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課題總報告

2022-03-15 05:45:39 字數 2512 閱讀 6127

《小班化教育條件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研究總報告

利津縣汀羅鎮中心小學課題組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小班化教育是基於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所帶來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的改變,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優化。小班化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世界性發展趨勢,世界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實施小班化教育。隨著經濟發展現在不少亞洲國家等也開展小班化教育。

國際上對小班化教育越來越重視,小班化教育作為非選擇性獲得公平教育的形式,向國民提供優質教育而獲得廣泛發展。小班化教育是國家與社會向兒童提供優質教育的重要方式。

小班化教育是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的一種無可替代的先進教學組織形式。在十七世紀誇美紐斯基於工業化發展,提出了班級授課制,發展到今天,教育歷史重任已變成讓每個學生都獲得充分的教育,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這必然要求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小班化教育正是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然,是對傳統教學的一次深刻而靜悄悄的教育變革。

近幾年,教師對小班化的教育的觀念只停留在班級人數減少上,在小班化課堂教學中仍然普遍存在著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小班課堂教學中面臨著小班的優勢需要更好地發揮,即「最優化」、「最大化」的這個現實問題,小班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與大班有什麼區別,哪些組織形式更適合於小班,小班環境中的課堂組織形式的特點優勢是什麼等這些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基本問題是急需認真研究的,以促進小班化教學真正走向「神似」。正是基於上述的思考,我們應該在小班化的實踐中抓住小班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引發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的改變。

二、課題的界定

1.課題的內涵: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組織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東西。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及其對培養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學組織形式也不斷發展和改進。

在教學史上先後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分組教學和道爾頓制等。

2.研究的目標

(1)確立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效性的新認識,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並引起其教學方式的變革。

(2)實現教學組織形式多元化。突破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這種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個別化學習、協同學習、集體教學、網路教學等多種形式並存,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3)歸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效性的基本方法、相關經驗及教學模式。

(4)促進教師準確把握教學規律,提公升專業素養,在保證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關注每個學生個體,使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及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和發展。

3.研究內容

(1)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有效性的巨集觀管理與調控。研究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如培優補差、各學科的協調、專用教室(多**教室、實驗室、**室、畫室、圖書閱覽室)的充分利用與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與聯絡等等。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有效性的微觀實施與運作。研究具體的多樣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例如如何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組織、計算機操作等等。

(3)新課程實施中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研究學科教學的共同特徵,共同特徵應當是: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技術的資訊化。

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具有選擇性、實踐性、社會性、創造性問題,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問題。

(4)具體研究各個學科的基本教學模式和具有創新意義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三、課題的研究成果

本課題於2023年5月通過東營市教育局立項審批,2023年5月14日舉行了開題論證儀式,至今已歷時一年,市教科院專家和縣鎮教研室領導對本課題進行了悉心指導,課題組成員做了許多具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一)在研究與踐行中,參與研究的老師專業素養得到有效提公升。

開題伊始,學校就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並組織了課題組教師進行了必要的理論學習,學習了《正面管教》中關於如何「不懲罰不驕縱孩子」的管教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理論,國內外對小班化教育條件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成功經驗與案例……,通過學習,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老師們在研究共同體中得到了鍛鍊與成長。

課題組在每個月都召開專門的課題例會,向每位成員理論學習的具體目標,並組織實驗教師在每週三下午進行集中交流。為了增強研究的專業性和時效性,課題組還專門聘請了教育專家魏志淵老師結合他編著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中對教學組織形式的論述進行了專題**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時,主持人即是新教育網路師範學院講師,有條件組織實驗教師與馬玲等全國最優秀的一線教師進行直接對話,保證了課題研究的質量。在這些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有參與研究的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都有所提公升。

(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更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小組以學生自願組合為前提,再針對各小組之間存在學習程度差異較大的情況加以調整,使各小組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學生程度達到基本平衡。在學習任務下達後,按各自能力與專長分工合作。

(三)新的課堂組織形式,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以前,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差,亂丟亂甩,亂寫亂畫,學習不努力,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通過小組合作,形成了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於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及案例課題報告

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實驗研究課題組 執筆 柯小剛周清菊 一 問題的提出 小班化教育 是歐美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我國於20世紀末開始在部分經濟 文化發達的城市進行實驗和可行性研究。從已有的資料和資訊可以發現 小班化教育最為發達的美國,其研究主要是從縮小班級規模,如何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和大...

初中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措施

五 作業設計分層化 小班化教育要求老師要百分百關注班上的每乙個學生,促進每乙個學生的發展,體現個性 多元性。在小班化教學中,由於班級人數減少,教師更容易深入了解班上的每乙個學生。針對這一優勢,老師可以摒棄 一刀切 的模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作業進行大膽的改革,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一套適合他們的作...

對小班化有效課堂教學的思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首先很高興也很榮幸能有這樣的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對 小班化有效課堂教學 的一些粗淺的,還不成熟的思考。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當代教育者的最大困境是什麼?當代教育者的最大困境在於 摁著牛頭吃草 一廂情願地訓練牛如何吃草,豈不知 吃草 是它的本能。這樣強硬地訓練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