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器技術》課程實施方案 教學過程設計

2021-12-22 15:09:09 字數 1467 閱讀 9491

一、課程概況:

《感測器技術》是數控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測試系統的基本概念,感測器的一般特性與分析方法,感測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應用,感測器在機電系統中的應用等四部分。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測試系統的設計和分析方法,能夠根據工程需要選用合適的感測器,並能夠對測試系統的效能進行分析、對測得的資料進行處理。

二、課程教材:

本課程的教材採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感測器原理及應用》,文字教材是主要的教學**,根據電大現代遠端開放教育的特點和**業餘學習的教學實際,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力求豐富、翔實、實用,在敘述方法上力求簡潔易懂,便於自學和理解。根據該課程的一體化方案,本教材為合一型。教材中既包括了對教學內容的系統講授、完整敘述,也包括了對教學內容的輔導,即對各章節教學內容的總結、歸納和對重點、難點的講解。

同時,還附有各章習題及課程實驗的內容。

各講具體教學內容詳見下表:

四、教學進度與建議:

1、教學進度:

2、教學建議

(1)面授輔導:

面授輔導主要依靠各教學單位的輔導教師,密切配合本課程的文字教材和ip課教材,依據教學大綱進行輔導講解。面授輔導應逐步擺脫以重複講解課程內容為主的狀況,要向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進行自我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為目標。根據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和特點,各教學單位應組織一定課時的集中面授輔導,但原則不超過總學時的二分之一。

(2)學生自學:

自學是電大學生獲得知識的另一種重要方式,也是遠端開放教育試點學生必備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和能力。無論是ip課,還是面授輔導課,都要注意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自己更應重視自學和對自學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學習方法的變革,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學習。

(3)形成性考核:

本課程總成績由形成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績佔20%,期末考試成績佔80%。

形成性考核成績由學習內容(平時作業、課程實驗)和學習情況兩部分成績組成。

平時作業共布置4次記分作業,通過「電大**」平台本課程的網頁上布置。每次作業滿分2.5分,共10分。

輔導教師對學生作業應全批全改,並要寫出有針對性的評語,供學生正確理解課程和作業的內容和要求。對於作業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可集中進行講解。在完成記分作業的前提下,輔導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再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作為對記分作業的補充,供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本課程安排有6學時的實驗,要求從5個實驗中選做3個實驗, 每個實驗1分,共3分。未完成實驗不能參加期末考試。

學習情況考核內容包括輔導課到課情況、**ip課的記錄情況、學習筆記等,共7分。

按照開放教育試點有關規定,作業完成少於2次或實驗未做,則形成性考核成績無效,並且不能參加期末考試。

考試採用階段、閉卷考試方法。

五、教學反饋:

歡迎同學們通過電子郵件或**與我們聯絡,以便及時傳遞、溝通資訊,解決教學**現的問題。

聯絡人及****:

王金城 :

133********

《感測器技術》課程實施方案 學習方法指導

一 課程概況 感測器技術 是數控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 測試系統的基本概念,感測器的一般特性與分析方法,感測器的工作原理 特性及應用,感測器在機電系統中的應用等四部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測試系統的設計和分析方法,能夠根據工程需要選用合適的感測器,並能夠對測試...

《感測器技術》課程標準

感測器與檢測技術 課程標準 目錄一 課程名稱 二 適用專業 三 必備基礎知識 四 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五 主要教學內容描述 模組一 感測器基礎知識 模組二 溫度量的檢測 模組三 力與壓力檢測 模組四 位移量檢測 模組五 位置與轉速的檢測 模組六 液體與流量的檢測 模組七 環境量的檢測 六 重點和難點 ...

感測器與測試技術》課程教學設計方案

二 面授輔導 輔導教師根據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定期進行輔導與答疑,幫助學員理清學習思路,指導學習方法 分析學習要點,提出學習要求 精講重點 難點,答疑解惑,提高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三 作業 作業是教學活動的乙個重要環節。學員應在一定的時限內獨立完成布置的作業,輔導教師要認真批閱,從而掌握學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