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2021-12-30 07:27:53 字數 2287 閱讀 5855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後有感

在假期中我潛心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名師的著作中論述教育教學的方法,發人深省,令人鼓舞。其中有2個方面給我對從事低年段教學給予深刻的啟發。

一、怎樣使搗蛋鬼注意力集中

對於從事低年級教學的我來說,「怎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一直困擾著我,始終也得不到切實可行的有效解決辦法。在課堂上,當你在講解一些枯燥的、沒趣的知識時,他們的頭腦裡可能就正在想著生動有趣的東西。要知道學生的反應是會直接影響到老師課堂教學的正常發揮的,如果坐在下面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互動不起來,會極大的挫敗教師授課的心情以至於即使這堂課設計的有多精彩,到最後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大打折扣;此外即使老師能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如果學生不聽,那就仍等於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經常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就此問題「研經」,及時地課堂上運用老師們所提的建議。

書中說到:如果教師善於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著並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就連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多麼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啊!因為他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上。

對於這一點我的感觸頗深,對於這一點我竟然幾乎沒有考慮過也不曾從這一角度去嘗試過。現在想來在平常課題的匯入時,有意識地從學生事先知道的一些常識中來進行匯入,這樣就會在無形中觸動學生們的思想,通過對學生內在意識的刺激和誘因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那麼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會集中起來---學生原本在頭腦裡的那些常識,在這時候好像又甦醒了,更新了,它們會竭力向老師的思想靠攏,與老師產生共鳴,這時的學生們不單是在聽講,感知新內容,而且是在自己的意識伸出搜尋某些事實和現象,對它們進行思考,這樣即使對於枯燥的內容學起來也會是輕鬆而愉快的。

二、評分應當是有分量的

書中的第13條建議,不應當把知識的評定作為某種孤立的東西從教育過程中分離出來。只有當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關係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懷有好意的基礎上時,評分才能成為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的刺激物。可以說,評分是教育上最精細的工具之一。

根據學生對教師所給的評分所抱的態度,我們就可以準確無誤地作出結論,斷定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如何,是否相信和尊重教師。就知識評定的問題向教師提幾點建議。

第一,評分寧可少一些,但是每乙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在我的漫長的教育生涯中,可是我從來沒有憑學生在一節課上的回答(甚至所提的問題達2、3個甚至更多)就給學生打分數。我給的評分總要包括學生在某一時期內的勞動,並且包含著對好幾種勞動的評定——包括學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好幾次回答)、對同學的回答的補充、書面作業(不太長的作業)、課外閱讀以及實際作業等。

我用一段時間來研究學生的知識,學生也感到這一點。到了一定的時間,我就對他說:「現在我要給你評分了。

」於是又開始了研究他的知識的下乙個階段。這樣學生也很明白:他的任何情況都逃不出我的注意。

也許我們現在可以運用學生成長小檔案來記錄學生平時的點滴,和階段性的成績。

第二,如果學生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情況而沒有能力掌握知識,我是從來不打不及格分數的。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心情苦悶和精神抑鬱,這種情緒會對學生的全部腦力勞動打下烙印,使他的大腦好像變得麻木起來。

只有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才是滋養著思想的大河的生機蓬勃的溪流。鬱鬱不樂、情緒苦悶所造成的後果,就是使掌管情緒衝動和思維的情緒色彩的皮層下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發智慧型去從事勞動,而且還會束縛智慧型的活動。我總是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如果學生願意學習而不會學習,就應當幫助他哪怕前進很小的一步,而這一步將成為他的思維的情緒刺激(認識的歡樂)的源泉。這一點,我還要摸索和研究怎樣才能合理評價學困生,令他們保持積極的心態,愛上勤思考學習。

第三,如果你看出,學生的知識還比較模糊,在他們關於所學的事物和現象的表象中還有些不明確的地方,那你就根本不要給予任何評分。在我所教的第乙個班裡,都有乙個學生,我對他的精神生活進行過精細的研究,我從他的眼光裡就能看出,他對於我所提問的東西是否理解。如果這個學生的眼光表明他還沒有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那麼我就不評定他的知識——應當首先設法讓學生學會知識。

敏銳的觀察力是教師必備的技能,洞察學生的難點,為學習掃清障礙。

第四,應當避免提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要求學生準確無誤地重複教師所講的東西或者從書本裡背誦的東西。在教育過程中有一樣非常有趣的東西,——我想把它稱之為「知識的轉化現象」。這裡指的是思維逐步地深入到知識中去的情況,即當學生每一次回頭來看已經學過的東西時,都能在各種事實、現象、規律性中看到某種新的東西,應當把知識的轉化作為複習的基礎。

知識在於運用,只有在用的過程中才開動了腦筋,成為自己吸收的精華。

以上便是我在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之後印象最為深刻的兩點感觸,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我會嘗試將這些理論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及時反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相信對於我今後的教學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101個建議 一書,對於乙個年輕教師來說,多方面的吸取別人的經驗是有必要的,而多讀書,讀好書便是其中的一條途徑。孫老師把自己經年累月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向青年教師進行了傳授,他的建議涉及面很廣 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教學的目的 意義,課程標準,教材 教學方法 教學評價 改革與創新,幾乎涉及了教...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暑假放假之際,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的 給教師的建議 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針對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寫成的作品 給教師的建議 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師的喜愛。書中每一條談乙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全面反映...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永恆的經典 寒假裡翻出之前一直沒有看完過的蘇霍姆林斯基的 給教師的建議 上學時多受非主流的影響,總覺得大家都推崇的名家必定是道貌岸然,索然無味的。剛剛上班時也翻著看過幾頁,可又覺得太教條,什麼看書啦,愛學生啦,大家都會這麼說。但當我正真從事了教師職業,並從中得到樂趣而熱愛上它的時候,再翻開此書,從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