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視角下化學教學反思與總結

2021-12-30 06:42:22 字數 3896 閱讀 9284

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課堂教學與過去的課堂教學有了很大變化,呈現出了許多新特點,如何在減少課時量的情況下確保教學效果並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貫徹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以實現化學課堂的高效教學,這是很值得認真反思與總結的。根據本人二十餘年的教學實踐與體會,筆者認為,適應新課改,提高化學教學實效性,以下教學策略應是有益的選擇。

1 轉變教學思想,重在轉變「教學觀」、「學生觀」、「智慧型觀」、「質量觀」[1]

新課程的有效實施首先要提高對課程改革的認識,轉變傳統的教育和教學思想,樹立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的先進正確的教育和教學思想。

1.1 在轉變教學觀上,我認為:在教師的指導下,體現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讀、做(做實驗)、練、議、講(老師精講)、知相結合的靈活變通的教學模式。

從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啟發引導、檢查、督促、輔導、精講和誘思上來,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能動學習,對問題積極發表意見、自主**實驗、互動交流和聽老師的精講,多種感官、多種方式參與學習活動,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這就需要從過去備課時一味地講授知識和技能的做法,轉變到研究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做到寓能力培養於知識學習中,把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科素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重要地位。在教學設計時應分析每一課時有哪些內容能體現三維目標,並研究在教學中怎樣有層次地加以實施。

這樣,通過自行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使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得到鍛鍊。因此,轉變教學觀念以後,教師在備課時花費的時間、精力是相當大的。

1.2 在轉變學生觀中,始終堅持:應相信學生,相信他們通過閱讀教材和提供的素材,自己能理解、能學會。

而不能對學生的能力放心不下,對稍微難一點的內容就要採取講授法,這樣會使學生形成依賴教師講授的心理傾向。當然,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訓練與檢測(設計自主學習能力評估),並輔以科學的方法指導,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

1.3 在轉變智慧型觀中,筆者在教學中,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知識與能力並重,重視了學習策略的教學,用能力主線指導化學課堂教學。備課中貫穿學科知識的邏輯發展順序與學生學習心理順序相符合。

教學過程中的讀、做、講、議、練、知能激發學習的內部誘因;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既能挖掘知識的智力價值,又能循序漸進地使學生「學會」學習。

1.4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應樹立全面的教學質量觀,因為僅用分數來衡量乙個學生學習的好壞,同時也用此來評判乙個學生的個性和才能是不全面的。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這種靠外部動力即外驅力維持學習的方法是不持久的,也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

因此各學校應制訂出符合實際的評價教學質量的標準,並時時檢驗自己的教學,以改進完善教學程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具有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智慧型結構,掌握「雙基」;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

2 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科學把握教學深廣度

2.1 必須細讀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從整體上把握好概念原理知識螺旋上公升的脈絡。依據課程標準、考試說明、教師的教學實踐、考試評價等來確定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深廣度。

2.2 關注不同版本教材對同乙個概念原理的描述,以確定共性及最核心的教學內容。

2.3 對知識不可拓寬太深,可通過其簡單應用來掌握之。

2.4 在複習階段,可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及近幾年的考試命題情況,綜合複習備考,但力戒拓寬太深,以免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學習負擔。

3 教學設計應關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精心策劃教學,實現自主、合作與**學習,引導學生建構核心知識的學科素養、學科本質與價值

3.1 新課程下課時少,任務重,若要在短時間內高效率的完成教學內容,只有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經驗,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學科感悟。

3.2 要回歸知識本色,靈活設計學案,對重點內容應讓學生能盡可能地自主體驗和感受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在愉快、興奮和深思中獲得深刻的認識。注重體現科學**思想,積極開展自主、合作與**學習[2]。

3.3 新課程更應注重落實最基本最核心的學科知識,如化學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化學用語的正確書寫與表達、實驗基本操作與技能的熟練把握、重要物質的製備、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化學學科思維的培養與訓練等。因為這些基本的學科知識和學科素養若掌握不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高層次知識的掌握。

在此基礎上,不斷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對所學知識具有的學科本質和價值的認識,提公升學習化學的品質。

3.4 在教學設計上應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3.4.1 通過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教材欄目及功能,用生產、生活中熟悉的例項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形成認知衝突,激發學生自主**的慾望。

3.4.2 新授課上,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以問題為主線,精心設計出與主幹知識認識發展脈絡一致的**性或開放性的化學問題,把問題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水平上,注意問題的梯度與層次性,以分散教學難點。

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活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能動地掌握知識,從中體驗科學研究過程,培育其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並通過反思、歸納與練習加以鞏固提公升。

3.4.3 習題課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對解題方法與規律的自主建構。

通過對典型例題與習題的共同評析,讓學生自我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其相關的規律,並通過變式訓練與學生的自我糾錯與歸納及教師的批閱與點評,實現對易錯易混點的徹底把握,從而較好的自主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3.4.4 複習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引導學生能動實現對主幹知識的系

統掌握。在重點內容的複習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來組織複習課,引導學生從另乙個嶄新的角度來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並通過形成知識網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縱橫聯絡與歸納比較,在針對性訓練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熟練掌握。

4 多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精選習題鞏固提公升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如何高效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掌握必要的學科學習策略,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科素養和學習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和方法,如指導閱讀策略、**發現策略、「接受——內省——復現」策略[3]、「模擬遷移」策略、化學習題的解題優化策略(如守恆思想、聯立方程組法、極限法、平均值法、不定方程式法、討論法、特殊值法、十字交叉法和數形結合法等等。

)、「求同、求異」策略、「歸納與演繹」策略、「分步學習」策略等等。

實踐證實: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策略,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而且能優化學生的化學學習品質,效果明顯。

5 作業布置上,要在層次性、針對性上下功夫,作業量上把握適中原則

新課程理念要尊重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在作業布置上也應體現出來。首先,布置的作業要有層次性,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量體裁衣,布置不同水平的作業,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留出一些選做題讓其提公升,還可以鼓勵他們搞一些小**,小科研等活動。其次,要有針對性,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精選習題以實現對主幹知識的鞏固與提高。

最後,在作業量上要把握適中的原則,改變過去的題海戰術,重質而不重量。

6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探索多元化的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重在正面激勵與引導

新課程評價改變了過去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更加注重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上的功能。這就需要我們轉變「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尺度,通過試卷、以分數的方式完成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的傳統觀念。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評價標準,形成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理念。

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實施了活動性評價、紙筆測驗評價和檔案袋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通過學案的形式設計一系列**活動,在學生的實驗**中,記錄下學生的活動表現,並通過批閱**學案,真實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活動感受。檔案袋評價實施中,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化學學習理解筆記、糾錯與自我歸納筆記,通過教師的及時批閱與點評,能較準確地了解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困惑與感想。

結合紙筆測驗,則能較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甄別與選拔學生,更重要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找出並關注個別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特別強調對學生評價的真實性和情境性,不僅要重視對他們顯性結論的評價,更要重視對他們體驗過程的評價,以充分發揮出評價的診斷、激勵、發展功能。

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反思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將多傳輸渠道於一體。不僅有利於學生獲得的有效資訊達到最大值,而且有利於實現各種感官 生命存在的意義。這說明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 使聽 看 說 思 做有機配合,使學生學會 和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

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反思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將多傳輸渠道於一體。不僅有利於學生獲得的有效資訊達到最大值,而且有利於實現各種感官 生命存在的意義。這說明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 使聽 看 說 思 做有機配合,使學生學會 和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

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反思

一 如何設定課堂教學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不出來。難道是學生太笨了嗎?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 積極思考問題嗎?筆者曾這樣問過自己。後來仔細思考,究其原因是 或提出的問題不正確 或問題太難 或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足 或缺乏分析此類問題的方法,等等。針對上述原因,筆者認為教師不能盲目 隨意地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