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金剛石 石墨和C60反思

2021-12-31 14:59:43 字數 1662 閱讀 5367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的教學反思

一、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本課題教學目標共有三個方面:一是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知道碳單質的化學性質;二是通過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設計,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三是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能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單質,並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三個目標基本體現了新的《化學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它們的完成,充分貫徹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主旨,學生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的同時,又樹立起為社會的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也許將來,他們通過自己的學習,也能發明創造出新的碳單質。

二、 對教學方法、過程的反思

本課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其寓意在於能給學生一輕鬆的學習環境。例如:在優美的**及「清明上河圖」背景下,拉開本節課的序幕,教師提出問題匯出由碳這一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 金剛石、石墨和c60,最後,又在碳單質繪出的古畫及**中結束本課。

在教學中,我希望學生能感受到一種美。

本課的重點是碳跟氧氣及某些氧化物的反應,難點是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雖不是重點,但它也是教學目標的一部分,所以對於這部分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花費了一部分時間來闡述。**結合,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

例如:金剛石的「硬」、石墨的「軟、滑、導電」讓學生推測它的用途,這樣安排有利於學生樹立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的觀點。在講到c60時,通過新材料、新物質的介紹,引導學生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單質,並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講到木炭的吸附性時,由於木炭吸附色素需要時間比較長,所以採用對比的方法,這樣比單純做吸附色素效果會更好。在講到碳的化學性質時,由於木炭跟氧氣的反應已學過一部分,在教學中結合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複習已有知識,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使學生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對於「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這個教學難點,我採用分組實驗及課件展示兩種教學手段,使學生非常直觀,非常清楚的了解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的現象和反應機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試驗能力。

最後,使學生的練習,問題由淺及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自己能夠獲得的知識。最後一道習題是我自己編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並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不足之處是教師顧及教學內容的完整,因此學生提問、**的機會少,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

如果能跟學生提前溝通好,讓他們蒐集一些資料,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 對教學**應用的反思:

這堂課運用了多**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用豐富的表現形式保證了學生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觀參與課堂活動。尤其是碳跟氧化銅反應的機理,通過多**課件的展示,比老師乙個人在那枯燥的講要好得多,可以說是事半功倍。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比如,多**不應該代替板書,教師在書寫板書的同時,也是學生記憶的過程,黑板上的板書會比多**呈現的板書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另外,多**教室的設計似乎也缺乏科學性,大螢幕完全佔據了黑板的位置,為了彌補這種不足,我只能找一塊黑板,提前寫好板書。、

四、 對今後教學的反思

通過本節課我深深的體會到:只要教師能多動腦,勤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把枯燥的學習變成是一種享受。本節課由於學生積極的配合,得以順利進行。

學生在輕鬆環境中,了解了金剛石、石墨和c60的用途,並掌握了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學習的興趣越大,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新課標的目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設計貼近學生的學習任務,創設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課題1金剛石 石墨和C60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金剛石 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質和c60分子的結構特點。在介紹石墨的同時又穿插介紹了木炭 活性炭等物質的主要成分是碳單質,它們都有吸附性並介紹了它們的用途。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教材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自然引出...

《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必須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放在首要的位置,針對這一點,我認為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乙個環節,而要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夠完美一些,那麼寫好教學反思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這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現將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 教學前反思...

金剛石 石墨和C60何琳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 金剛石 石墨和c60 教案 第一課時 海口一中何琳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 1 了解金剛石 石墨和c60的結構,知道金剛石 石墨的性質和用途。2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同一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2 過程和方法 1 會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展示的資料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