正確引導和控制規劃地段的發展與布局,加快與周邊地區的建設相統一。根據規劃區的地形地貌特徵 氣候環境 資源狀況 區位條件以及人口分布等指標,整體環境非常有利於居住小區的規劃建設。依據國家相關規範 標準,如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