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的邏輯不等於員工的邏輯

2022-01-03 15:41:39 字數 1473 閱讀 9394

一天,愛因斯坦問學生:「有兩位工人修理老舊的煙囪,當他們從煙囪裡爬出來的時候,一位很乾淨,另一位卻滿臉滿身的煤灰,請問他們誰會去洗澡呢?」

一位學生說:「當然是那位滿臉滿身煤灰的工人會去洗澡嘍!」

愛因斯坦搖搖頭說:「是嗎?請你們注意,乾淨的工人看見另一位滿臉滿身的煤灰,他覺得從煙囪裡爬出來可真是骯髒,另一位看到對方很乾淨,就不這麼想了。我現在再問你們,誰會去洗澡?」

另外一位學生彷彿開了竅,很興奮地發現了答案:「噢!我知道了!

乾淨的工人看到髒兮兮的工人時,覺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髒的,但是骯髒的工人看到乾淨的工人時,卻覺得自己並不髒啊!所以一定是那位乾淨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愛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學生,所有的學生似乎都同意這個答案。

愛因斯坦笑笑,慢條斯理地說:「這個答案也是錯的。兩個人同時從老舊的煙囪裡爬出來,怎麼可能乙個是乾淨的,另乙個會是髒的呢?這就叫做邏輯。」

同樣,在《第五項修煉》這本書中,把這樣的問題,稱之為「智障」。也就是說,大家都沒有逃出邏輯的怪圈,「想當然」不一定等於事實。同樣,你的邏輯並不等於我的邏輯,老闆的邏輯也不等於員工的邏輯。

在企業管理中,關於邏輯的問題是經常出現的,我們暫且把它命名為「挖坑現象」。何為挖坑現象呢?就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接受了第一訊號後,就對其他訊號進行封閉,然後在這個訊號的侷限下,用自己的思考模式去解決問題。

形象點來說,就像是挖坑一樣,無論挖得多麼深,頭頂上還都是那一片天,看到的也還是同樣乙個問題。也許已經有了更先進的機器,也許已不需要在這裡進行挖掘了,但他還是依舊執著。原本可以看到更廣闊的天空,原本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其他場景,可現在,卻也只剩下那麼一點。

這就是想當然的邏輯,自己給自己挖坑的問題。

現在有很多管理者,尤其是老闆都在埋怨員工沒有責任心。這看起來很對,也確實是客觀存在。但實際上,這也是邏輯和大家開的乙個玩笑,是企業老闆在給自己挖坑,而且這坑挖得還挺深。

老闆認為,我支付你工資,提供你發展空間,又給你好的辦公環境和人際關係,你應該對我充滿感激之情,對企業像家一樣。既然是家,你就應該和他同生共死,應該有責任感。仔細想想,這也只能是老闆們的一相情願了。

家是什麼?是乙個充滿親情和愛的地方,是乙個不存在你我利益相爭的地方。而企業呢?

雖然不能下乙個明確的定義,但卻一定是與家不同的。

熟悉星巴克的人一定會知道,星巴克強調的是第三空間,

是乙個區別於家與公司的地方。這足可以證明家和企業存在著不同。所以讓員工把企業當家,然後像對家一樣去承擔責任,去共同進退,這本就是乙個錯誤的假設和前提。

其實,員工們還是有責任心的,只不過沒有對家那麼強烈罷了,只不過是要求的標準有些不合實際罷了。試問,又有幾家企業對待員工像對待家人一樣呢?

這不就是給自己挖了乙個虛擬的坑麼?好好的一片天,卻挖得只剩下乙個角,在這樣的邏輯指導下所出台的管理政策,又怎能正確和有實效呢?

當乙個人的思路受到牽絆時,往往就不能十分清晰地找尋到一切事理的根源——邏輯、正確的邏輯。

要想找到邏輯,就要跳出習慣上的桎梏,避開思路上的陷阱,逃離認知上的迷霧,擺脫性情上的執著,並努力脫離一切人為的布局,守經達權。

分手的原因並不等於挽回難度高

如果你們的分手問題很多,很明顯,你也認為很嚴重的話,其實你先不必那麼擔心,因為你可以知道你要改善的地方,你至少知道要從何著手。如何挽回愛情?如果問題很簡單,甚至莫名其妙的分手,你反而要擔心。假設你認為你自己跟他的分手原因很多,沒關係,你一一列出來,去針對每個問題個個擊破,譬如 一 他不喜歡你抽菸,那...

作品的美醜不等於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美醜

藝術作品的美醜,決不等於作品中個別藝術形象的美醜,二者不可以混為一談。易言之就是說 縱然作品所刻化塑造 即所描寫反映 的各別藝術形象是醜的,醜的現實事物的典型藝術形象 只要作品所表現的主題思想正確,作品的藝術品質是好的,且其藝術技巧又恰與之相應 相稱,則仍無損於其作品成為美的作品。反過來也可以說,儘...

語言的邏輯

什麼叫語言的邏輯?這是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沒有乙個人能真正做到說每一句話時都有一定嚴密的語音邏輯。想想看吧,這種事在生活中數不勝數 一回,上作文課,我的同桌忘了帶作文紙,當時這種事在我們班可是很要命的事,至於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沒有人能說得清。她一下子將目光轉向了我那整整一包的作文紙,她向我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