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區域性龍頭課題實施方案

2021-12-25 17:06:40 字數 5024 閱讀 7757

「影響高效教學的因素及對策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本課題為黃石市十二五教科研重點立項課題。確立此課題將提高質量作為我市十二五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將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作為研究重點,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乙個學生。為保證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一)現實背景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主要表現為書本多、課程多、作業多、考試多、補習多、競賽多,學生每天學習時間過長,睡眠嚴重不足。2023年12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日本、南韓、美國相關機構共同對四個國家的高中生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中國高中生認為學校裡「以考試為目標,布置較多習題」的教學方法佔74.6%,而日本比例為26.

6%,南韓為36.4%、美國為37.8%。

2023年全國抽樣調查表明,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的比例高達76%。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嚴重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扭曲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剝奪了少年兒童的童心和樂趣,嚴重阻礙著少年兒童全面地、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制約了基礎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

在學校和家庭壓力下,一些少年兒童對學習、對學校、對教師、對家長產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釀成了一些悲劇。中小學生負擔過重,是一種狹隘教育觀念的反映,違背了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健康成長。

(二)政策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3年)》第四章第十節,明確指出「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3年)》第三章第九節,強調「學校要把減負作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任務」。《黃石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3年)》第三章第九節,號召全市教育工作者「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不僅是需要關注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必須通過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通過改革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把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多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為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稟賦和潛能的開發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二、研究現狀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追求教學的效率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永恆主題。自教學誕生以來,教育者都在進行對有效教學的探索。在我國古代,孔子主張教學要「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學記》中有「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的記載。漢代董仲舒提出教學「聖化」思想,「善為師者,既美其德,有慎其行,齊時蚤晚,任多少,適疾徐,造而弗趨,稽而勿苦,省其所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勞而身大成。此之為聖化,吾取之。

」在西方,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一書中指出「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談到教學的乙個秘訣就是「知道如何聰明地花費時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研究並提出最優化教學理論,「最優化不是什麼特別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而是在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基礎上,教師對教學過程的一種目標明確的安排,是教師有意識地、有科學根據的一種選擇(而不是自發的、偶然的選擇),是最好的、最適於具體條件的課堂教學和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方案。

」國內外教育家教學思想全面、豐富,雖未明確涉及高效教學的概念,但是這些也為當代高效教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歷史借鑑。

國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始於20世紀上半葉,大體上分為好教師的品質研究、好教學的特點研究、有效教學的綜合研究三個基本階段:1、好教師的品質研究(20世紀初-60年代末);2、好教學的特點研究(20世紀70年代初-80年代末);有效教學的綜合研究(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綜合來看,在國外學者的視角裡,有效教學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準備、有效的教學活動、有效的教學評價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的教學,它的核心是學生的發展。

與國外的有效教學研究相比,我國的有效教學研究起步晚。國內學者對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王鑒、申群英通過檢索1997到2023年《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等國內主要的24種教育學學術期刊、7所師範大學學報、相關優秀博士、碩士學位**,得出這期間發表的文章共54篇,他們將這些文章按照發表的年代、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研究物件進行分類統計,指出我國的有效教學研究的歷史大致經歷了萌芽、發展、繁榮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2023年-2023年);2、發展階段(2023年-2023年)3、繁榮階段(2023年-2023年)。有效教學是我國教學領域的重要研究主題之一。學者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研究涉及對有效教學涵義、策略、特徵、行為、影響因素、評價體系等的分析和**,涵蓋教學的方方面面。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一直都在持續不斷地進行,在教學實踐中也湧現出了像自學輔導實驗、青浦實驗、主體教育實驗、新基礎教育實驗以及情境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新教育等一批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好的教改典型。江蘇省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江蘇省東廬中學「教學案合一」,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的「自主學習」 、山東省濰坊市「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為特徵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這些成功經驗無一例外都是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把本來屬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

(二)我市已有的研究基礎

2023年以來,市教科院在全市開展區域校本研究基礎上,申報了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重點課題「黃石地區中小學生學習心理學習行為及教育干預研究」,並以此課題為龍頭開展專題區域校本研究工作。被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定為全省第乙個區域校本研究試點地市州,並率先開展以校為本的全市教師層面敘事研究、教研組層面課例研究、校級層面典型問題案例研究、橫縱向研究結合的個案研究,並通過專題論壇活動和協作研究活動不斷引領其他地市州跟進。2023年12月,「黃石地區中小學生學習心理學習行為及教育干預研究」各子課題單位(共計61項)順利完成各項研究工作,並及時向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報送相關結題評審材料,其中25項課題獲得優秀等級。

2023年至今,市教科院從區域教科研工作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出發,立足實踐層面開展以學為立足點的區域性校本研究:立足校本,統一認識,形成合力;把握重心,開拓創新,探索方法;角色轉型,制度創新,突出有效:。2023年12月,「積極推進區域性校本研究程序、以學為立足點開展群眾性研究」獲教育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2023年初,按照市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市教科院正式啟動《黃石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效率評價方案》的制定工作,在廣泛調查研究、反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初稿。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市教科院分別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中選取部分學校進行試評,其後根據試評過程中反饋上來的相關資訊對評價方案又多次作了修訂,總體效果良好。

「十一五」期間,在市教育局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我市廣大教育工作者加強新課程背景下現代教育理論與中國傳統教學思想的學習研究,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加強觀察與思辨;立足問題 ,從跟蹤典型個案入手,加強課堂觀察技術的學習與教育干預策略的研究,以教育科研促進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黃石三中「學業不良高中生成功心理素質培養的實驗研究」獲教育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武漢路小學的「支架式」敘事研究、市府路小學的課堂診斷觀察研究等在全省教科研會議上多次做經驗交流,「以研促教」、「校本研修」成為全市各級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強大推動力。

以上區域性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啟示和借鑑。

(三)我市的前期研究工作

進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八年來,我市廣大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教師不再唱獨角戲,學生交流合作的機會多了,自信心增強了,**意識增強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然而,就在取得這些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標籤化、自主學習自由化、合作學習形式化、課堂活動有「溫度」沒「深度」等「低效」教學現象。

2023年我們對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進行了綜合調研,重點調研課堂無效教學現象。據課堂教學觀察結果,從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設計和評價等五個方面對常見的無效教學現象進行梳理分析:一、教學目標:

釐定不清,割裂三維目標;二、教學內容:淺嘗輒止,取捨不夠科學;三、教學方法:過於機械,對話流於形式;四、教學設計:

過於嚴密,預設缺乏彈性;五、教學評價:趨向表淺,激勵效果淡化。針對對目前一些中小學課堂教學過於追求形式、擺花架子、不求實效,我們認為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有效時問,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適當的教學(學習)活動,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做到當堂學、當堂練、當堂會,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得到時間和空間的保證。

「影響高效教學的因素及對策研究」這一課題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並啟動的,其實質是落實對新課程理念的縱深發掘,探索高效的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改進教法、學法和評價,在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的過程中,科學測評教學效能,減小無效勞動,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注重實效。本課題立足於當前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踏實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改進和重構,針對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分析和反思影響高效教學的相關因素,研究實現高效教學的具體對策。

三、概念界定

「高效教學」產生於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是對一些課堂教學存在的「低效」或「負效」現象的反思和批判。「高效教學」的目標是追求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能促使學生獲得更多、更大的具體進步或發展。「高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高效」與「有效」在內涵定性上是一致的,但表現層次有區別。有效教學是教學的基本訴求,其特徵是效率趨高,精力節約和績效最優化。「高效」在「有效」中產生,是「有效」的發展和達到期望狀態。

「高」指向四個維度:(1)學生的參與度高。所有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盡可能減少游離於課堂的學生人數,把「精力流失」降到最低。

(2)動腦深度高。學生能夠積極動腦,深層次動腦,完成從獲取知識資訊到形成意識觀念和能力的過渡。(3)全面發展達成度高。

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體驗了知識創立的心理過程,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了知識形成的心理過程與方法,並形成了一定的意識觀念,開發了相應的悟性。(4)教學的幸福指數高。教學中師與生、生與生之間是平等的,關係是融洽的,教學是安全、溫暖、和諧的。

「效」體現三個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結合。「效果」指教學結果和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度,反映課堂的「紮實」,不能偏離或悖於教學目標;「效率」指取得的效果與投入時間、資源的關係,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優化,反映課堂的「充實」;「效益」是教學過程及結果的整體收益,反映課堂的「價值實現」,從整體上能實現學生的發展價值。

十二五」規劃年度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開題報告

2015 十二五 規劃年度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開題報告 十二五 規劃2015年度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開題報告 時間 2015 9 18 立項號2015xkt yj156 課題名稱 幼兒園安全教育研究 負責人王曉蓉 所在單位 西安東方幼兒園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且現在...

十二五規劃課題

廣東省陽江市教育局 陽教研 2011 2號關於組織申報陽江市中小學 幼兒園 教學研究 十二五 規劃課題的通知 各縣 市 區 教育局,市直屬各學校 為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我市中小學 幼兒園 教學研究,決定開展陽江市中小學 幼兒園 教學研究 十二五 規劃課題的申報立項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

2023年暑期「十二五」繼續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水東鄉教育管理中心 2013年 十二五 2011 2015年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培訓方案 根據 納雍縣教育局關於印發 納雍縣 十二五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全員培訓實施方案 的通知 納教字 2012 105號 和 納雍縣教育局關於2013年 十二五 2011 2015年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培訓工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