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讀後感

2022-01-03 06:18:25 字數 2405 閱讀 9329

這裡的界嶺靜悄悄

青雲湖小學那曉輝

「一般的老師,只可能將學生當學生,民辦教師不一樣,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總是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成績再差也是自己的親骨肉!」

摘自《天行者》

夜色闌珊,睏意了無,放下案桌上的《天行者》,捏一撮苦菊,輕輕的放在杯中,玩味著一絲絲沁入鼻息中苦澀與清香融合的微妙感覺,古典茶道中稱之為「回甘」,「回甘」?即苦盡甘來,人生百態輪迴反覆,教師何嘗不是?劉醒龍筆下的「天行者」,乙個個在鄉村中默默耕耘著的亟待轉正的鄉村教師們,在風雨飄搖貧寒疾苦中,歷經著屬於自我的人生百色,糾纏的人性、心酸的生活,痛苦夾雜慾望中仍然懷揣著一顆顆熾烈的教育之心,我想這就是屬於「天行者」——鄉村苦待轉正教師們的真實心路,舒張著人性的教師生活。

人性視角——蒺藜中殘生著鐵梨花

《天行者》一書,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雕刻著饒有個性的小人物,大量的筆墨渲染了乙個廣闊的鄉村教育園地,不同的面孔、迥然別緻的人物性格、錯位複雜的心理描寫,同嚼苦味的鄉村生活,不同的人物,每天和大城市的廣場指標一樣日公升日落,輾轉著他們的鄉村教育生活。

**主要人物餘校長,一位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大半輩子的老校長,對於工作、家庭還是生活都是那麼的一絲不苟,對妻子有情有義,用智慧型和深沉的愛去呵護自己的學生,一位位被他早已看成是自己孩子的學生,在他的教導下快樂的生長著;一次次轉正指標迎面襲來,他把那些滾燙的轉正機會毫無吝惜讓給了別人,在餘校長的內心中轉正早已是一種形式,而自己已經擁有了教育的本身和真義。

餘校長展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形象,品行純正充滿了對他人的仁義關懷。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正襟危坐,面目嚴峻的從古代走來,經歷著門客、士大夫、諫臣等諸多的角色,不變的是一樣正直無私的性格,光明磊落的風度,做事睿智充滿情義,無論是在汨羅江邊哀哭著的屈原,還是那個在易水寒風臨別的荊軻,亦或是老淚縱橫遙望故原的苦難詩人杜子美,每一位知識分子都顯示了傳統教育的錚錚鐵骨和匡然正義,我想這就是傳統教育的力量。

現今我們的教育呼喚多元化,無論多麼多樣性,都不要遺失傳統教育的美好,不要誤導學生對於「聖賢之書」的曲解和誤讀,不要迷失了孩子純真的雙眼,要告訴孩子人性的本真和美善,同時每一位教師行為人師、身正為范,努力把自己鍛造成學生的道德楷模,讓中華傳統美德成為孩子們的人生風向標,等到他們長大的時候無論遇到多麼大的波浪,也不會迷失人生的航向,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就是教育的本質。

愛的教育——風雨山林苦娃娃

作者將讀者的眼神一路帶向貧瘠不堪的界嶺小學,乙個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的山坳坳,零星散落著的人家,低矮僻陋的民宅,小小的學校、漏著星星和風雨的教室,三個民辦教師帶著百十來個學生,每天都會雷打不動的站在操場上進行乙個莊嚴的公升旗儀式,用最簡單、最嚴肅的方式表達著鄉村教師和孩子對於國家的熱愛,沒有太多知識的教師卻告訴孩子乙個最大最高尚的道理:熱愛祖國和人民,因為有了這份博大之愛的傳遞,從大山深處走出去的優秀的畢業生——一位**機關的公職人員張英才,後來也回到了這裡,用自己的愛像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那樣,用心教導著後來的孩子。

劉醒龍筆下的界嶺小學太小、太可憐,在大城市豪華的教學環境和設施相比下是如此的卑微和不堪!承受不起任何的力量,本書是劉醒龍繼2023年中篇**《鳳凰琴》之後,2023年發表的長篇**《天行者》,即使在當下我們也很難說中國大地上再也沒有這樣貧瘠的土地和這樣破舊落後的學校,對照著大城市的光華和琉璃,教育公平自然而然躍入我們的眼簾,界嶺的教師們想著如果這個月還能發工資就是好的日子,還談什麼轉正,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其實民辦教師的個人理想就這麼丁點小:工資不論多少,只要能按時發;轉正不問早晚,只要還有希望。

」卑微的民辦教師他們的生存希望猶如風雨飄搖中的蠟燭,微微點點苟延殘存著,大山里的孩子們每天面對著破爛不堪的校舍和操場,沒有任何的教學器械,快樂地生活著,讓每一位讀者為之動容。大山深處仍然需要教育的有力投資,不但需要而且更需要關照,劉醒龍的界嶺絕不是偶然,而是現代社會貧富差異增大的必然,隨之教育的不公平和分配不均也日益彰顯,拿什麼給大山深處的這些孩子呢?

大山深處的苦娃娃,教育拿什麼給你呢——我可愛的孩子?

當今社會呼喚教育公平,呼籲教育分配公正。

文化透視——難產下的鄉村教師制度

一本書讀過,留給人的深思越多越是成功,劉醒龍的《天行者》讓我平靜的腦海掀起了萬丈波瀾,所有的問題形成了乙個核心的癥結所在,即鄉村教育制度,鄉村教育制度本無錯,但是現今的鄉村教育制度太過偏狹和落後。

中國的鄉村教育制度是難產下的教育制度,在夾縫中求生,沒有保障依靠,而且愈走愈艱難,值得肯定的是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提高了,鄉村教育越來越多的納入教育的正規軍中,轉正已經淡出部分地區的視野,轉正已經過時。劉醒龍的《天行者》絕不僅僅是讓所有的人將眼睛只關注鄉村教師「轉正」一說,視野太過狹隘,我們將更深的視野探入廣闊的教育世界之中,看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在編教師還是非在編教師,我們的工作出現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一起探索,一起解決,這才是本書的最終目的。

深夜還是繼續,作家筆下的寂靜的界嶺還在酣睡著,小小的村落、可愛的孩子,一如我們可愛的校園,山坡上煢煢孑立垂吊著孤影,所有懷揣著教育夢想的人都會堅信,在不久之後的某個時刻,黎明將會來臨,那時所有的大山和小溪將會報之以欣喜和踴躍,所有的孩子將站在一起遙望地平線上冉冉公升起的太陽。

天行者讀後感

天行者 天行者 是劉醒龍在其著名中篇 鳳凰琴 基礎上再創作的長篇 故事圍繞一群民辦教師 轉正 這一主線,敘述了當代中國鄉村知識分子令人喟嘆的生活與命運。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作者劉醒龍,湖北黃岡人,1956年生。歷任英山縣創作室主任,黃岡地區群藝館文學部主任。現為武漢市文聯副主席,芳草 文學雜誌總編...

行者無疆讀後感

我從來不曾如此抗拒一本書。或許是因為它的封面吧 在兩幢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築物間,清晨,金色的陽光鋪滿了凹凸不平的石頭路,斑斑駁駁,些許潮濕,青苔遍布,路也並不寬闊。第一次看到這畫面時,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感,反而給我一種莫名的壓抑感,甚至還有擔憂,始終覺得會有我讀不懂的深沉。當一貫感性的我終於鼓起 勇氣讀...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後感

書中提出乙個工作理念叫做 期望二,做到十 這其實描繪了最好執行者的自我要求,別人尤其是領導,對你有期望,你不僅全力以赴要做好,更要好到超乎別人的意料。想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必須高度重視細節問題,要樹立一種嚴謹些 再嚴謹些,細緻些 再細緻些的工作作風,改變心浮氣躁 淺嘗輒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