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繼明《金剛石 石墨和C60》教學設計

2022-10-14 12:39:04 字數 4002 閱讀 8273

四、教學過程

1.引課

以**鑽石幻燈片,讓學生動手刻劃玻璃實際操作來讓學生對碳單質產生興趣。(通過動手和觀察,學生一方面會感到物質世界的神奇,另一方面通過對碳單質效能的差異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新知識教學

(1)金剛石

教學內容(或知識點):金剛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教學行為(師生的活動):ppt展示金剛石的**,讓學生觀察,結合剛剛完成切割玻璃的任務讓學生討論歸納出金剛石的性質與用途。

設計意圖:通過實物模型讓學生有親切感,覺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石墨

教學內容(或知識點):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教學行為(師生的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石墨,讓學生感知石墨的滑膩性,設定問題①用手接觸石墨會有什麼感覺?你會想到它有哪些用途?

多****鉛筆的製作,石墨在工業中的應用等資料,設定問題②用鉛筆芯在紙上劃過會留下痕跡,說明什麼?多****鉛筆中「h」「b」的涵義

設定問題③石墨能導電嗎?學生動手完成實驗

學生歸納總結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設計意圖:加強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思考能力,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獲得成就感。

(3)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的原因

教學內容(或知識點):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的原因分析

教學行為(師生的活動):設定問題: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為什麼在性質上有這麼大的差異?

多**投影:金剛石和石墨的空間結構圖。

設定問題:由此你得到什麼結論?學生自由發言最終歸納出物質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的原因是由於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微觀角度了解物質,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4)木炭和活性炭

教學內容(或知識點):木炭和活性炭性質用途

教學行為(師生的活動):演示實驗:把紅墨水通過裝有木炭粉末的過濾器中過濾。

設定問題:木炭為什麼能使紅墨水褪色?學生觀察木炭實物、思考原因。

多**投影:防毒面具的結構,學生觀察、思考得出結論:活性炭也具有吸附性,且吸附性比木炭強。

設定問題:由以上幾種碳單質的性質,結構及用途了解你能總結出什麼規律?學生得出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反之用途體現出性質,性質體現出結構。

設計意圖:以例項驗證,加深對結構決定性質的認識

(5)c60的認識

教學內容(或知識點):c60及其他新型碳單質的前景展望

教學行為(師生的活動):學生閱讀教材,多**展示 c60 分子**、碳奈米管 、c70 、 c240等新型碳單質材料的用途及前景展望。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知識面,讓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物質世界。

3.練習與課堂小結

習題:(1)下列關於碳的幾種單質的組成和用途的說法,錯誤的是

a.璀燦奪目的鑽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

b.長期未用而難開啟的鐵鎖,可在鎖孔中加入少量鉛筆芯來作潤滑劑

c.鉛筆芯主要是用鉛和少量碳粉製成的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濾毒劑

作用:從碳單質的主要用途來鞏固對本課知識。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種元素只能組成一種單質

b. 碳的幾種單質都是是黑色的

c. c60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濾毒劑

作用:從不同角度及學生常見錯誤來加以鞏固。

課堂小結:

方式:學生歸納總結本課收穫

意義: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分析和歸納能力

4.作業

(1)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質( )

a.一定是金剛石 b.一定是石墨

c.一定是純淨物 d.可能是混合物

目的:從物質組成,分類上考察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應用情況

(2)教材109頁第2題

目的:從性質與用途關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

c60 石墨物理性質用途碳

差異原因碳原子排列

木炭金剛石

活性炭炭黑焦炭

結構性質用途

第2課時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 知道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②簡單認識還原反應

③ 能夠了解條件的改變可以使物質的化學性質發生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生活例項和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 通過碳單質常溫和高溫時化學性質的學習,能夠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②發展學生勤於思考,嚴謹試驗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課標中學習要求:能夠知道單質碳常溫時穩定性,高溫時可燃性和還原性)

教學難點:碳單質的還原性 (設計依據:還原反應概念的認識,碳還原氧化銅試驗的難度)

二、教學方法:合作討論、實驗**,(確立依據:碳單質常溫時的化學性質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現象來分析,而碳單質的還原性,可燃性必學通過實驗**來完成)

三、教學過程

1.引課

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挖掘古墓中發現有一女屍經千年不腐,肌肉富有彈性,頭上青絲依舊,這是為什麼呢?經考古工作者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棺木四周埋了一層厚厚的木炭,那麼木炭為什麼能使女屍千年不壞呢?誰能想到為什麼?

(從學生生活趣事來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既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同時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

2.新知識教學

(1)碳單質常溫時化學性質

教學內容(或知識點):碳單質常溫化學性質穩定

教學行為(師生的活動):學生分析引課材料中木炭的化學性質;分析古代字畫經久不褪色原因

設疑:你還能舉出那些例項證明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穩定?如:埋木樁時把一端燒焦等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發現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勇於置疑、善於合作、勤於思考的精神

(2)碳單質的可燃性

教學內容(或知識點):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教學行為(師生的活動):學生通過演示木炭、活性炭等在氧氣中燃燒,證實單質碳具有可燃性。

設疑分析:冬季用煤取暖時,常常會發生煤氣中毒事件,煤氣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由此說明什麼?怎樣來驗證燃燒後產物是二氧化碳?學生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意圖:使化學更加貼近於生活,更加結合實際,使學生在體驗中逐步認識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體會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

(3)碳單質的還原性

教學內容(或知識點):木炭還原氧化銅

教學行為(師生的活動):設疑:碳常溫能否與氧化銅反應?加熱時能否反應?如果能應用怎樣的實驗加以驗證,學生設計實驗裝置,推測實驗現象,猜測實驗結論。

按設計思路學生進行試驗,教師指導。

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反應型別,寫出反應化學方程式教師補充還原反應與其他反應型別的聯絡。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完成實驗,分析推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歸納、思維能力。

3.練習與課堂小結

習題:(1)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所作的字畫至今仍不褪色,是因為墨汁中的碳

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溫下穩定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還原性

作用:鞏固常溫時碳單質化學性質的穩定性

(2)如何證明金剛石、石墨、c60是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單質?

作用:考察對碳單質的可燃性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3)加熱一定質量的木炭和氧化銅混合物,反應一會後稱得混合物質量減少4.4g,求反應後混合物中生成銅的質量。

作用:考察學生對碳單質還原性的運用和學生計算能力訓練。

課堂小結:

方式:由學生歸納總結本節內容

意義: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知識的整體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整理、加工化學知識的方法,使知識結構化、系統化。

4.作業

(1)p109第4、6題

目的:考察學生對碳單質化學性質的認識理解

四、板書設計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

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1.常溫化學性質穩定

2. 可燃性c+o2 = co2 2 c+o2 = 2co

3.還原性c+cuo = co2+cu

金剛石 石墨和C60何琳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 金剛石 石墨和c60 教案 第一課時 海口一中何琳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 1 了解金剛石 石墨和c60的結構,知道金剛石 石墨的性質和用途。2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同一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2 過程和方法 1 會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展示的資料進行分析...

《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反思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必須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放在首要的位置,針對這一點,我認為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乙個環節,而要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夠完美一些,那麼寫好教學反思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這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現將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 教學前反思...

《金剛石 石墨和C60導學案

1.知道常見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2.理解碳在常溫下的化學穩定性和高溫時的化學活動性。3.初步認識結構與性質 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係。一 碳的單質 一些主要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比較 二 碳的化學性質 1.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或比較穩定 碳受日光照射或與空氣 水分接觸,都不容易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