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偉教授治療風濕病臨床經驗總結

2021-12-22 18:33:31 字數 5333 閱讀 8078

指導老師簡介

李有偉,安徽省蕪湖市中醫醫院門診內科主任,主任中醫師,安徽中醫學院臨床兼職教授,擅長中醫內科疑難雜症及風濕病的**。自幼隨父李少白 (蕪湖中醫聯合診所創辦人,蕪湖中醫學校、蕪湖市中醫醫院創辦人之一) 臨診,先後畢業於蕪湖中醫學校、安徽中醫學院。曾作為第一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承當代著名中醫學家李濟仁學習內科疑難雜症的**。

現為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導師,安徽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指導導師,國家中醫科研協作組成員,安徽省中醫學會急診分會主任委員。2023年開發的 「李少白診治月經不調電腦專家系統」 獲安徽省科技成果四等獎及省重大科研成果獎,參編專著8部,發表**30餘篇。

繼承人: 張媛 (安徽省蕪湖市中醫醫院)

風濕病的**與病機

關於風濕病的**研究,歷代醫家**頗多,但相當一部分仍宗《內經》 「風寒濕三氣雜合而為痺」 一說。***認為 「風、寒、溼」 在多數情況下只是風濕病發病或反覆**的誘因,而不是患病的根本原因,正虛才是發病的內在因素。

一、正虛是發病的內在因素

《素問·刺**》 曰: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正虛是一切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當機體正氣不足時,外來風寒濕熱邪氣才可乘虛侵襲肢體關節肌肉,使經脈痺阻不通而發病。

二、邪侵是致病的重要條件

《素問·痺論》 說: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歷代醫家大多沿襲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的論述,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風濕病的病變特點。

***認為經典的 「三氣」 說尚不能完全解釋風濕病的**病機,外邪既非發病的必然因素,也不是病變的本質所在,只是誘發起病或加重病情的重要條件。

風濕病的發病除了與感受寒冷潮濕外,還與家族史、產後、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外邪作用於人體而發病,在病情遷延不癒、反反覆覆的過程中,外入之邪未必始終羈留不去,每因內外相引,同氣相召,導致風、寒、溼、熱內生,方成為久痺的病理基礎。通常風濕病早期、急性發作期以外邪為主導,然標實的同時寓有本虛,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是其發病之根。

濕性黏著,痰瘀互結,是為痺證的病理關鍵。中晚期則內生之邪為病久難癒的重要條件。

三、「不通」、「不榮」是發病的病理關鍵

疼痛是痺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對於疼痛的**病機,中醫將之歸納為 「不通則痛」 及 「不榮則痛」。「不通」 是指經脈氣血為邪氣所擾,執行不利,甚則閉阻不通。

風濕病與血瘀證之間關係密切,導致痺證的各種原因 (寒邪致瘀、熱邪致瘀、濕邪致瘀、久病入絡致瘀) 均可導致血瘀證的發生,瘀血既是痺病病理過程中的產物,瘀血的形成又可加重痺證的各種證候。故 《醫林改錯》雲: 「痺證有瘀血。

」 「不榮」 是指氣血不足,無以濡養經脈關節而致疼痛。其機理,或為機體本身氣血虧虛,或為痺久邪傷氣血陰陽,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病及臟腑及所屬五體而致虛,病邪內舍肝腎,使關節失養而不用,筋骨失養而攣縮。

風濕病的中醫**原則

一、治未病

「治未病」 是*****風濕病乃至於一切疾病的基本指導思想。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

風濕病多為慢性疾病,多反**作,其發生與正虛邪侵有關,發作有季節性,因而,在臨床中既要重視急性發作期的**,又要注重緩解期的調攝,是謂 「未病先防」。而對於已經發病者,應在早期就及時給予**,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如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骨與關節在3年內會發生畸形,5~10年可致殘,故發病的頭3年是**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如能積極、合理地**,則可以阻止病情的發展,從最大限度上避免或減少其晚期關節強直、畸形或致殘等不良後果。

此外,在風濕病的發病中常會發生傳變,會影響到相鄰部位或有關臟腑,而這種傳變又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就要求醫生能根據這些規律,把握疾病的傳變機制,從全域性的、動態的觀點出發,採取預防性的**措施,阻斷和防止病變的轉移、擴大和傳變,把病變盡可能控制在較小的範圍內,以利於疾病的最終**,是謂「既病防變」。

二、扶正祛邪

***將新安醫學「辨痺首辨虛實」 的觀點運用於**中,即是「扶正祛邪」。疾病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邪勝則病進,正勝則病退。扶正祛邪就是改變邪正雙方力量的對比,使之有利於疾病向痊癒轉化。

扶正與祛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扶正有助於抗禦病邪,祛邪有利於儲存正氣和正氣的恢復。一般情況下,扶正適用於正虛而邪不盛的病變階段,祛邪適用於邪實而正不虛的病理過程。扶正祛邪並舉,適用於正虛邪實的病證。

在具體運用時,還應分清是以正虛為主,或是以邪實為主。以正虛為主,則應先扶正後祛邪; 以邪實為主,則應先祛邪後扶正。總之,應以 「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 為原則。

三、治病求本

風濕病臨床表現變化多端,臨證時應注意辨明標本,詳識緩急,採取相應的**措施。對於風濕病的**,***一向反對濫用清熱解毒藥、鎮痛劑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以圖一時之快,而是主張「分清標本,治病求本」。

四、異法方宜

對於風濕病的**,不能固守一法一方,而應針對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等情況作具體分析,採取不同的**方法。

1. 因人治宜

要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體質等不同特點,來考慮**用藥原則。如婦女在經、帶、胎、產期間的用藥,老年人與兒童的用藥,即使年齡、性別相同,而個體素質不同,所以,雖患同一風濕性疾病,**用藥亦應有所區別,注意個體化差異。

2. 因時治宜

要考慮根據四時氣候的變化、不同季節時令的特點,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的影響來決定用藥原則。如: 春夏季節,陽氣公升發,人體腠理疏鬆發散,應避免開洩太過,耗傷氣陰; 而秋冬季節,陰盛陽衰,人體腠理緻密,陽氣斂藏於內,應慎用寒涼之品,以防苦寒傷陽。

3. 因地治宜

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來考慮**用藥的原則。如: 我國西北地區,高寒少雨,病多燥寒,治宜辛潤; 東南地區,濕熱多雨,病多濕熱,治宜清化。

即使病證相同,用藥劑量亦應考慮地區特點而有所分別,例如,蕪湖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處方中鮮用桂附之劑或減量使用。

五、分期分病位**

分期**即依據風濕病的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以確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初在經,薰洗發汗,開腠疏表; 急性期,「截斷」 病邪,重在防變; 緩解期,活血通絡,益氣補腎。分病位**即依據發病部位的不同選用不同的引經藥,如上肢疼痛用片薑黃,下肢疼痛用川牛膝、宣木瓜,腰痛用杜仲、川斷,背脊痛用狗脊、路路通,頸項痛用葛根等。

六、綜合**

綜合**即根據疾病病種不同,從整體上、全程上把握其變化,將相關的、有效的治病方法有機地聯絡起來進行**。由於風濕病是乙個範圍較廣、致**素較多、病變部位深淺不

一、病情屬性複雜的病證,臨床上用單一**是很難取得滿意效果的。所以,採用綜合**原則非常重要。***常用的綜合**的方法包括:

西藥和中藥、內治與外治、休息與鍛鍊、心理**、物理**等。她認為,醫生常犯的乙個錯誤是: 只注重於藥物**,而忽視了在其他方面對病人進行正確的指導。

有些病人盲目地進行功能鍛鍊,***則強調病人在風濕病發作的急性期一定要注意休息,減少病變關節活動,當炎性症狀緩解後,在藥物**的同時,則要注意關節功能活動,不能將關節長期固定在乙個位置上,以防關節畸形。慢性期病人可通過適當功能鍛鍊鞏固療效,並可以增強體質,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預防和減少疾病的**。

七、衷中參西

清末張錫純提出了 「衷中參西」 的著名論點。所謂 「衷中」,就是以中醫為主,立足於發揚中醫學; 所謂 「參西」,就是取西醫之長為我所用,闡發中醫理論,豐富**手段。張氏以中醫為本,西醫為用,取彼之長,補己之短,弘揚國醫的思想,對當時及後世醫家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從醫雖經家傳師承,卻接受過系統的西醫學理論教育,擁贊「衷中參西」 自在情理之中。在依據中醫四診辨證的同時,她積極倡導中醫現代化,主張運用現代先進的診療技術協助診斷和鑑別診斷。諸如一些免疫學檢查、x線檢查、ct、mri也常被應用到診療工作中。

曾有男性患者王某,因肢體感覺、運動障礙來診,***經縝密診察,擬診為神經纖維瘤,建議行mri檢查,經查確診為硬脊膜外神經纖維瘤,後經手術**而愈。

風濕病的用藥特點

一、分階段,辨證施治

由於風濕病的發展有一定的階段性,***主張在病變不同的發展階段應予以不同的**方法。

1.初在經,薰洗發汗,開腠疏表

痺證初起,外邪襲表,病位多在肢體、皮肉、經絡之分,此時可用疏錶開腠、解肌發汗的方法,因勢利導,祛邪外出。***常採用中藥薰洗法,以散寒祛濕、溫經通絡止痛的中藥,通過燻蒸,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所,從而收到通痺止痛之效。***所製風濕薰洗方用於臨床近10年,療效顯著。

2. 急性期,「截斷」 病邪,重在防變

「截斷」 是指採取果斷措施和特效方藥,直搗病巢,迅速祛除病原,杜絕疾病的自然發展和變化。「截法」 首見於《串雅》,現代醫家姜春華將之用於溫病的**,而***則將之用於**痺病。多數痺病患者雖非傳變迅急,然而截法「先證而治」 的思路,在痺病的**中有著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阻止病邪痼結久留不去的重要意義。

一般痺證早期、急性發作期以外邪為主導。迨至中期,外邪與氣血津液交織變化,痰瘀相合,阻滯脈絡,以致脈絡虛滯,病邪聚合難解,並有深入骨骱、恣行周圍之勢。若予「截邪防變」,則可扭轉病勢。

因而,對於這一期的病證,***臨證或散寒,或清熱,或外敷內服兼用,或中西結合用藥,務在盡快消除症狀,祛邪截變。如**痛風急性發作,以清熱祛邪、化瘀洩濁之法,配合西藥,可盡快終止急性關節炎發作,糾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鹽沉積於腎臟、關節等引起併發症。

3. 緩解期,活血通絡,益氣補腎

風濕病的共同病理特點為腠理、筋膜、骨節之脈絡氣血津液阻滯不通,因而,「通暢絡脈」 為其總的治則。而風濕病的根本病機是由於機體肝腎虧虛,氣血虛弱,故治痺應通補兼施,隨證而治。***臨證總以通補兼施為**,其自創風濕通補方及以此為基礎製成的院內製劑 「風濕止痛膠囊」,經臨床使用,療效顯著。

二、按疼痛部位選擇用藥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關於疼痛的發生,中醫學一向有 「不通則痛」 之說,寒熱虛實均可致痛。風濕病的疼痛,系風、寒、溼、熱、痰、瘀侵襲經脈,氣機不暢,或氣血虧虛,失於榮養,經絡澀滯而致。

總之,閉而不通為風濕病疼痛發生的基本病理機制。風濕病疼痛的性質不外寒熱、虛實、氣血數端。一般而言,痛處寒涼,得溫痛減為寒; 痛處灼熱,得溫痛劇為熱。

暴痛多寒,久痛多熱。暴痛多實,久痛多虛; 拒按為實,喜按為虛。初痛在經,久痛入絡; 新痛在氣,久痛及血。

風濕病疼痛的部位或為全身或為區域性。其全身疼痛主要表現為周身骨節疼痛,其區域性疼痛主要為頸項、肩背、腰膝、手足等關節疼痛。

***認為風濕病疼痛的辨證,應在整體觀念指導下,堅持全身與區域性的統一,以疼痛為兼證,結合兼證,辨別證候的寒熱虛實、所屬經絡臟腑。雖然疼痛的**無定方,需辨證施治,但仍可找出一些區域性用藥的規律。

1. 肩痛

常用藥物有羌活、防風、細辛、川芎、獨活、秦艽、藁本等。

2. 脊痛

多虛少實,故**當以溫通腎督為法,常用藥物有熟地、肉蓯蓉、巴戟天、杜仲、炮薑、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膠、狗脊、獨活、桂枝等。背痛多為寒邪侵襲足太陽經而致,多實少虛,常用藥物有薑黃、羌活、獨活、當歸、白芍、川芎、桑寄生、秦艽、麻黃、地龍、海桐皮、烏藥、骨碎補、香附、枳殼、防風等。

3. 腰痛

多由腎氣本虛,風寒濕熱乘虛而入,奇經八脈亦多累及,故**應以補腎為重點,兼顧祛邪。常用藥物有熟地、山茱萸、山藥、肉蓯蓉、鹿角膠、巴戟天、補骨脂、杜仲、續斷、牛膝、木瓜、核桃肉、沙苑蒺藜、龜板、菟絲子、乾薑、白朮、茯苓、知母、黃柏等。

裘宗滬教授 朱華偉 馮祖鳴 吳偉朝教授 錢展望講座

3月22日下午馮祖鳴 北京大學畢 美國一所私立中學教師 美國國家隊imo領隊 主講美國數學奧林匹克 含部分伊朗內容 風格 先讓學員自己做。然後讓學員講,不會,則他給出提示。1 n 序列 1,2,3,n.找出最小的n,存在乙個n 序列是個 回尾數 在19 列中有多少個 回尾數 回尾數 是指從頭到尾讀或...

李季教授聽後感

吹面不覺楊柳風 聽李季教授講座有感 上學期期末,我們學校請來了廣東省著名德育教育專家李季教授。我們因此有幸聽到了一場精彩的演講。李季教授的講座在娓娓中道來,在他謙遜 平實的話語中我們感受到他所積澱的豐厚知識 他順手拈來即是乙個個成功的德育案例,讓我們佩服他豐富的實踐經驗。聽了李季教授的課我有一種聽君...

李秀偉觀後感

觀李秀偉老師報告有感 樸實無華 娓娓道來,2月22日上午,我有幸在學校會議室和全校老師共同 了李秀偉老師的報告。報告中李秀偉老師針對課程改革 理解並順應學生進行教學 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闡述,抨擊了傳統教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弊端,為我們探索創新型教育提出了寶貴的建議。首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