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及案例課題報告

2022-07-07 00:12:03 字數 4687 閱讀 9636

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實驗研究課題組

執筆:柯小剛周清菊

一、問題的提出

「小班化教育」是歐美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我國於20世紀末開始在部分經濟、文化發達的城市進行實驗和可行性研究。

從已有的資料和資訊可以發現:小班化教育最為發達的美國,其研究主要是從縮小班級規模,如何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和大眾化方面,體現**對教育的監督和管理;在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和設計方面則主要體現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實踐。在我國小班化教育較為發達的上海,除側重於班級規模的縮小外,還重點研究了小班化教育中,教學流程管理、教學環境設定、興趣愛好培養、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等問題。

這些前人的研究極大的豐富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論,也積累了某些方面的優秀經驗。但如何在小班化教育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設計改變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如何影響師生關係、課堂教學設計對小班教學質量和教師素質有何影響等沒有進行專門的研究和系統的總結。我校從2023年開始對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探索和研究。

2023年《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及案例》被省教科所立項,旨在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進一步豐富小班化教育理論,全面提高我校教學質量,增強我校辦學效益。

二、研究目的

《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及案例》這一研究課題的實施與開展,不僅對小班化教育理論的豐富有一定的意義,它對整個現代教育觀念、教學組織形式和基礎教育質量提高都有相當的作用。

課堂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課堂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課堂教學設計把課堂教學系統作為研究物件,主要探索課堂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活動之間的本質聯絡,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為目的。由此我們可以確定,該課題研究的目的為:

1、通過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提公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課堂教學的前端設計是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保證,是教師素質的體現。通過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可豐富教師的教育理論知識,可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在充分把握學情的前提下,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更具科學性、實用性與藝術性,從而體現教育的科學藝術化。

2、小班化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順應了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現代教育提倡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就是課堂教學。要使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落到實處,除了制度保證、教師素質外,還需要一定的外在組織形式,而小班化課堂教學設計則能兼顧這一點,它將比大班(班級人數多的班)有更好的效果。

3、小班化課堂教學設計可以發展和豐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原則,體現教育的公平性。

不同班級學生的學力差異、情感差異及學法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使不同層級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發展,最好的辦法和措施就是通過小班化分層教學,而小班化課堂教學設計則可較容易的對學生進行分層和分組,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還可以設計不同的評價方式,並通過培優補差設計,體現因材施教和教育的公平性理念。

4、小班化教育課堂設計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建立高規格的民辦教育學校品牌。

在多數公立學校還沒有實施小班化教育的前提下,民辦學校採取小班化教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課堂教學效果體現出來,而通過長期的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與探索則可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保證學校生源的穩定,為民辦學校建立有特色和高規格高品質的學校品牌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課題組開展實驗研究,就是通過案例來**: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對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師生關係、學生學業成績及教師素質的影響,從而豐富小班化教育理論。

三、研究方法

1、課題主要的研究方法:行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抽樣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主要是通過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行為變化和課堂教學實踐**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對實驗假設的影響。

(2)案例分析法:主要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探尋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與實驗假設的相關性。

(3)抽樣研究法:主要通過對實驗班和抽樣班級的對照,變數控制,說明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2、課題實驗物件。

實驗主要是在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小學和初中開展,物件主要是小學3—6年級與初中1—3年級學生。其中:初中通過整群抽樣方式確定兩個實驗班,其它班為對照班(在數學科中實驗);初三整個年級為實驗班,甌海區其它學校作對比班;小學六年級為實驗班,從其它各地進入我校的外招生為對比。

3、課題實驗的設計與操作。

(1)對初中數學試驗班,主要通過對期中期末成績的跟蹤和對比,分析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對學生思維的影響。

(2)小學六年級實驗班,主要是探尋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變化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影響,借助近幾年,我校六年級和外校生進入初一後的摸底測試成績進行對比而驗證研究假設。

(3)對初中三年級實驗班,主要是探尋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變化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借助近兩年我校初三中考和甌海區其它學校成績的對比,說明和驗證研究假設。

(4)通過對其它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探尋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對教師素質、師生關係的影響,從而驗證研究假設。

4、課題實驗的程式安排。

第一階段:2023年—2023年主要是在學校教科室指導下,各分校及教師自我探索實踐階段。初中數學實驗班從此時開始,此階段也是積累經驗和課題案例形成階段,也是教師與學生行為方式轉變階段。

第二階段:2023年9月—2023年6月,為課題研究和實驗的全面實施階段,主要進行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的立項分工、課堂實踐、實驗資料的蒐集及其課題研究經驗教訓的交流總結和材料整理歸檔。

第三階段:2023年7月—9月,課題組成員形成課題經驗總結,整理、統計、分析資料與案例材料,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四、研究與結論

1、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

小班化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把握學情,全面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基礎,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教師的教學行為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也就是教師的角色地位要發生變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主要起指導者、幫助者和諮詢者的作用。

從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到,在行動研究過程中,通過檢查教師教案、教務巡查和大量的深入課堂聽課可以發現:

(1)教學目標設計時,能體現出abcd目標編製法,體現了對學生行為的描述和效果的檢測。

(2)教學過程設計時,包括了教師活動內容和學生活動內容兩部分,近一半的教案設計中以學生活動內容為主。

(3)作業設計時,增加了一定數量的學生動手做和開口說的開放性練習。

(4)從課堂教學過程看,課堂提問次數和頻度較高,學生參與程度較高,教師重視了對學法的指導。

從具體的教學設計案例看:

馬昭文老師在對《活板》一文的課堂教學時,很有說服力。

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①借助注釋讓80%的學生在5分鐘內翻譯一段古文且80%正確。

②能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活板印刷過程,初步建立敢於創新的理念。

③通過本文的學習,能區別說明文中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的不同。

在教學**及教學組織形式上,其設計是:

①教具:投影儀、酒精燈、字模等。

②教學組織形式:32人四人一組,無講桌,分8小組,分組合作式。

在教學活動設計時:

①完成課前三件事:領讀課內一段美文;依序進行2分鐘演講,背誦一句名人名言。

②在預習的前提下,討論有關活板的三個問題,然後通過師生對話,逐字逐句領會古文中的現代含義。

③讓學生研究課文、參照對話時留下的板書,分8組實踐操作、印刷活字,看哪個小組快。要求:a生記錄印刷過程,b生操作,c、d觀察做助手,教師參與其中一組活動。

其中:字模提前刻好,藥提前拌和好,油墨用印泥代替,火源用酒精燈代替,印刷內容可印到紙上或投影片上,然後將印刷結果在投影儀上放映。

④小結時討論:本文的說明順序怎樣?雕板→活版→活版下落(時間順序),其中第2段是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在作業設計時:

①完成教師所印講義中的一段古文翻譯。

②由雕版到活板僅一字之差,但效率相差甚遠,說明:發明其實很容易,學生討論後,請以「發明」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或以「我想發明——」為題作文兩題選一題作文。

從以上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可以看出:

在教學目標設計時,體現了abcd目標編制原則,這便於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教學組織形式,發揮了小班優勢,採用小組合作形式,促進了生生互動;教學活動的設計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既有朗讀、演講、背誦,又有對話、討論、操作、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全部感官,教學過程處於動態興奮中。作業的設計既有針對該文的翻譯,又有在討論後對教材的昇華——寫一篇與發明有關的作文。本課堂教學設計案例,既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又發揮了小班的優勢,而且整個課堂始終處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情勢中。

2、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對師生關係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

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求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原則,通過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促進師生關係的進一步改善。

從教學過程和教師的教學設計綜合歸納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1)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設計中,突出了分層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從教案抽查和聽課中發現很多教師在小班化課堂教學設計中實施分層教學設計:

①根據學生基礎學習調查(測試、觀察反映與同齡同學對比,訪問老師、同學家長等)對全班同學分層,分a(優)、b(中)、c(差)三個層次,並作好記錄。

②根據教學內容、依據學情、教學目標、對備課分層、對課時分層設計主要有:教學目標分層設計、課堂提問分層設計、小組討論分層設計、作業布置分層設計。

③教學活動過程分層:根據備課時的分層,結合當堂教學內容特點,在授新課設計時,以統一標準進行雙邊活動,以保證基礎學力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在練習時,分層進行,不同層級學生可選與自己水平相當的練習;鞏固時同樣進行,提問時針對問題難度提問不同層級學生,使不同基礎同學都能體會到成功感。在練習、鞏固時,教師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鼓勵優生一題多解,並幫助差生盡可能多掌握當堂內容。

《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課題總報告

小班化教育條件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研究總報告 利津縣汀羅鎮中心小學課題組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小班化教育是基於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所帶來教學方式 教學過程的改變,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優化。小班化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世界性發展趨勢,世界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實施小班化教育。隨著經濟發展現在不少亞洲國家等...

小班化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與實施

2 課堂教學評價的兩個評價物件 教師和學生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中往往是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評價。例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教學行為進行評價 課堂中,教學目標是否明確,重難點是否突出,突破方法是否有效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簡明 清晰,條理清楚 教師的板書是否美觀 重點突出,具有示範性 教師...

初中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措施

五 作業設計分層化 小班化教育要求老師要百分百關注班上的每乙個學生,促進每乙個學生的發展,體現個性 多元性。在小班化教學中,由於班級人數減少,教師更容易深入了解班上的每乙個學生。針對這一優勢,老師可以摒棄 一刀切 的模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作業進行大膽的改革,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一套適合他們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