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匯報

2022-02-06 14:02:28 字數 1677 閱讀 1301

**鄉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匯報為加速全鄉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全鄉經濟發展,2023年,*鄉26名機關幹部建起了雙孢菇種植基地一處,整個基地占地80畝,一期工程建棚15個。預計到本季每個雙孢菇大棚純收益可達1.5萬元,半年收回了成本,並略有盈餘,雙孢菇種植在趙廟鄉喜獲成功,並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鄉的主要做法是:一、深入調研,找準調整路子*鄉地處湖西,轄6個行政村,1.4萬餘人,耕地僅8000畝。

農業一直以稻麥兩季輪作為主。受小農意識的影響,這裡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一直很緩慢。鄉黨委、**在農業結構調整上雖然三令五申,多次召開會議宣傳發動,但效果不明顯。

群眾普遍存在不想調、不敢調、不會調的問題,更把握不准調什麼。為此,鄉黨委、**經過深入調研、多方考察論證,認為我鄉發展雙孢菇種植切實可行。一是因為全鄉有豐富的稻麥草資源,二是雙孢菇屬綠色產品,市場需求大,效益高。

去年年初,鄉黨委、**就決定要在全鄉大力發展雙孢菇種植。二、加強領導,廣泛宣傳發動為把基地建設落到實處,鄉里主要把好了以下幾個關鍵環節:一是廣泛發動。

對於種植雙孢菇,*鄉群眾還是新鮮事物,沒有經驗,再加以一次投資需要1萬餘元,還要擔風險,鄉黨委雖然在侶樓村規劃了基地,並出台了優惠政策,但群眾們都只是觀望,沒人參與。針對群眾不敢幹的實際,鄉黨委書記親自作動員,要求機關黨員幹部從講政治、講發展的高度認識結構調整的重要性,要積極參與基地建設。鄉黨委書記胡憲民帶頭決定建兩個大棚,鄉長、副書記每人建乙個大棚,在鄉黨政領導的帶動下,全鄉26名機關幹部參與了基地建設,共落實大棚15個;二是加強領導。

鄉里成立了以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務書記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了財務管理、材料採購、後勤保障、技術服務等四個小組,由參與基地建設的精幹人員組成,全面負責該項工作的落實;三是搞好服務。實行「六統一」,即統一購料,統一徵地,統一協調貸款,統一建棚,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鄉里還組織參與建大棚的機關黨員幹部和各村支部書記兩赴江蘇省豐縣考察學習雙孢菇種植經驗,聘請了豐縣專家長駐基地作技術指導、傳授技術。

為解決銷售問題,鄉里與豐縣食用菌中心簽訂了銷售合同;四是落實政策。鄉里出台規定,凡是參與大棚建設的機關幹部可不按鄉機關崗位責任制考核,對於在這項工作中乾出成績的機關幹部,優先提拔重用。三、精心管理,取得良好收益從去年8月3日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到8月30日止,15個大棚僅用了28天就全部竣工。

9月初,15個大棚全部鋪上了漚製好的稻草,10月下旬,全部大棚都長出了雙孢菇,截止去年底,每個棚都收穫了4茬雙孢菇。在從動工建設到收穫的4個月的時間裡,26名機關幹部幾乎每天都吃住在基地上,監督工程質量,漚製稻草,採摘雙孢菇,給雙孢菇補土、澆水,任務很是繁重。負責這項總體工作的鄉農技站長李兆明同志在這4個月的時間裡瘦了十多斤肉。

鄉機關近兩年剛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在大棚撒上菌種後,為使室溫保持60度以上4天,硬是在空曠的基地上將火整整燒了兩天兩夜。雙孢菇大棚的建設,不僅激發了參與群眾調整的積極性,更進一步轉變了幹部作風,鍛鍊了機關幹部。現在很多群眾看到了種植雙孢菇的效益,紛紛到基地參觀學習,今年全鄉已有200餘戶群眾打算建雙孢菇大棚。

四、拉長鏈條,建成產業鄉鄉將把發展雙孢菇種植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來抓,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引導群眾大力發展雙孢菇種植。總的目標任務是「一年啟動,兩年形成規模,三年建產業鄉」,年內計畫發展雙孢菇大棚300個,種植面積達15萬平方公尺,總產可達1500噸;建設雙孢菇加工廠和菌種廠,此兩專案已在廈門招商活動中落實,與福建食用菌研究中心簽訂了正式建廠協議,預計今年8月份可投入生產運營,通過努力到2023年完全可以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某區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匯報

區位於 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 萬人,耕地面積15.5萬畝,交通發達,是 市經濟 文化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在區委 區 的正確領導下,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揮優勢,緊緊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個主線,培育和發展了一些區域性特色農業,不斷開發優勢產品 優勢產業,積極推進農業...

新時期農業結構調整的思考

作者 王濟華 新農村 2011年第14期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目前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新矛盾 新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農產品不適應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如何解決好這些新矛盾和新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乙個重要課題。我國農業發展已進入新階段 之所以說我國農業已進入乙...

立足優勢產業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摘要 近年來,安定區馬鈴薯產業按照打造 中國薯都核心區 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 中國馬鈴薯之鄉 的地域品牌優勢,運用市場化理念和工業化思維指導種植基地建設,馬鈴薯產業已真正成為輻射千家萬戶 帶動城鄉互動 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如何結合自身優勢,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