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 年

2022-04-02 01:07:20 字數 4701 閱讀 7600

(2011-2023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二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和市委、市**《關於加快全市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快速提公升,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加快特色農業發展步伐。特制定本規劃。

現狀概述

特色農業是隴南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所在,特色農業產業是支撐隴南特色農業發展的核心。經核查:全市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適宜發展區域總面積1135萬畝,2023年底已建成特色農業產業種植基地786.

95萬畝,其中核桃265.6萬畝、花椒173.9萬畝、油橄欖15.

51萬畝、中藥材81.31萬畝、蔬菜50.73萬畝、茶葉12.

7萬畝、蘋果48.67萬畝、馬鈴薯138.53萬畝,出欄牛13.

56萬頭、豬95.18萬頭、雞345.5萬只;建成市級以上特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0戶,其中省級4戶;登記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868個;建成農產品專業市場29個;註冊農產品商標187件,其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件、甘肅省著名商標20件。

特色農業產業總產值53.5億元,增加值3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特色農業產業收入1018元。

我市特色農業產業開發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產業化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處於較低層次。主要表現為:一是產業基地建設質量效益不高,集聚程度低,單位面積產量小,同一區域小而全、多而雜的問題很突出。

二是龍頭企業建設滯後,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致使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三是營銷體系不健全,大宗產品流通不暢,缺乏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型專業市場。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用發揮不夠,專合組織數量少,且服務功能弱,在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方面還沒有很好的發揮應有的作用。

五是產業開發科技含量低,在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應用、新產品研發等各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六是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抵禦自然風險能力不強,特別是水利灌溉、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條件不完善,嚴重制約著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發展思路

按照「尊重規律、擴大規模、強化科技、健全市場、壯大龍頭、打造品牌、提質增效」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統一,以調整優化結構為主線,以優勢主導產業為重點,以標準化、規模化基地建設為基礎,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核心,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以科技成果應用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立足市情縣情,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分類指導,挖掘資源潛力,注重品牌建設,加大投資力度,著力推動特色農業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商品化加工、市場化營銷、科技化支撐,努力提公升產業化發展水平。

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謀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原則。立足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對不同產業、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的農業龍頭企業,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鼓勵和引導,促其快速發展。

----堅持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原則。按照優勢主導產業、區域特色產業、地方特色產品三個層次謀劃特色農業發展,做到既突出重點又整體推進。大力發展核桃、花椒、油橄欖、中藥材四大優勢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積極發展畜牧、蔬菜、茶葉、蘋果、馬鈴薯五個區域特色產業,力爭擴大規模;著力培育包括蠶桑、食用菌、水產、烤煙、銀杏等在內的地方特色產品,提高產量和效益。

----堅持自我發展與政策扶持相結合的原則。著力培育產業基地、農民專合組織、龍頭加工企業等產業化經營各個環節的自我發展能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上專案資金和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好市級產業發展**,重點扶大、扶優、扶強優勢主導產業,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

----堅持科技支撐與打造品牌相結合的原則。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開發精深加工系列產品,實現產業的不斷優化公升級。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打造品牌,爭創名牌,提高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堅持市場驅動與行政推動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立足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培育和發展本地市場,積極開拓擴充套件外埠市場,圍繞市場謀劃,圍繞市場發展,運用市場機制推動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行政推動作用,健全服務網路,搞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堅持效益最大化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在努力擴大產業基地規模,提高產出效益,實現規模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把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農田基建、耕地保護、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注重發展生態農業、迴圈農業、有機農業,促進農村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目標任務

經過五年(2011—2023年)努力,全市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累計新增180萬畝,總規模穩定在1000萬畝左右,基本實現最佳適宜區全覆蓋;對現有種植業基地加強綜合管理措施,提高基地產能,使一半以上面積實現提質增效。畜牧產業年出欄牛新增4萬頭、總規模達到18萬頭,出欄豬新增21萬頭、總規模達到120萬頭,出欄雞新增240萬只、總量達到610萬只。特色農業產業總產值達到86億元,增加值達到5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特色農業產業的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

具體任務為:

(一) 產業基地建設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形成「四產區、五基地、多片帶」總體框架。「四產區」即把隴南建設成為全國優質核桃的主產區;以武都區和文縣臨江片、宕昌沙灣片、康縣平洛片、西和大橋片、禮縣下四區片為中心,建設全國最大的花椒主產區;以武都為中心,輻射宕昌、文縣、西漢水流域的部分區域,打造全國油橄欖主產區;以宕昌、武都、文縣、禮縣、康縣、西和中藥材適生區為重點,建設全省中藥材主產區。「五基地」即以禮縣、宕昌、武都三縣區交界的高寒陰濕區和徽成盆地為重點,建設畜牧養殖基地;以「三江一水」流域川壩河谷地帶為重點,建設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以文縣、康縣、武都三縣交界區域為中心,建設茶葉生產基地;以禮縣、西和北部區域為重點,建設優質蘋果生產基地;以西和、宕昌、禮縣、武都為主,建設馬鈴薯生產基地。

「多片帶」即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建立蠶桑、食用菌、水產、烤煙、銀杏、蜂蜜等多個地方特色產品生產片帶。

(1)核桃。以嫁接苗栽植為主,繼續在「兩江一水」流域、徽成盆地等海拔1500公尺以下區域發展早實核桃生產基地,在半山區、深山區、林緣區等海拔1500公尺—1800公尺區域發展優良晚實核桃生產基地,以上區域的175個鄉鎮新發展基地64萬畝,總規模達到350萬畝;以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為主要措施,突出嫁接換優,在適宜區域的175個鄉鎮改造原有基地61萬畝,佔原有基地面積的23%。到2023年,核桃產量達到6萬噸,產值達到9億元。

(2)花椒。以優良品種苗木栽植為主,積極引進示範推廣無刺花椒新品種,在「一區五片」(武都區、文縣臨江片、宕昌沙灣片、康縣平洛片、西和大橋片、禮縣下四區片)適宜區域和徽成盆地宜椒區的104個鄉鎮新發展基地21萬畝,總規模達到200萬畝;以剪枝整形、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為主要措施,對原有的134萬畝基地進行提質增效改造,佔原有基地面積的77%。到2023年,花椒產量達到5.

4萬噸,產值達到14億元。

(3)油橄欖。以優良品種苗木栽植為主,在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海拔1300公尺以下低暖河谷及低半山為重點區域的40個鄉鎮和向西漢水、嘉陵江流域海拔1200公尺以下低暖河谷區延伸的27個鄉鎮新發展基地14萬畝,總規模達到34萬畝;以嫁接換優和綜合管理為主要措施,改造原有基地5萬畝,佔原有基地面積的32%。到2023年,油橄欖掛果面積達到10萬畝,鮮果產量達到2萬噸,產值達到3億元。

(4)中藥材。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在宕昌、文縣、武都、禮縣、西和為主的優勢區域110個鄉鎮,以道地中藥材紅芪、紋黨、當歸、大黃、半夏五大名藥為主,進行規模化種植;以市場為導向,在適宜區的82個鄉鎮積極發展天麻、豬苓、黃連等優勢小雜藥。以上共新發展基地25萬畝,總規模達到110萬畝。

到2023年,中藥材產量達到16萬噸,產值達到13億元。

(5)畜牧。以加快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為主要措施,在徽縣、禮縣省列養牛大縣和成縣、兩當等縣的67個鄉鎮大力發展舍飼規模養牛,在宕昌、禮縣、武都三縣區交界高寒陰濕區域8個鄉鎮積極發展季節畜牧業,建成草原肉牛、羊生產基地;在九縣區的120個鄉鎮發展規模養豬場(戶)和養豬小區;在林緣地帶及草山草坡區域的98個鄉鎮發展生態放養雞,在城郊、公路沿線的67個鄉鎮發展肉雞和蛋雞規模養殖。到2023年,出欄牛18萬頭、豬120萬頭、雞610萬只,總產值達到14億元。

(6)蔬菜。以推廣應用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和名優新品種為主,在「兩江一水」沿岸和徽成盆地川壩河谷區的131個鄉鎮,突出設施栽培,建立穩定的常年性蔬菜生產基地61萬畝;在上述區域以外的淺山區、高半山區的10個鄉鎮,發展山區蔬菜4萬畝。到2023年,蔬菜產量達到115萬噸,產值達到12億元。

(7)茶葉。以無性繁殖苗木栽植為主,在康縣陽壩片、文縣碧口片、武都洛塘片的13個鄉鎮新發展基地2萬畝,總規模達到15萬畝;以品種更新、茶樹修剪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為主要措施,對適宜區13個鄉鎮的5萬畝原有低產茶園進行改造,佔原有基地面積的39%。到2023年,產茶量達到0.

2萬噸,產值達到2億元。

(8)馬鈴薯。以種植脫毒種薯為主,在「兩江一水」川壩河谷區的49個鄉鎮新發展冬播馬鈴薯8萬畝,總面積達到20萬畝;在西和、禮縣、宕昌、武都等縣的半山和高半山區135個鄉鎮新發展加工型春播馬鈴薯和種薯型復種馬鈴薯20萬畝,總面積達到160萬畝。到2023年,馬鈴薯總規模達到180萬畝,產量達到262萬噸,產值達到17億元。

(9)蘋果。以優良品種苗木栽植為主,在禮縣、西和縣的26個鄉鎮新發展基地8萬畝,總規模達到60萬畝;以成齡果園樹冠改形修剪為主要技術措施,在原有基地的10個鄉鎮建立標準果園11萬畝。到2023年,蘋果年產量達到26萬噸,產值達到3億元。

在突出抓好以上「四大優勢主導產業」和「五個區域特色產業」的基礎上,要立足當地不同的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稟賦,根據市場需求,繼續積極開發地方性特色產品。在文縣、宕昌、西和、禮縣等四縣16個鄉鎮的水庫、湖泊、人工塘壩網箱養殖虹鱒、金鱒、鱘魚,其它中低海拔山澗溪流發展大鯢等特種水產養殖,在「三江一水」流域的池塘、河灘、沼澤發展蓮藕種植和魚類養殖;在康縣、成縣、徽縣的11個重點鄉鎮發展以推廣桑園密植高產技術為主的蠶桑產品;在全市適宜區域發展以代料栽培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品。同時要努力開發銀杏、烤煙、蜂蜜、花卉、香料、苦蕎麥等地方性特色產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靈璧縣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

2011 2015 認真落實 安徽省農業產業化 671 轉型倍增計畫 宿州市農業產業化 532 提公升行動實施意見 宿政發 2008 23號檔案 宿州市委 市 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發展的決定 宿發 2007 8號檔案 和靈璧縣人民 關於鼓勵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和農產品品牌 基地建設...

金融如何支援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 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 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實踐證明,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幫助和引導農民有序進入市場,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實現...

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農業產業化主要表現在布局區域化 生產專業化 經營一體化 服務社會化 管理企業化 主導產業規模化 執行機制市場化。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農業產業化有利於解決農戶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有利於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利於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