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教育故事

2022-01-03 12:50:17 字數 1236 閱讀 1576

抓住動態生成

黃村鎮第三中心小學:張娟

抓住動態生成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每一次機會。人們都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確實是這樣,在課堂中,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抓住學生的生成資源,也許以後就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機會了,這樣使學生的資源被大大浪費,同時學生也就丟掉了學習知識的機會,這樣對學生來說是一大遺憾,然而對於我們教師來說也是一大遺憾。作為教師,我認為,不要讓自己和學生的遺憾太多,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機會,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對事物的了解,形成相應的科學概念。

例如:在學習使用體溫計一課中,我先為學生講了體溫計的使用方法,然後我就告訴他們:在使用體溫計時一定要注意在測量前甩溫度計時別甩在桌子上,如果甩在桌子上,就會損壞體溫計的,體溫計內裝有汞,我們在生活中很少見到這種物質,它對人體有害,溫度計一旦被損壞,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將體溫計內流出來的汞收集起來,然後將它埋到深深的地下,它要很多年才能揮發完。

我還給他們講了乙個汞傷人的真實故事。講完這些,我就讓他們動手體驗,我就在教室內邊巡視邊指導。就在這時,我聽到了乙個女生的尖叫:

「老師,馮梓良把體溫計弄壞了,裡面的汞都出來了。」一聽這,學生都跑到了教室的邊上,而我很惱火的走了過去,我正想訓他幾句,卻看到乙個個小汞球在桌上滾動。看到那些滾動的小汞珠,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乙個多麼好的學習機會呀,學生都沒有看到過汞,剛才在講到這個問題時學生也是用疑惑的目光望著我的,在課前準備這一課時我還為這個問題發了半天愁呢。

現在,多麼好的學習機會呀!我立刻轉怒為微笑,對那個學生說了幾句以後應該注意的話,就立刻組織學生觀察這些小汞球,學生觀察完,我就拿了乙個簸箕和一團紙開始收集這些汞球,這些汞球被收集到簸箕中後都聚在了一起,聚在一起後形成了乙個大汞球。我又讓學生觀察,學生觀察後都發出驚嘆聲,有的學生甚至問道:

「這是為什麼呢?」「怎麼會這樣呢?------乙個個問題從學生的頭腦中迸發出來。

這件事來得有些突然,往往有些教師在這種時候的思緒是集中在學生所犯的錯誤上,而忽視了這種動態的生成。面對學生課堂出現的生成資源,就要求教師要靈活、機智的加以運用。課堂中的生成是動態的生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能靈活地捕捉這種動態的生成。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化」。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乙個動態建構的過程,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在多元理解中,在交流互動中,學生往往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在參與。

這樣,人與人的互動、心與心的交流、思與思的搏動和情與情的共鳴中,就會生成多姿多彩的課堂狀態。教師要牢牢把握住這些契機,適時地作出反應和調整。

連娟 我的科學教育故事

美麗的星空 是六年級上冊 太陽家族 單元的第三課,這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是引領學生科學地觀察星空,掌握科學觀察星空的基本方法,並了解關於星座的一些基本知識。由於時間的緊湊,只給學生安排了兩個課時的學習。由於是關於星空的知識,我覺得這兩個課時要是能在晚上進行就完美啦 這節課讓我很為難,因為我一直在思考實...

張娟試卷反思

從學生的困惑看待課堂教學 剛拿到試卷,我粗略的看了一遍,對於 李華身高140厘公尺,比張明高。張明身高多少厘公尺?這道題有些擔心,其實這正是我教學中拿不準 困惑的地方。預感著學生的解題情況不會很樂觀,果然我班大約有一半的學生出錯,雖然在意料之中,但數量之多令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教學,學生的困惑...

張秀娟簡介 張秀娟簡歷 中國講師網

張秀娟簡介 資歷背景 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華商俱樂部秘書長 清華大學總裁培訓專案班主任 中國未來研究會理事 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創新管理研修中心副主任 北京名仕致遠教育科技股份 董事 北京大學產業經濟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多年來,立足於清華 北大等著名高校的教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