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基礎知識測試題4人教實驗版

2022-03-09 17:17:25 字數 3682 閱讀 4438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讀下面景觀**,回答1~2題。

1.甲圖景觀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殼的水平運動b.地殼的垂直運動

c.強烈的侵蝕作用d.劇烈的火山活動

2.乙圖中構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層受擠壓後被侵蝕b.岩層受擠壓後經沉積

c.岩層受張裂後被搬運d.岩層受張裂後經沉積

解析:本題組通過典型景觀圖考查影響地表形態的作用力。第1題,甲圖為著名的華山景觀,是地殼沿斷裂面上公升形成的。第2題,由圖可知岩層受擠壓形成褶皺,經侵蝕而出露地表。

答案:(2010·北京高考)下圖是八達嶺長城**,該段長城主要坐落在花崗岩侵入體上。讀圖,回答第3~4題。

3.圖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別是()

a.①和b.②和③

c.③和d.④和⑤

4.八達嶺地區花崗岩從形成到出露所經歷的地質過程依次是()

a.固結成岩—風化剝蝕—侵蝕搬運—地殼抬公升

b.地殼抬公升—侵蝕搬運—岩漿侵入—風化剝蝕

c.岩漿侵入—地殼抬公升—風化剝蝕—侵蝕搬運

d.侵蝕搬運—岩漿侵入—地殼抬公升—固結成岩

解析:第3題,山脊是由兩個坡向相反坡度不一樣的斜坡組合而成的凸形地貌。山脊高於兩側;山谷是山脊之間的低窪部分。

山谷低於兩側。第4題,花崗岩是岩漿上公升冷卻凝固形成的,首先發生的地質過程是岩漿侵入。

答案: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狀況趨於平緩的主要動力的結果,但其形態的變化往往促使我們做更具體的分析。據此回答5~6題。

5.下列選項與圖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風化作用、外力搬運b.風化作用、內力塑造

c.侵蝕作用、人類活動d.侵蝕作用、外力搬運

6.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的形態是哪種外力作用的結果()

a.風化作用b.侵蝕作用

c.沉積作用d.搬運作用

解析:第5題,岩石在冰川作用、凍脹作用、風力作用、曝曬作用下,變成鬆散的碎屑殘留在地表,這個過程屬風化作用。風化或侵蝕的產物,經外力作用從乙個地方移動到另乙個地方,這屬於外力作用中的搬運作用。

第6題,「千溝萬壑」是流水侵蝕作用的結果。

答案: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其中c為沉積物,b、f、g為沉積岩,a、d為不同時期的岩漿巖,而且該地沒有發生過地層倒置現象。據此回答7~8題。

7.據圖判斷該地發生過的地質作用有()

①地殼運動②岩漿活動③變質作用④外力作用

ab.②③④

cd.①②③④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在這裡修一條東西走向的地下隧道,應該選擇在f處

b.假如c地層上為鬆散沙質沉積物,則該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風

c.a處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該地有石油,則應該在2地向下打井開採

解析:第7題,圖中下覆岩層有明顯的水平彎曲變形,說明該地發生過水平運動;a、d為不同時期的岩漿巖,說明地質史上發生過岩漿活動;與岩漿巖接觸地帶有變質岩存在,說明該地發生過變質作用;c為沉積物,說明有外力作用的影響。第8題,隧道選址應在背斜處,而f處為向斜;a為岩漿巖,不可能找到化石;2處地下為向斜構造,為良好的儲水構造,開採石油應對應於地下的背斜構造,即從1處向下鑽井;若c為沙質沉積物,其形態示意為沙丘,則其迎風面為北側坡面,故其常見風向為北風。

答案:二、雙項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讀地貌景觀圖,回答9~10題。

9.主要受內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觀是()

a.甲b.乙

c.丙d.甲

10.地貌景觀乙和丁的成因分別是()

a.流水堆積作用

b.風力堆積作用

c.流水侵蝕,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

d.流水侵蝕,以機械作用為主

解析:火山噴發為地下岩漿噴出地表的現象,屬於內力作用;峰林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蝕作用而形成,以化學作用為主;褶皺為地殼的水平運動使岩層彎曲變形而形成,也屬於內力作用。「v」字形峽谷由河流侵蝕作用而形成,以機械作用為主。

答案:11.(2009·北京高考改編)下圖為北半球某熱帶海島地質、地貌示意圖。圖中()

a.乙處為河口三角洲b.丙處侵蝕比對岸強

c.丁處礦床為天然氣d.戊處位於背斜谷內

解析:分析影象可知,乙處為河流入海口處,應為三角洲,而河流沖積扇應位於山麓地帶;丙處為凸岸,河流主要表現為堆積作用,對岸為凹岸,河流侵蝕作用較強;天然氣為沉積礦床,並且應位於背斜的頂部,丁處不可能是天然氣;從岩層的形態看,戊處岩層明顯上拱為背斜。

答案:ad

12.(2011·蘇州調研)下圖為30°n附近的等高線地形圖。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蝕b.岩層斷裂

c.珊瑚澱積d.泥沙堆積

解析:m地為陡崖,海邊地帶因受海浪侵蝕或岩層斷裂抬公升都可能形成此地貌。而珊瑚澱積應形成珊瑚礁或珊瑚島,泥沙堆積在岸邊則應形成平緩的海岸地貌。

答案:ab

三、綜合題(共36分)

13.(2011·威海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20分)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乙個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學家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最年輕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公釐的速度整體向北和向東方向移動。這種推移變化量很小,屬於公釐級的。

下圖表示青藏高原移動的主要原因。

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與地殼厚度示意圖。

(1)材料1圖中板塊a是_______板塊和材料2圖中_______(a或b)處的板塊一致。(4分)

(2)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最顯著的地質作用是主要自然資源有

6分)(3)根據喜馬拉雅山脈岩層中發現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確定該地有_____(岩石)。(2分)

(4)據研究,喜馬拉雅山現在仍在「長高」,這說明(1分)()

a.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內力作用佔主導地位

b.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佔主導地位

c.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內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

d.以上說法都不對

(5)珠穆朗瑪峰頂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這種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質作用是(1分)()

a.板塊碰撞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d.風力作用

(6)根據材料1圖示,從地殼運動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動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本題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質作用及學生對材料資訊的提取、分析與**問題的能力。青藏高原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喜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皺山。

由於位於兩板塊的交界地帶,因此這裡地殼活動頻繁,地熱資源豐富。

答案:(1)印度洋b

(2)流水侵蝕作用水能、地熱、太陽能、生物資源等

(3)沉積岩(4)a(5)b

(6)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還在繼續,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引起的擠壓。

14.某大學地理系的同學,利用暑假到全國各地進行考察活動。以下是他們繪製的地貌景觀素描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6分)

(1)學生甲的考察活動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亞進行的,你認為學生甲所繪製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圖。(1分)

(2)學生乙自豪地說:「我是全班考察活動所到地區海拔最高的。」據此判斷,屬於學生乙繪製的是________圖,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3分)

(3)學生丙說道:「這次我在同乙個地方,冒著高達40℃的高溫繪製了兩幅圖,應該數我最辛苦。」你認為學生丙繪製的是兩圖。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主要是由的地質作用所形成的。(12分)

解析:第(1)題,海南三亞臨海,為海浪侵蝕地貌,與b相符。第(2)題,c為冰川侵蝕形成的角峰、冰斗等。第(3)題,由「40℃的高溫」結合圖示可知應該為風力地貌區,與a、e對應。

答案:(1)b(2)c冰川侵蝕作用

(3)ae風蝕蘑菇沙丘風力侵蝕風力堆積

2019屆高考數學第一輪基礎知識複習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並能運用它們證明簡單的幾何問題.2.能使學生理解兩個向量共線 平行 的充要條件,能表示與某個非零向量共線的向量,能判斷兩個向量共線 3.通過練習使學生對兩個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初步學會用向量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幾何問題和實...

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複習單元檢測

2012屆高考地理一輪複習單元檢測15 區域可持續發展與地理資訊科技應用 下圖為我國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圖 其中 為物理及化學作用 為工礦 交通等基本建設 讀圖回答1 3題。1 我國下列地區與其主要的荒漠化現象對應正確的是 a 西北乾旱 半乾旱區 石漠化 b 黃土高原 鹽漬化 c 雲貴高原 沙漠化 d...

高考數學一輪複習 基礎知識歸納

第一部分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義是解決集合問題的關鍵 元素是函式關係中自變數的取值?還是因變數的取值?還是曲線上的點?2.數形結合是解集合問題的常用方法 解題時要盡可能地借助數軸 直角座標系或韋恩圖等工具,將抽象的代數問題具體化 形象化 直觀化,然後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 3.1 元素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