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模擬試題

2022-03-10 01:47:02 字數 5253 閱讀 6153

一、填空

1、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2.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第一學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 。初步建立數感;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 、(旋轉)、對稱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資料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的方法。

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 ,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

二、選擇。

1.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要達到和諧發展的三維目標是( b )

①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③教師成長情感、態度、價值觀

2. 下列對「教學」的描述正確的是( d )

a. 教學即傳道、授業、解惑

b. 教學就是引導學生「試誤」

c.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獨立的過程

d.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互動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乙個特點就是( c )

a. 強調**性學習 b. 強調合作學習

c. 內容密切聯絡生活 d. 強調sts課程設計思想

4. 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不包括( b)

a. 學生是發展的人 b. 學生是自主的人

c. 學生是獨特的人 d. 學生是獨立的人

5. 在學習活動中最穩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動力是(a )

a.認知內驅力b. 學習動機

c. 自我提高內驅力 d. 附屬內驅力

6.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所以學習後應該( a )

a. 及時複習 b. 及時休息 c. 過度複習 d. 分數複習

7. 「穩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現出緩慢與固執」屬於哪種氣質型別。( c )

a. 膽汁質 b. 多血質 c. 粘液質 d. 抑鬱質

8. 下列關於中學教育的高中階段的性質表述有誤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質b. 基礎教育性質

c. 社會主義性質d. 義務教育性質

9.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了教學的( b )

a. 直觀性原則b. 啟發性原則

c. 鞏固性原則d. 循序漸進原則

10. 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恰當地組織教材

③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④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程式

abcd. ①②③④

3、三、判斷

1、內容標準是內容學習的指標。指標是內容標準的全部內涵。(×)

2、提倡有教育價值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  (√)

3、《標準》提倡讓學生經歷「數學化」與「再創造」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4、新課標只提倡關注知識獲得的過程,不提倡關注獲得知識結果。(×)

5、《標準》提倡採取開放的原則,為有非凡需要的學生留出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四、簡答

1.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如何評價學生?

答: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重視過程評價,以定性描述為主,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師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資訊,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一) 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二)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三)重視評價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評價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五) 評價結果要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以定性描述為主

2.新課程增加「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的作用是什麼?

「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絡.

3.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首先,答應學生經過一定的過程,隨著知識與技能的不斷積累而逐步達到「標準」。每個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任何進步,都是學生的一種發展,應予以承認。不能再搞「一刀切」。

對學生發展或提高過程的關注,就是對內容標準的重視。

其次,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內容標準絕不是限制學生發展的鎖鏈,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催化劑。

五、論述題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簡要談談如何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答: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一)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三)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學段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六、案例

閱讀下面案例,請你從自我反思的角度談談課堂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一節《可能性》教研課中,有乙個老師讓學生體驗「哪種物體的數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數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實踐活動中,其中第四小組摸到紅球的次數和摸到白球的次數一樣多,並且比摸到黃球的次數還多2次。

答:預設」和「生成」這兩個相互對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們的教學實踐中。雖然很多教師總覺得它們是一對矛盾體,猶如一副蹺蹺板:

主觀預設多了,動態生成就少了;動態生成的多了,主觀預設的就沒用了。而我則認為:學生自發生成的活動與教師的預設活動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滲透的。

「生成」需要「預設」來引導,「預設」是「生成」的前提條件,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將「預設」和「生成」結合起來,好的課堂效果也只有在師生的互動中才能生成。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模擬試題(二)

一、選擇題(1-10單項選擇,11-15多項選擇)

1、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c )的過程。

a、交往互動 b、共同發展 c、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2、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學會(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 b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數學思考 b、過程與方法 c、解決問題

4、《數學課程標準》中使用了「經歷、體驗、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學習過程目標 b、學習活動結果目標。

5、評價要關注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 c )

a、成績 b、目的 c、過程

6、「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活動應當保證每學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課程背景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 b、形成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c、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

8、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 c )。

a 組織者合作者 b組織者引導者 c 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9、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乙個( a )的過程。

a、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

b、主動和被動的生動活潑的

c、生動活潑的被動的富於個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邏輯推理和模擬推理 b、邏輯推理和演繹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

1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b、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2、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 ab )之上。

a、認知發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  c、興趣

13、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 abc )。

a、基礎性 b、普及性 c、發展性 d、創新性

14、在「數與代數」的教學中,應幫助學生(abcd )。

a、建立數感 b、符號意識 c、發展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課程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abc)關係。

a、過程與結果 b、直觀與抽象 c、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

二、填空題。

1、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2、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從以下四個方面作出了闡述: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

4、在各學段中,《標準》安排了四個方面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5、學生學習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模擬試題

一 單項選擇 每題2分,共20分 1.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 學生之間 的過程。a 交往互動 b 共同發展 c 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 2.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學會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3.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聯絡生活學數學 b 培養學習數學的愛好 c ...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模擬試題 1

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程式 abcd.3 三 判斷 1 內容標準是內容學習的指標。指標是內容標準的全部內涵。2 提倡有教育價值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 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3 標準 提倡讓學生經歷 數學化 與 再創造 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4 新課標...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第一部分前言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 逐漸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 研究方式和應用範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