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理者第一章

2022-02-27 05:43:07 字數 1078 閱讀 4620

第一章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p.1/2

引言人:石方

1997.7.23

1. 「我們既不能求資源供應的增加﹐就應當求資源效果的增加。所謂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的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

2. 資源:智力﹑想像力﹑知識。

3. 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對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他必須自我引導,朝向績效與貢獻,換言之,他必須引導自己朝向有效。

4. 管理者:必須在工作中作影嚮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者。包括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專業人員。管理者非只做例行性工作之人。

5. 不論職位高低,凡是身為管理者,就必須力求有效。

6. 管理者的四大現實難題:

* 管理者的時間很容易變成「屬於別人的時間」。

* 忙於日常事務以及「來了甚麼,就做甚麼」。

* 由於管理者無法獨自有效,就如同催化劑般,只當別人能利用其貢獻時,管理者才能有效,其身處組織中之現實,常限制其有效性,即為其難題之一。

* 身處組織之內部,看不清楚外部。

7. 「組織」:組織之內部不會有成果出現,一切成果都是發生於組織之外部﹔

* 內部只產生「努力」與「成本」。

* 資源之分配在求有效性之提高。

* 組織存在之唯一理由,是在於對外界環境的服務。

p.2/2

8. 「質」(現象)與「量」(事實)的變化,有其發生之時間先後順序,管理者須對尚未顯現之趨勢轉變,要有覺察(sense) 現象之能力。

9. 平庸之才,必然是普遍之人才。具某一領域特長者,必能用之於該領域之內。

我們不能期望管理者是萬能的天才來達成績效,我們也不可能期望人類的能力突然增高。要擴大人類的成就,應利用工作的手段,力求有效。用人之所長與井底之蛙: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10. 有效的管理者,心智上必修的五項習慣:

● 善用時間

● 為「成果」而工作,「期望我有甚麼成果?」

● 適才﹑適所﹑適用。發掘長處。

● 明辨輕重緩急。

● 決策之智慧型

本章之結構:

資源有效性貢獻

管理者之定義∕組織之基本原理

管理者之修養∕策略思考及系統思考之雛形

第一章管理與管理者

一 單項選擇題 1.管理人員通過一系列基本管理職能來實現組織目標,不屬於管理職能範疇的是 a.組織 b.控制 c.領導d.經營 2.領班屬於下述哪一類管理人員 a.基層第一線管理人員 b.中層管理人員 c.高層管理人員 d.以上均不是 3.對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a.藝術 b.科學 c.藝術和科學 d...

第一章管理與管理者

本章學習目的 1 管理的基本概念 含義和特點 2 管理人員的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的特點 3 管理人員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扮演角色的差異性。4 何謂管理?管理工作的特點是什麼?5 如何正確的理解管理工作體現了科學性和藝術性的辨證統一?6 為什麼管理者所處的管理層次和組織規模的大小,會對管理者的能力結構產生影...

管理第一章

第一章管理活動與管理概論 1 何謂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體含義?管理是指組織為了達到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通過各項職能活動,合理分配 協調相關資源的過程。1 管理的載體是組織。2 管理的本質是合理分配和協調各種資源的過程,而不是其他。3 管理的物件是相關資源,即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一切可以呼叫的資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