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聖哲讀後感

2022-02-25 13:42:20 字數 1270 閱讀 4846

莊子揹負著永恆的鄉愁。「在乙個文化屈從權勢的文化傳統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都在大黑夜裡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麼沒有丟失?

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莊子是先秦一位獨特的聖哲,他不看重君王權勢、政治理論,他寧願做乙隻楚國水田「曳尾於塗中」的烏龜。他在自己的世界裡把整個世界看得一清二楚。

永恆的鄉愁,只為追尋這位哲學家夢中的家園。

聖哲們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文化負擔而更加寂寞,而因為更加寂寞,他們身上的負擔也就重一些。可他們並不因此憂愁,甚至可以說,他們其實都在追尋幸福。這樣的幸福來自於常人之上的眼界和他們致畢生精力於其中的文化底蘊。

他們深古久遠的哀嘆,是自身價值的富足。他們有這樣的負擔,也就有了傳承他們思想的行行箴言。聖哲們的負擔是一種美麗的負擔。

我認為,文化負擔,也就需要負擔寂寞。學會負擔寂寞,是對自己的一種切身感悟,是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思想,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規劃自己的藍圖。

負擔寂寞,沉浸於寂寞,自得於寂.

寂寞——《寂寞聖哲》讀後感

讀了書後常常會有這樣乙個場景浮現腦海——老子乙個人,騎在馬背上,看著周圍「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感受著「斷腸人在天涯」的苦澀,閒暇時候看看天,感慨幾句人生。而更多的時候,他思索著——哲學——一種希望社會「倒退」的哲學,一種「無為」的哲學,一種提倡守柔、寡欲、居後不爭的哲學……

他曾告訴過別人他的理論和想法,但是卻很少有人理解,更很少有人接受。無奈,出關成為他最後的選擇。也許作為中國哲學的宗師,就像是書中其他的思想家,像孔子,屈原等等一樣,他便注定了寂寞。

這是一種超越時代的寂寞,就像書中所說的:「和時代拉開一定的距離往往是產生真正思想家的前提之一」,「超前的思想家發現現世的所缺,戀後的思想家發現現的所失」。

而想想現在,似乎很少有見到這種能夠與「時代拉開距離」的人了。

我們,每天忙於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過著兩點一線式的單調乏味枯燥的生活,重複,重複……原來那顆清澈透明的心也隨著這無限的重複慢慢地變得渾濁甚至已經有些僵硬。

我們用老子發明的「陰謀」去對付別人,不擇手段,從中獲得好處,然後再用一些大道理不管說通說不通地為自己掩蓋罪行……

我們也用著和老子相同的語言和別人交流,但是我們所說出來的卻不是自己的思考之所得,亦不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就算是也是經過馬賽

克似得特殊處理……

我們很少自己靜下心來感受身邊的事物,很少靜下心來思索——思索我們為什麼在這,思索我們能幹些什麼,或者思索哲學——就像我們的祖先一樣……

這一切,讓我們的生活似乎比老子這些思想家的生活更加「寂寞」——這是一種不同的寂寞……

而這種寂寞又要怎麼才能打破呢?……

讀後感 《看見》讀後感

看見 讀後感范文三篇 學會獨立思考,可以表達思緒,但盡量不要偏激,能了解背後的本質,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的評價事物,最後找到不合理的邏輯並為之努力去修繕它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由 第一篇范文看見讀後感 今天華東 華北很多地方下起了雪,我們這也是,上午的時候豆大的鵝絨般的雪花從天而降飄飄灑...

母親讀後感母親讀後感

失了母親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為大家帶來了母親讀後感,感謝大家支援。篇一 母親讀後感 世上有一本永遠寫不完書就是母親。這句話出自 母親 這篇散文是肖復興寫的。這一篇感人文的寫作順序是從始到終,乙個我從母親死後,對父親帶來的後母從反感到好感 從討厭到喜愛。文章一開始,我的母親...

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從 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 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 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