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績效行為觀的縣級領導幹部績效結構研究

2021-12-31 18:33:26 字數 1351 閱讀 2679

摘要:國內許多學者在研究績效結構時幾乎都得出了「文化影響績效結構」的結論,其實「文化影響績效結構」有兩層內涵:既可能是文化確實影響績效結構,也可能是文化影響人們對績效的判斷,進而影響績效結構,或者是二者的某種程度的結合。

而二者事實上的無法分離使得中西方績效結構比較研究必須基於同一種績效觀方可有效。文章秉持績效行為觀——西方績效結構研究中的主流觀點,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了縣級領導幹部五因素績效結構模型:調控勝任、駕馭創新、廉政盡責、謙和交往、協作用人。

通過比較分析,這些維度基本上反映了任務績效和周邊績效的內容;也印證了文化對績效結構有事實上的影響。

關鍵詞:績效行為觀縣級領導幹部績效結構文化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9-027-04一、問題的提出

績效評估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就是建構績效結構。當前我國領導幹部績效評估面臨的乙個重大障礙就是沒有釐清績效結構,至少是沒有乙個認同度很高的績效結構模型。在領導幹部績效結構研究上,除了「德、能、勤、績、廉」這一傳統考核實務框架以外,另乙個在學術界漸趨主流的研究思路就是借鑑西方的工作績效結構理論來研究我國領導幹部的績效結構。

這個研究思路是在企業員工績效結構研究相對成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凌文輇、方俐洛(1987)提出了cpm領導模型理論。該理論借鑑了日本三隅二不二教授的pm理論,並修改編制了cpm量表,通過問卷調查、相關分析、聚類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抽出了三個因素(維度):

c因素(character and morals,個人品德);p因素(performance,工作績效);m因素(maintenance,團體維繫)。他們認為,與西方模式比較,cpm模型多了乙個「品德」因素,這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別。孫健敏、焦長泉(2002)對企業管理人員的績效結構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得到了三個維度:

工作任務績效、個體特質績效和人際關係績效,其中,個體特質績效和人際績效相當於周邊績效。王登峰、崔紅(2006)通過因子分析發現黨政領導幹部工作績效的維度集中體現了「德才兼備」兩個核心內容,即任務指向和個人素質兩個維度,西方的任務績效與關係績效的劃分並沒有出現,而且,對不同物件的「德」、「才」要求不同。他們從東西方文化差異角度對這種結果進行了解釋。

陳亮、段興民(2008)以**、企事業等組織的中層管理者為物件,通過因子分析發現了由人際溝通、行事風格、領導作為、任務執行、敬業盡責構成的五維度結構模型,任務績效與周邊績效並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維度,而與屬於工作任務的績效因素及管理行為混雜在一起,證明了「文化影響管理行為,進而影響到工作績效」的觀點。很明顯,這些研究無一例外地發現了文化對績效結構的影響,即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領導者(或管理者)的績效結構是有差別的,具體而言,就是與西方管理者績效結構模型相比,我國領導者的績效結構多了乙個維度——品德,或者說更加突出個人品德內容。另外,這些研究結果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儘管它們是在同一文化語境中。

德魯克的績效觀

企業只有兩項基本職能,市場營銷和創新。只有這兩項可能產生成果,其他全是成本。績效 這個詞眼的同義詞是 成果 在德魯克的著作當中,有很多對於績效和成果的強調。他認為,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不在於邏輯,而在於驗證。管理的惟一權威就是成果。他甚至在生命最後的時間裡,把管理者定義為 取得成果的人。對於聘請...

基於價值觀的自我塑造

價值觀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起開始成為 三觀不正 這個網路詞彙籠統反映下被遺忘的一部分,周圍的同學 朋友圈在談論顏值 叫獸和國民老公,猛然在黨課上聽到劉震老師講到價值觀,好像突然撿起了丟失過的什麼東西,失而復得的感覺真心不錯。價值觀是什麼,我問自己,問朋友,都是同樣的支支吾吾或者尷尬一笑,內心在自我嘲諷這...

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觀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於,課程微觀內容的設計與編排遠未跳出學科體系的藩籬,因而在這一傳統觀念束縛下編寫的教材始終不能適應職業工作的需要。無疑,課程內容的序化已成為制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開發課程,是凸顯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開發的突破口。課程開發有兩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