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4 1明挖車站 4 2蓋挖車站施工方案 彙總

2021-12-22 15:46:33 字數 3933 閱讀 8127

第4章車站施工方案

4.1明挖車站施工方案

4.1.1施工控制測量及施工過程監測

4.1.1.1施工控制測量

1)施工前平面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複測

2)平面控制測量

當導線平均邊長較短時,導線的邊數不得超過上表相應等級導線長度和平均邊長算得的邊數。根據本車站的場地情況,為了更便於工程施工測量,所設的二級導線邊長擬為150m左右。

3)高程控制測量

加密水準點在原交高程樁點基礎上進行,水準點應布設成附合水準路線,附合水準路線閉合差≤±4 l (l為復合水準路線長度,以公里計),使用的儀器、標尺及操作方法精度指標均按二等水準測量要求,加密水準點應埋設混凝土普通水準標石。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注:l為往返測段,附和水準線路的長度(以千公尺為單位)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

4)施工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和檢測

為了確保設計的淨空限界和正確的線路方位,必須有嚴格的檢查和檢測制度。施工控制測量成果,經自檢和駐地監理審批,向施工監理部提出檢測申請(申請單與成果)。由施工監理部通知測量監理進行檢測。

(1)施工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

a檢查起始資料的正確性,避免用錯資料;

b變換計算方法重新計算;

c依據測量規範的要求檢查原始記錄。

(2)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測

重新組織人員,變換測量儀器,改變測量路線和測量方法對控制測量成果逐一進行檢測,避免抽測。

(3)檢測均按照規定的同等級精度作業要求進行,及時地提出成果報告,檢測互差小於2倍中誤差時,用原測成果,若大於該值或發現粗差,由監理會同監理部採取專項檢測來處理。

檢測導線的座標互差≤±12mm,<±20mm;檢測地高程點的高程互差≤±3mm,≤±5mm;檢測導線起始邊(基線邊)方位角的互差≤±10″;檢測相鄰高程點的高程互差≤±3mm;檢測導線邊的邊長互差≤±8mm;檢測區間左右線中線點座標的互差≤±16mm:檢測經豎井懸吊鋼尺傳遞高程的互差≤±3mm。

5)施工測量

本工程包含的施工測量有:邊坡支護施工測量、基坑開挖施工測量、結構施工測量以及暗挖施工測量。

(1)邊坡支護施工測量

a測量儀器:topcon-g2自動安平水準儀,5m鋁合金塔尺和經緯儀。

b測量方法:

土釘施工測量:依據邊坡支護施工設計方案,用水準儀測量開挖線四周標高,確定土釘打設標高。施工時,由於是分層施工,故應及時向基坑內匯入高程,高程點布置在基坑四周坡上,水準測量依據《工程測量規範》四等水準測量進行。

土方開挖到分層設計底標高時,及時測設土釘打設標高。分層底實測標高不超過設計值10~20cm。

(2)基坑開挖施工測量

a測量儀器:日本產拓普康topcon-711s型全站儀,跟蹤杆,topcon-g2自動安平水準儀,5m鋁合金塔尺和tdj2型經緯儀。

b測量方法

土方開挖測量:依據設計總平面圖,定位圖及施工設計方案,採用極座標法用全站儀標定開挖的四個角點,用經緯儀配合鋼尺確定開挖四周邊線。用水準儀測量開挖線四周標高,確定開挖深度。

施工時,由於是分層施工,故應及時向基坑內匯入高程,高程點布置在基坑四周坡上,水準測量依據《工程測量規範》四等水準測量進行。開挖到分層設計底標高時,及時測設分層底標高。分層底實測標高不超過設計值10~20cm。

(3)結構施工測量:墊層施工前後,對墊層底標高和墊層面標高進行檢查,確保墊層的厚度。墊層做好防水保護後,在保護層上標出結構中線和邊牆控制線,在四周測設高程控制樁。

隨著施工的進行,高程的控制線轉移到已經施工的邊牆上,平面控制線轉移到中層板上。

4.1.1.2施工過程監測

1)施工過程監測內容

精度要求:變形測量精度要求為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0.1mm,水平位移變形點中誤差±0.

1mm。沉降觀測採用二等水準測量標準,視線長度≤0.3m,視距累計差≤1.

5m。地下水位測試精度為±10mm。

2)各分項工程監測方法及資料處理

(1)圍護結構裂縫及滲漏水觀察

目測,並對情況進行記錄,必要時**,並素描。

(2)基坑周圍地表沉降量測

a監測要點:監測時應嚴格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範執行。沉降點間距和複測週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德黑蘭市地方測量規範執行。

b監測頻率:圍護結構及基坑施工期間,基坑外10公尺內1~2次/2天,基坑外10~20公尺內1次/2天,基坑外20~30公尺內1次/3天,基坑外30公尺外1次/周。

c資料處理:將各沉降測點沉降值彙總成沉降變化曲線。

(3)基坑周圍建築物的沉降及傾斜觀測

a監測要點:監測時應嚴格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範執行。沉降點間距和複測週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德黑蘭市地方測量規範執行。

b沉降點布設:沿基坑外兩側60公尺範圍,測點間距5~15公尺。

c監測頻率:圍護結構及基坑施工期間,基坑外10公尺內1~2次/2天,基坑外10~20公尺內1次/2天,基坑外20~30公尺內1次/3天,基坑外30公尺外1次/周。

d資料處理:每次監測完成後,都可以得到相應的資料,並根據資料繪製沉降曲線。

(4)基坑周圍地下管線沉降觀測

a監測要點:監測時應嚴格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範執行。沉降點間距和複測週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德黑蘭市地方測量規範執行。管線保護按照業主、管理單位的要求或按國家相關規範執行。

b沉降點布設:將沉降測點布置於管線的頂部。每5~15公尺布設乙個。管線保護測點在開挖處管線外露的部分視現場情況用抱箍式或套筒式安裝。

c監測頻率:圍護結構及基坑施工期間,基坑外10公尺內1~2次/2天,基坑外10~20公尺內1次/2天,基坑外20~30公尺內1次/3天,基坑外30公尺外1次/周,或按業主、管線管理方的要求的頻率監測。

d資料處理:將各沉降點沉降值彙總成沉降變化曲線。

(5)土釘牆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監測

a設定要點:用全站儀測出各測點對基線的偏離值,兩次偏離之差,就是測點垂直於視準線的水平位移值,

b監測頻率:基坑開挖時,每天測2次,若有異常情況,增加到每天3~4次。基本穩定後,每兩天測一次。

c資料處理:每次測量資料可以得到樁頂的位移變形曲線。

(6)主體結構的沉降、撓曲量測

a監測要點:監測時應嚴格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範執行。沉降點間距和複測週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德黑蘭市地方測量規範執行。

b沉降點布設:將沉降測點布置於結構頂部。每10~15公尺布設乙個斷面,每個斷面9個點。

c監測頻率:頂板施工完後,1次/1~2天。

d資料處理:將各沉降點沉降值彙總成沉降變化曲線並計算得到撓度。

(7)深層土體水平位移監測

使用測斜技術對護坡樁土體變形進行監測。

a測定方法:基坑開挖前,將測斜探頭放入導管,採集導管各點的初始資料。並根據施工進度,對各點的數值進行採集。

b測點布置及監測頻率:縱向20~30公尺乙個量測斷面,開挖過程中1次/天,主體結構施工期間1次/2天,如出現位移值明顯增大時,應加密觀測次數。

c資料處理:每次測量資料可以得到深層土體體的水平位移變形曲線。

(8)深層土體垂直位移監測

使用分層沉降技術對土體進行監測。

a測定方法:基坑開挖前,將測試探頭放入導管,採集導管各點的初始資料。並根據施工進度,對各點的數值進行採集。

b測點布置及監測頻率:深層土體垂直位移沿基坑縱向20至30公尺設乙個量測斷面,埋設一周內1次/1~2天,埋設一周後1次/周,如出現位移值明顯增大時,應加密觀測次數。

c資料處理:每次測量資料可以得到土體的時間-深度-沉降曲線。

3)監測資料整理及資訊反饋

隨著工程施工的進度,監測工作在工程期間穿插進行。為了能夠保證施工的安全性,並做到能時時指導施工單位的施工進度,及時將處理資料反饋給施工單位。特制定了報表制度,監控資料按照圖**式進行整理,凡在當天監測得到的資料,應當天處理完畢,並及時反饋給施工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

採取警戒控制法結合變形速率進行安全資訊反饋,在當天資料超過警戒值或規範時,監測人員應在當天的報表中標註出來,並且向施工單位技術工程主和主管部門進行匯報。每週將本週的報表進行處理,進行一次彙總,做成成果表進行週報。並及時建立一定時期後驗回歸模型,利用原因參量和效應參量在一定時間序列的的關係,確定回歸曲線,對設計假定進行檢驗。

同時為工程積累經驗。

地鐵車站明挖深基坑施工方案

深基坑開挖專項施工方案 1 編制依據及編制原則 1.1 編制依據 太白南路車站圍護結構及主體結構施工圖紙 設計交底 現場所獲取的調查資料 太白南路車站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詳細勘察 現行國家施工規範 標準及規程 工程測量規範 gb50026 2007 建築變形測量規程 jgj8 2007 建築結構荷載規...

專案二蓋挖逆作法修建地鐵車站習題

一 填空 1 蓋挖逆作法的圍護結構可採用或或人工挖孔樁。2 蓋挖逆作法是自而逐層開挖並建造主體結構的一種施工方法。3 蓋挖法按其主體結構的施工順序,可分為蓋挖逆作法與 4 混凝土結構工程由模板工程工程和工程三部分組成,在施工中三者之間要密切配合,以確保工程質量。5 混凝土的養護有自然養 和養 6 地...

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案 車站

目錄一 編制依據 3 二 工程概況 3 2.1人工挖孔樁施工背景 3 2.2潘家園站概況 4 2.3十里河站概況 6 三 施工準備 8 3.1技術準備 8 3.2機具準備 8 3.3材料準備 10 四 施工安排 10 4.1總體安排 10 4.2工期安排 11 4.3勞動力組織 11 五 主要施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