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論證報告

2022-03-23 12:22:01 字數 4084 閱讀 1229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課題主持人楊曉軍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1、課題的提出

(1) 素質教育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正不斷向前推進,但由於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不少課堂教學仍以傳統的「師問生答,師講生練」的模式為主,學習過程表現為「接受——理解——鞏固——解題」,無止境的題海戰。長此以往,必將摧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從而掩蓋了數學教學的真正價值。

這種現狀是與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極不適應的,同時更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主體性、創造性人才的要求。要切實改變學生被動發展的處境,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就需要改革當前的課堂教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正是在時代的呼喚下、在對傳統教育的反思中,在對自己工作感受中,著眼於現實與未來兩個維度的理性思考的產物。

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與此同時,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的變革,「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針對當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提出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看到被提問的學生總是某些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而這些學生往往絕大多數是優秀學生。優等生能正確理解,我們教師就當作全班同學都理解了;優等生提出問題,我們教師就當作是全班同學的問題來解決。這種習慣非常普遍,也正是因為這種小範圍的師生互動,促使中下生越來越多。

如果學困生在每一節課中都得不到關注,長久下去缺漏的知識越積越多,問題也就越來越難以解決。為此,提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試圖通過能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行為的教師教學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使課堂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實現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理論依據:

(1)新課程標準理念。

新課程的課程標準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使用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去促進每乙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 2)建構主義的理論。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是人的心靈在與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從內部生成的。學習是乙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外在資訊,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知結構注意和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資訊,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這種建構過程是雙向的:

一方面,通過使用先前的知識,學習者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以超越所給的資訊;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識不是從記憶中原封不動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據具體例項的變異性而受到重新建構。由於要進行這種雙向建構,學習者必須積極參與學習,必須時刻保持認知的靈活性。學習者的建構是多元化的,由於事物存在複雜多樣性,學習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個人的先前經驗存在獨特性,每個學習者對事物意義的建構是不同的。

(3)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目前的教育狀況

初中這個階段,是學生心理發展最快,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學生的自我意識形成,人生觀,價值觀逐步確立,認識、情感、意志、行為逐步養成,人格逐步完善。這一系列的心理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教師的幫助與指導。

(4)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育心理學主張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情意發展策略。

人本主義理論認為教學的物件是乙個個活生生的完整的發展中的人,以人為本應該是教學的基本理念,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學生)」。

互動教育理論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乙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互動影響和互動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通過調節師生關係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將強化人與環境的互動影響,產生教學共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重點、要突破的難點、所要解決的問題;

1、研究內容

(1)、初中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等激發興趣方法的調查研究。

(2)、從環節、內容和年級等不同層面,深入研究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方法和原則(研究重點)。

2、研究目標:實現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四個轉變。

(1)、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以課題研究為契機,促使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徹底拋棄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方法,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教材觀的轉變—由以本為本轉變為以生為本;教學觀的轉變—由機械教給轉變為自由習得;學生觀的轉變—由偏面單一轉變為和諧發展

(2)、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學生和教師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在學法指導的實踐中,我們要相信所有的學生,從能創新,人人想創新,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問的權利留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盡可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做到「變教學為導學。」

(3)、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乙個很重要的著眼點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獲得。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問題,形成一種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4)、學習效果的轉變。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研究從「還」字做起的。為使教學時間的分配有重大的轉變,讓學生的參與時間增加到一節課二分之一乃至更多,優化時間結構不是降低內容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對學生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課堂要引進「小組學習」形式,最大限度地擴大參與面,充分發揮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作功能。

三、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國外從20世紀初就開始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研究,迄今為止,他們已經分析了各種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師特徵與教學的有效性。西方20世紀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爾等的研究主要在於鑑別可能影響教學有效性的教師特徵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如教師的特點、性別、年齡、知識水平及接受專業訓練的程度,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技巧及對學生的影響等。

2.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的有效性。

(1)、關注學生的學習:加涅,還有布魯納、奧蘇貝爾等人的研究把注意力從教師的身上移向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習上。布魯納提出,任何學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種正確的方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任何兒童。

他認為這種學習方法要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終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策略: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措施

(1)、加強學習,豐富理論素養。

開展讀書活動。一方面,課題組研究教師要學習 「課程標準」和一些「教學情境」、「有效教學」、「建構主義」方面的書籍;廣讀一批教學期刊,研讀一本教學專著,撰寫一定的讀書心得。另一方面,上網蒐集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從中獲得部分理論性較強的文章。

另外,課題組還定期組織研究教師相聚「理論交流」,在交流、切磋中不斷提公升參與者的理論水平。

(2)、突出活動,推動研究深入。舉行四次課題研討活動。每次活動都圍繞研究重點設定乙個研討的主題,安排3~4節課題研究課及 「課題研究體會交流」。

讓每次研究主題在理念與實踐的碰撞中,在個體與群體的交融中得到澄清和深化。「專題交流」貫穿研究過程的始終。一方面,針對教材中教學情境的分析、調整、補充和整合等問題的集中研究,放在四次課題研討活動中進行,每次的「課題交流」,都會安排一定的時間對此展開交流和**。

另一方面,針對教學環節層面的研究,在對內容層面研究的基礎上專設時間專題研討,提煉出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方法和原則。

2、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針對實驗班級現有的課堂教學有效狀況進行調查並分析。

(2)、行動研究法。立足於課堂的研究才是具有實踐意義的研究,因此以課堂、課例的實踐研究才是研究的主要方法。

(3)、個案分析法。記錄教學研究中的經典案例與課堂教學個案,進行研究分析。

(4)、經驗總結法。通過不斷的反思、總結,得到從實踐中得到的有意義的經驗,並加以應用、推廣。

五. 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課題組成員均具有較強的業務技術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各有所長、有利於組成合理的研究團體;其中餘存根校長承擔過市課題的研究,從而確保課題始終能朝著科學、前瞻的方向前進,提高了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效益。

物質基礎堅實。學校文獻資料豐富,資訊科技設施能完全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

六.預期研究成果(研究報告、**或其他)。

1、研究**;

2、研究課教案。

課題論證報告

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課堂教學的巧妙整合研究 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單位 桂平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主持人 jfy 研究背景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綜述 當代學生的心靈十分脆弱,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大部分學生遇到一些挫折想到的不是找辦法解決而是想方設法地逃避。為了迎合當今教育形勢發展的要求和社會家庭的需要,作...

課題論證管理制度

一 目的 開展教育科研,對課題研究進行管理,可以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二 適用範圍 學校各教研組課題小組。三 內容 1.規則 一般由學校教導處先作出教育科研規劃。1 目標 根據學校辦學的總體設計來確定科研目標,使之緊密地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與培育人才結合起來。2 研究方向或重點 按照不...

有效課堂教學評價行動研究課題論證報告

2 本課題研究側重於課堂教學實踐,在師資 生源 設施等方面無特殊要求,具有較強的普遍性和針對性,有一定的推廣價值。3 課題組人員的研究能力和人員組成結構 課題負責人陳曉芳同志是小學高階教師,英語組教研組長,大學本科學歷,大豐市英語學科教學能手,多次在市級教學基本功競賽中獲獎,多篇 在省 市發表或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