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模型建立在高一地理教學過程中一些心得

2022-02-06 10:53:18 字數 1279 閱讀 2217

例項一:在講解晝夜長短中關於日出、日落時間,晝長計算的過程中,過去的教學常常會引導學生推導出乙個具體的公式,既日出時間=12-晝長/2,日落時間=12+晝長/2,在通過他們之間的聯絡建立起彼此的關係,今年我在這裡引入了數學中數軸的概念,將一天的時間利用數軸的方式展現出來(見下圖)

a表示0點到日出時刻的一段時間(下半夜),b表示日出時刻到12點的一段時間(上午)

c表示12點到日落時刻的一段時間(下午),d表示日落時刻到24點的一段時間(上半夜)

而且學生也很容易通過圖表發現a=d、b=c,晝長=b+c等規律。

例項二:在學習正午太陽高度角隨太陽直射點移動的變化規律這個知識點過程中,這個知識點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要求很高,以前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嘗試過課件等方式來處理,但效果也不是非常好,今年我嘗試也將數軸的理念引入到這個知識點的講解中,將正午經線建立起數軸的模型,(見下圖)

模型圖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放在乙個圖中學習,這樣就可以將問題直觀化,比如我們研究以a點為代表的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隨太陽直射點移動的規律,可以直觀地觀察太陽直射點不同地點的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就可以很快地總結出其規律。

例項三:在學習三圈環流中的環流模型圖中,也遇到過了一些問題,因為三圈環流模型圖本身就是乙個理想狀態下的模型圖表,而且對學生前階段的學習要求非常高,特別是講解低緯度環流高空偏轉成西風,近地面偏轉成為東北風(北半球)的過程中,如果單個知識點理解,很多同學已經沒問題了,但一旦結合在一起,問題就出現了。我就想,為何不將各個知識點通過圖表具體的體現出來,將它們聯絡在一起呢,為此,我借助了網路上課件中的乙個圖表,將上公升運動、高空偏轉、下沉運動與近地面偏轉放在了一起,但又分開具體講解。

(見下圖)

這樣通過圖表,學生對三圈環流中的低緯環流中的各個知識點理解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而且還能將各個知識點構成乙個知識體系。

3、平常的課堂上的訓練,除了基本題目之外,增加了一些繪圖的訓練。實事求是地說,學生動手能力確實不高,其實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僅需要老師的多講、學生的多看,更加重要的是學生要自己多動手畫。當然,高一學生課程多,課後的練習也多,課後時間是幾乎沒有時間放在地理上的,這也就要求老師必須將學生繪圖能力的訓練放在課堂上,學生沒辦法主動些,也只有我們老師在合理的前提下主動些,我是認為,哪怕課程進度上稍微慢些,也希望能將學生讀圖、繪圖的能力得到提高。

以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一些具體的小細節,我個人覺得是上不了檯面的,但我還是把它寫了下來,我還記得周慶隆主任在一次講座中介紹他自己的成長經歷,也談到了把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或者經過思考記下的一些閃光點形成文字,鼓勵我們年輕老師多思考,多寫。我想這個也應該算是我思考過後得到的一些心得吧,雖然上不了檯面,但也算是對我思考過後對自己的乙個獎勵。

圖表模型建立在高一地理教學過程中一些心得

高一 部陳喜生 從高三到高一,教學手段和方式 方法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之前就有過思想上的準備,但還是有很多方面始料未及的,特別是學生們對地理圖表的閱讀和應用這個方面,幾乎是空白的。為此,我也常常思考這麼幾個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問題的產生?有什麼合適辦法解決?具體應該如何去操作和實施?等等,下面我...

圖表模型建立在高一地理教學過程中一些心得

高一 部陳喜生 從高三到高一,教學手段和方式 方法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之前就有過思想上的準備,但還是有很多方面始料未及的,特別是學生們對地理圖表的閱讀和應用這個方面,幾乎是空白的。為此,我也常常思考這麼幾個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問題的產生?有什麼合適辦法解決?具體應該如何去操作和實施?等等,下面我...

圖表模型建立在高一地理教學過程中一些心得

例項一 在講解晝夜長短中關於日出 日落時間,晝長計算的過程中,過去的教學常常會引導學生推導出乙個具體的公式,既日出時間 12 晝長 2,日落時間 12 晝長 2,在通過他們之間的聯絡建立起彼此的關係,今年我在這裡引入了數學中數軸的概念,將一天的時間利用數軸的方式展現出來 見下圖 a表示0點到日出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