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小學生團輔課中的遊戲精神

2022-02-26 19:24:00 字數 1004 閱讀 1746

作者:沈立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年第03期

〔摘要〕「遊戲精神」突顯的是個體生命成長初期特有的自由、夢想、追求愉悅等人類本能的精神特點,更多地顯示著人的「自然性」。教育應當尊重人的天賦的自然秉性並加以引導,「正如水流不遇礁石不會激起生動的波紋一樣,本能衝動不遇到代表社會和倫理的意識的阻抗也不會轉變為人的感情」。使「遊戲精神」與教育走向融合,在團輔課中張揚兒童的「遊戲精神」,能克服「重道輕情」「強說弱行」的傾向。

〔關鍵詞〕團體輔導;遊戲精神;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3)03-0011-03

一、三種常見團輔課帶來的思考

(一)「品社式」的團輔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多為:入學時的生活、學習、人際適應問題;智力開發中興趣、動機培養、學習疲勞及困難等學習問題;逃學、說謊、偷東西、破壞公物、霸道、攻擊等品行問題;電視迷、遊戲迷等非品行問題等。目前在我們的小學課程中有一門《品德與生活》(高年級為《品德與社會》),其中不少內容涉及以上列舉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在學校中由於人員的緊缺,心理輔導者多由班主任擔任,而且由於課時的安排,團輔課多與班隊課重疊。

故不難出現二者混淆之現象。輔導者從輔導目標的設立、輔導過程的設計、輔導手段的運用等均無法脫離品德課的影子,結果團輔課成了思想教育課。在實踐操作後不難發現,「品社課」式的團輔課更多的是對學生的表現和認識加以引導,但其內涵很難深入學生內心,而心弦撥動才是團輔課有效性的真正體現。

(二)「一言堂」的團輔

團輔課是師生真情的流露、心靈的交融,然而不難發現有些團輔課中學生的主體性並未得到真正體現。形式各樣的活動未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反而是游離在活動之外,心中充滿了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甚至是無能與自卑的感覺,於是輔導過程時時陷入僵滯境地,輔導者便不由自主成了主角。然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繪聲繪色、聲情並茂,這都不能掩蓋輔導過程所顯現的阻力重重甚至是混亂不堪。

心理輔導強調的是讓受輔者敞開心扉,輔導者的主要職責是誘引其暢言抒懷,但如果喧賓奪主,輔導者一味以灌輸式開展團輔課,其「疏」就成了「堵」。

談小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創新精神是每乙個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種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所構成。其中,創新意識是前提,創新思維是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作為獨立個體,能夠善於發現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 新事物 新思想 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規律,並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 創新型 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

談小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花台川主村校劉成漢 乙個班級,幾十名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千差萬別的基礎,有著不同的性格。一名班主任,作為班級之 帥 面對一群學生,需將學生有機地聚合在一起,為實現班級的共同目標而努力。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 調動學生...

例談小學生認真聽講習慣的培養

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傾聽 就是 用心細聽 是人們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教師耐心的傾聽,更要培養學生耐心傾聽的習慣。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進行。低年級的教材 並茂,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