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改方法的學習與思考結題報告

2022-03-28 13:56:10 字數 5041 閱讀 4574

農四師七十二團中學課題組侯清吉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已經進入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新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們深知,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最重要的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而提高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中之重。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校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等新課改的理念,就實踐而言,由於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因而還停留在形式上,缺乏轉變和創新;就研究而言,基本處於單一和零散的經驗層面,還沒有形成具有指導性的研究理論。

據此我們想通過對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能力的研究使教師的教學有利於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改變老師的授課方式。最終使教師能在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更多的提高教師自己的教學能力,關注尊重事實、獨立思考的品質,關注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從而為教師的終身學習和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於這種認識和思考,在各級領導的指示和安排下,結合我校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能力的現狀,我們確定了《有效教學研究課題》總課題下的子課題《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能力研究》為研究課題,並於2023年3月通過申報,成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課題《有效教學研究課題》子課題的立項課題。

二、課題研究相關概念的界定

1、教學:一般意義上,教學是指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統一活動,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包含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方面。

本課題所討論的「教學」主要是指教師為上好課所作的事前準備及課堂教學中引起、維持或者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2、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關注的是學生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感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成為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由上可見,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這裡的發展既指學生對知識領會和對技能的掌握,也包括情感的發展和對學習價值的認識提公升。

3、有效課堂: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發展最大化的教學。有效課堂的核心是教學的高效益,即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4、有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理念下,對有效課堂教學的理解是: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關注教學的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為基礎,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5、教學能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等的總體考慮。

6、教學有效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涵義: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動結果和預期目標的吻合度;有效率則是重點考慮活動結果與活動投入的比例關係;而有效益則是有效性最高體現,是在保證效果和效率的基礎上,實現整個系統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本課題組認真學習上海曹楊二中、華東師大附屬東昌中學、衢州二中、山東兗州中學、鎮江一中、杜郎口中學等優秀高中有關新課改的課堂教學的理論;認真學習報刊雜誌上有關研究課堂教學的最新**、論著。

(二)有效教學理論,其理論源於20世紀上半葉,是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教學思想,它關注和研究了課堂教學活動、教學環境、教學**等與有效教學的關係,是本課題研究的已有經驗和理論基礎。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

1、「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2、「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3、「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乙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4、「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三)建構主義理論,是以「知識建構」為核心的教育與課程理念,而貫穿於建構主義所形成的眾多教學策略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活動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性的知識建構為中心的思想;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並通過與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協作,主動建構而獲得的。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

(四)新課程理念,是把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通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每乙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的目標

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能力受制於教師的教學能力,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但更是教師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手段的直觀體現。由於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行為涉及方方面面,我們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主要側重於有效課堂教學理論的學習、課前有效備課、課堂教學行為的實施、評價、反思、輔助行為和管理行為這四個方面。通過研究使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本質的改變,從而完成新形勢下的教師「角色」的轉變,努力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學校教育科研水平,努力提高課堂的「效果、效率、效益」,以期構建一套有效的關注和利於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為有效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有意義的借鑑。

(二)研究的內容

課前的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課後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

1、認真分析、有效研讀課標、考綱和教材,進行有效備課。

2、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授課要注重過程,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性地學習。

3、教師要有三個方面的意識:學會觀課,積極參與討論、評課,潛心撰寫研究心得。

五、研究方法和物件

(一)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以個體**與集體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展開,重視教師群體圍繞重大核心問題團隊攻關。方法以「行動研究」為主,兼用文獻理論研究法、實驗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

1、文獻理論研究法:多角度、多渠道開展對與教學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取其精華,運用化學唯物主義的觀點,持續關注各種影響教學因素的存在及其變化;及時了解最新課堂教改相關成果;深入學習並最大限度地利用與本課題相關的教學原理和理論,不斷優化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提公升研究的品位和層次。進而做到從整體上、規律上把握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能力。

2、實驗研究法:課前教師把編寫好的學案發給學生,然後學生結合學案進行自學,課題組再根據教師在有效課堂授課過程中的表現,結合新課改的理念進行認真考察、實驗研究,收集資料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3、調查研究法: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有計畫、有系統地收集研究物件的客觀材料,全面了解當前教師有效課堂教學中教學存在的問題,徵求良好的課堂教學策略。尋求規律性的要素,為課題的運作準備充足的事實依據。

4、個案研究法:依託學校的實驗課和示範課,我們將通過典型個案的分析研究,通過綜合對比、分析,在總結個案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發現問題,不斷矯正,揭示某些規律,**出提高有效課堂教師實際教學能力的新路徑和新方法。

5、行動研究法:課題組成員根據構建的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能力研究的理論假設,搞好實驗設計和實施。同時記錄方法及其成效,並及時進行必要調整。

通過實驗監測,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論假設,使教學策略更加有效。

(二)實驗物件的選擇:

校領導張建平、李強和生化組全體成員:侯清吉、劉樹平、王鋒、唐林峰、陳煥、文漢邦、瞿天松、黨凱燕、李雪琴、溫亞偉以及全校1300多名學生。

六、課題的實施實驗過程和情況:

2023年3月確立課題後,每年制定實驗方案、計畫,並進行實施,實驗過程分四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2010.3——2010.4)準備階段:

1、重點工作是理論學習,認真學習收集古今中外有關研究課堂教學的理論專著,廣泛收集他人對課堂教學研究的優秀成果,並作好筆記。

2、確定本課題的實驗方法。

第二階段(2010.5——2011.3)實施階段:

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注意強化教學中集體備課、集體評課、反思交流,對實驗班進行實驗資料收集、統計,上好實驗課,並寫好集體備課、集體評課、反思交流的文字資料。

第三階段(2011.3——2011.6)總結階段:全面總結和展示研究成果,主要徵集**、課例(學案和教案)、優秀課件、教學影像材料。

第四階段(2011.7——2011.12)結題階段:對實驗結果進行認真整理分析,一年半時間內來對課題研究、實踐工作,認真反思,寫課題總結報告和課題**,形成課題研究理論。

七、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報告、學案和教案例集、課堂教學案例集、教學課件、教學反思、課題總結、各種資料等。

八、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教師課前:精心備課 (學案、教案)

備課對於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廣義的備課而言,教師要注意平日知識的積累,善學會學,「處處留心皆學問」。知識面越廣,乙個人思維、想象等能力施展的範圍也越廣,才能將學生的精神空間從教材擴及外部豐富的世界,實現學科之間、書本知識和社會生活、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交融,而不讓思維的火花在拘束於教材、呆記於教材中熄滅。

而上課前,綜合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要求、教學條件諸因素對一堂課進行具體的圖謀畫策、編寫學案、教案、準備教具等則屬於狹義的備課。而就狹義的備課而言:明確教學目標、定位教學物件、斟酌教學設計則尤為重要。

1、教師備課要備學生。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因材施教」,雖然說的是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要教師依據教學物件來教學是無疑的。我們的教學物件是學生,我們的備課有一項重要的步驟就是備學生。

但是我們會在較多的公開課上感受到教學物件的轉移即教學物件的學生要麼變成授課教師自己;要麼變成了聽課的教師,而真正的教學物件只是成為擺設或跑龍套的群眾演員,主角流失了,這樣的課堂效果是什麼呢?「教師要眼中有學生。……你的服務物件只有學生,如學生一節課上沒有什麼收穫,那麼這節課專家再覺得好,也是失敗的課。

……課是為學生上的,學生認同你的課,是學生從你這裡得到了智慧型和啟示,才能說明你的課是成功的。」趙亞夫先生的這番話正是道出了課堂有效性的真諦。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地了解學生要學習什麼、得到什麼,從而幫助他們確定學習的目標;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他們去尋找和利用學習資源;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從而幫助他們設計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從而幫助他們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等等。

備學生是備課的難點,難在每乙個學生都是乙個非常活躍又參差不齊的思維體,作為教師,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須經常自覺地深入學生,從課堂內外的每乙個環節了解和研究學生。

改變教學方法適應化學課改

新的化學課程強調要注重知識的基礎性 社會性 人文性和發展性,注重知識能力的全面性和學生素質發展的差異性,為能很好適應這些要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就應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全面培養學生素質。一 發揮學科優勢,激發學生興趣 化學學科本身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化學現象千變萬化,化學產品豐富多彩,...

高中化學課導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 本文根據教學實踐,討論並總結了高中化學課如何進行導學模式的教學,對中學生的自學能力 性學習能力 創新思維的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關鍵詞 導學模式自學能力培養 自2001年9月以來,我們使用了新教材,在桐廬中學2001學年入學的高一年級兩個班中實行了導學模式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方法與課改共同成長

數學學習方法與課改一起成長 輔導教師 我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再過兩個月就小學畢業了。回顧六年的學習歷程,我親眼目睹 感受 體驗了新課程給學習帶來的快樂體驗 特別是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老師的新思路使我感悟到,學習數學不僅要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和學習熱情,而且還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才可能把數學學好。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