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合作經濟對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作用

2022-04-08 11:52:25 字數 931 閱讀 5431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自古以來,我國就以農業為主要的生存方式,然而,我國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問題。農業產業化是當前農業生產中的主要方式,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模式對農業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生產模式,通過各種手段形成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一條龍服務。

使得農業逐步的成為市場化、社會化和集體化的生產機制。

關鍵詞:農村合作經濟農業產業化經營

在當前,隨著科學技術和資訊科技的不斷促進,市場經濟已經進入當前各個領域。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農業生產也逐步出現了新的形勢,朝著產業化模式發展。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為了適應新形勢,積極應對入世後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積極參與農業國際化競爭,就不許要求將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乙個統一的種植過程和市場。

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的綜合效益。

1 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其必然性

在當前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和市場變化的要求。因此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必然結果,是加強當前農業生產效率的前提基礎。其主要表現方式有:

首先,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客觀需要。其次,為了實現當前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和提高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效率和收穫,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不可避免的過程,是提高其生產效率的前提與基礎。農業產業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途徑,隨著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各個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分和人們生活中對各個生活生產物品的需求,農村產業化也在不斷的發展中。

農業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風險伴隨著農業生產的全過程。第三,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小康社會是當前我國追求的主要目標與發展潮流,在小康社會的建設中其主要重點是針對農村的改革與建設,難點也在農村,而焦點則是農民收入的持續、快速、穩定增加。

在小康建設的前提中,實現農村產業化是建設的前提基礎,是小康社會建設中的依據。

經濟轉型時期農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作者 陳秀娥李本玉 經營者 2016年第11期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發展農業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現階段經濟轉型的背景下,農業的發展對我國整體的經濟具有重要的正面影響,國家和相關人員需要明確這一點,並且重點研究如何更好地發展農業,這樣才能夠實現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

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我們花莊村是俞垛鎮的乙個偏遠村落,距離鎮里大約12公里,我村地處三縣市交界處,全村共有農業人口2358人,非農業人口104人,耕地面積4000多畝,河溝面積3000畝以上,村集體收入18萬元,三產總產值一億元,人均純收入6480元,村所在轄區私營企業6加,加油站,奶牛場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絨玩具 石...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標準化發展的研究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標準化發展的基本平台,下面是一篇 農民專業合作社標準化發展現狀的,歡迎閱讀檢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推動著現代農業發展。2014年發布的 關於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範發展的意見 要求各相關部門把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作為未來工作的重點。農業標準化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發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