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資訊失真的經濟學剖析

2022-01-03 05:16:56 字數 3251 閱讀 6103

編輯: 會計職稱考試

摘要:會計資訊的失真,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國家稅收減少等問題,削弱了會計經濟管理的作用。委託**雙方簽訂的契約不完備是會計資訊失真的外在條件;交易雙方對資訊占有的不對稱、內部人的控制與企業會計資訊供需矛盾等問題,是造成會計資訊失真的客觀原因。

應建立合理的企業產權制度及監督系統;制定完善的法規;建立科學的契約約束與刺激機制;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相結合,以創造良好的資訊環境。  關鍵詞:會計資訊;失真;原因;對策思路

會計資訊系統及其產品的質量將直接影響使用者的決策,這不僅包含企業、投資者、債權人等相關利益群體的微觀決策,還關係到整個資本市場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秩序的巨集觀政策。在會計資訊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會計資訊失真的現象卻越演越烈。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借鑑西方現代企業理論來透析會計資訊失真的根源。

一、會計資訊失真的經濟學分析

1.供需層面分析。會計是經濟管理的組成部分,符合經濟學的供求理論。

根據經濟學原理,只有邊際成本小於邊際收益,即企業從會計資訊披露中獲取的收益大於其披露成本時,企業才會主動進行會計資訊披露。資訊披露成本包括資訊提供成本和競爭劣勢成本。前者指從建立財務資訊系統到會計資訊披露完成所花費的一切支出,後者指競爭對手或合作單位利用企業披露的會計資訊,調整其經營或談判策略,從而使企業處於劣勢引起的成本。

企業對資訊披露成本的犧牲直接影響其所提供會計資訊的質量。另外,資訊披露越是充分詳細與可靠,就越有可能導致競爭劣勢成本的增加,從而增加企業經營風險。因而在披露此類資訊時往往予以淡化,甚至不予披露,而此類資訊卻是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取捨評價時特別關心的最具相關性的資訊。

現實中企業面對會計資訊披露的質量要求與競爭劣勢成本這一矛盾時往往選擇了降低競爭劣勢成本,因而導致其所披露的會計資訊失真。

2.委託**雙方簽訂的契約不完備是會計資訊失真的外在條件。在契約分析中,委託人和**人制定與執行的契約往往不完備。

契約的漏洞便產生了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問題。剩餘索取權指公司收入在扣除全部固定的合同支付後,對其利潤的要求權。由於公司的剩餘通常不確定,在固定的合同收入被支付前,剩餘索取者什麼也得不到,因此公司的剩餘索取者也是公司風險的承擔者。

剩餘控制權指契約沒有特別規定的決策權,實際就是管理者即經理的自由處置權。由於剩餘索取權與控制權的分離,管理者在委託**制度安排下,利用其專業技術和組織知識,獲得一種難以制約的權力,從而導致剩餘索取者即所有者(或公司董事會)擁有剩餘索取權。股東們不再直接監督其他要素的行為,往往無法控制公司,加上公司管理的層級增多,使某些重要崗位上管理者的行動得不到應有監督。

3.內部人控制。在現代企業中,經理人員和職工比出資者更了解企業情況,具有資訊上的優勢,因而前者稱為內部人,後者稱外部人。

內部人控制即經理人員事實上或依法掌握了企業資產的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使外部人難以監控。由於經濟轉軌過程中,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及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離,加之資訊不對稱情況下產權制度缺陷,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不規範,缺乏強有力的激勵約束機制而導致內部人控制現象的產生。這往往給企業的規模執行和健康發展帶來弊端,產生虛假的會計資訊。

這樣的企業行為目標不是企業價值最大化,而是經理和職工個人利益最大化,結果造成企業權力失衡,使公司成為經理人員的獨立王國。為擴大控制權,經理人員不顧風險盲目舉債,但企業規模擴大並不能保證投資收益增加,從而造成企業的經營風險由投資者和債權人承擔。

4.契約利益根源分析。根據科斯的「契約理論」,企業是乙個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產要素所有者達成的書面或非書面契約。

由於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產生的契約雙方,在契約履行過程中**人成為企業的內部人,而所有者卻成為外部人,二者間的利益目標不對稱,不可避免出現效用函式不一致的情況。委託人和**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經濟人,都會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但前者追求的目標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一致,而後者除了尋求以貨幣衡量的物質報酬外,還追求一些非物質性因素以實現其效用最大化,這一目標可能背離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雙方中任何一方要求實現效用最大化均會損害另一方效用最大化目標的實現,因而始終無法達到帕累託最優狀態。

經營者作為有限理性的經濟人,為追求契約利益或契約外自身最大利益,未必會提供所有者決策所需的全部真實的會計資訊,甚至製造虛假會計資訊。從企業內部看,經營者和員工也存在著契約關係,儘管員工直接對經營者負責,但二者利益目標並不完全一致,囿於有限理性,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員工可能提供虛假的會計資訊及相關資訊。

二、會計資訊失真的治理對策

1.建立合理的企業產權制度及相應的產權監督系統及科學的約束、激勵機制。當前我國企業產權歸屬關係界定不明確,會計資訊失真的受害物件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監督。

因此,應加速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權利、責任、監督主體,並協調三者間的關係,同時處理好企業內部各部門的關係,從而減少資訊失真的可能性。

2.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建立懲處機制。一是盡快完善**法及相關法規中各責任主體民事責任的規定,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應擴大責任主體範圍,將公司發起人、主要股東、經營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等涉及不實會計資訊提供者均納入責任主體範圍;應擴大請求權主體範圍,將請求權主體明確為由於依賴不實會計資訊而遭受損失的人。二是補充懲處條款。應補充制定針對企業的懲處條款,使企業因提供不實會計資訊而受到的懲罰超過其資訊披露成本,從而解決成本驅動導致的會計資訊不實;應補充制定針對經營者的懲處條款,對經營者的行為予以限制約束,使其受到的懲罰超過其因製造和提供不實會計資訊而獲得的邊際利益。

3.改善契約設計,建立科學的契約約束及激勵機制。一是建立契約約束機制。

應在契約中明確授權範圍,使經營者或**人明確其「有權為」及「無權為」;應明確責任目標,使經營者所得的利益和責任目標掛鉤。對經營者實行責任目標約束時,應使責任目標建立在公司未來發展和收益較準確估計的基礎上,因為不合理的目標設定將誘發不實會計資訊的產生;應規定違約責任,建立契約處罰條款,其內容應能保證使經營者或**方違規行為的預期成本遠高於預期收益,從而有效控制會計資訊失真。二是完善契約激勵機制。

應建立經營者經營成果的有效契約激勵機制,使經營者的目標函式與所有者趨於一致,從而改善雙方的激勵相容性。「利益」條款中應明確表達委託人對**人的激勵措施,將對**人的長期績效補償遠期化或非貨幣化,並與短期工薪支付分開,比如採用國際上通行的延期支付獎金及超額利潤分成、以認股權證和贈股代替現金支付等長期績效補償措施,防止**人以損害企業長期利益和整體利益為代價追求短期利益和個體利益。三是彈性化契約激勵及約束條款。

設計這一條款,可使各方根據情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來確定風險和報酬,以此引導經營者的行為,弱化舞弊等違背契約的行為選擇,使經營發生機會主義行為的可能性降低至可以預期,促使經營者選擇成本收益次優方案,從而減少會計資訊失真。

4.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相結合。完善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提高註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同時結合監事會的內部監督,使企業會計系統提供披露真實的資訊。

財政、審計、**監督管理等機關應加強對不實會計資訊的監管和處罰。

會計資訊失真的經濟學剖析

摘要 會計資訊的失真,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國家稅收減少等問題,削弱了會計經濟管理的作用。委託 雙方簽訂的契約不完備是會計資訊失真的外在條件 交易雙方對資訊占有的不對稱 內部人的控制與企業會計資訊供需矛盾等問題,是造成會計資訊失真的客觀原因。應建立合理的企業產權制度及監督系統 制定完善的法規 建立科學的...

關於會計資訊失真的思考

摘要會計資訊真實性是會計生命所在。由於主客觀因素作用,會計資訊失真成為一種嚴重危害經濟運轉健康的痼疾。本文就其表現 原因 對策做了 關鍵詞會計資訊會計監督 會計資訊是價值運動及其屬性的一種客觀表達,同時會計資訊在整個會計系統當中處於重要的地位。在我國經濟主體以及利益主體逐漸多元化的背景下,帶動著整個...

關於企業會計資訊失真的應對分析

摘要 會計資訊是企業實施經濟決策的重要參評依據,會計資訊的可靠性是保證企業經濟決策正確合理的前提。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會計資訊失真現象影響著企業經濟決策的科學性,本文簡要分析了企業會計資訊失真的應對措施。關鍵詞 企業會計 會計資訊 資訊失真 應對措施資訊是客觀事物狀態特徵以及規律變化等表徵在人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