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2022-02-19 17:28:29 字數 3751 閱讀 9627

彭莉娟《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根據自己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談了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乙個問題,都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和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讀此書,就好像與一位智者談話,使我受益匪淺。

本書在《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中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

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作者在提出問題後,直接給出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作為教者,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是乙個個鮮活的個體,學生的基礎不一,接受能力有差異,因此我們就不能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乙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乙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乙個學生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這與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則不謀而合。我們經常說,備課不僅要備教材, 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乙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

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因為大多時間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考著同樣的試卷。

即使做錯題後訂正的方式也幾乎是一樣的。試想,這樣下去,怎會不產生學困生呢?

在《教師的時間從**來》中寫道:「教師的時間從**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說忙,沒時間。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搞好班級的環境、完成學校的工作等等,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

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終匯成大海。就拿我所教的語文學科來說吧,學校教科書裡的只是學科基礎知識,入門的常識罷了。

在科學知識的海洋裡,我所教給學生的只是滄海一粟。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溪流,是我們必須考慮的。

書中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乙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博大的智慧型,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

那麼如何激發這些學生的興趣呢?教師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找出學生不感興趣的原因,對症下藥,使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在《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中,蘇霍姆林斯基講了「費加」的故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他是這樣描述費加的,她「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她的意識裡,來不及形成關於作為條件的依據的那些事物和現象的表象:當她的思想曲折要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

這和我認定的差生非常相似,對這樣的學生我們經常通過補課,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他「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殊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練習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

就這樣,費加到了五年級,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七年級畢業後,費加進了中級技術學校,後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工具機調整技師。費加碰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老師真是她的幸運,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侍乙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裡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

而要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請你注重,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對於後進生,我們要多一些賞識,少一些指責。

賞識教育把自信、創造與成功,帶給孩子,還給孩子乙個完整的自我。作位教師一定把愛心放在第一,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應該多乙份關愛,多灑乙份陽光,給那些「無藥可救」的「後進生」。

對孩子傾注全部熱情,和孩子平等相處,給他們親切感、安全感和信賴感。愛孩子,就必須善於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幼兒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育感情贏得感情。

古人云:「開卷有益」。在書中處處可以看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的重視,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

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

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乙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

我們每天在都在教學,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只要我們多一些討論,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乙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乙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

」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並分析其中的問題,進而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於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101個建議 一書,對於乙個年輕教師來說,多方面的吸取別人的經驗是有必要的,而多讀書,讀好書便是其中的一條途徑。孫老師把自己經年累月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向青年教師進行了傳授,他的建議涉及面很廣 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教學的目的 意義,課程標準,教材 教學方法 教學評價 改革與創新,幾乎涉及了教...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暑假放假之際,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的 給教師的建議 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針對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寫成的作品 給教師的建議 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師的喜愛。書中每一條談乙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全面反映...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永恆的經典 寒假裡翻出之前一直沒有看完過的蘇霍姆林斯基的 給教師的建議 上學時多受非主流的影響,總覺得大家都推崇的名家必定是道貌岸然,索然無味的。剛剛上班時也翻著看過幾頁,可又覺得太教條,什麼看書啦,愛學生啦,大家都會這麼說。但當我正真從事了教師職業,並從中得到樂趣而熱愛上它的時候,再翻開此書,從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