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州文學史考試總結

2021-10-29 12:18:06 字數 5206 閱讀 3697

1. 「兩希」文學

「兩希」文學傳統是指古希臘文學傳統和希伯萊——**教文學傳統;古希臘文學強調人的原欲和敏感的文學傳統:《荷馬史詩》,古希臘神話與古希臘戲劇(悲、喜);希伯萊——**教文學是重靈魂、群體、來世的理性文學傳統:《聖經》。

2.理解古希臘神話「神、人同形同性」

古希臘神話屬於古希臘文學的乙個型別,古希臘文學體現人與命運的抗爭,與自我現實的實現。因此,古希臘神話是從以人為中心的神話,所以人按照自己的形象特徵去塑造神,至此就形成了「神,人同形同性」。

3.《荷馬史詩》

(明解)該書創作於西元前8世紀左右,相傳是由名叫荷馬的詩人根據真正的戰爭歷史整理而成的,分為兩個部分,《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合起來稱為《荷馬史詩》。《荷馬史詩》的內容包括兩個:《伊利昂紀》寫的是西元前12世紀希臘人圍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奧德修紀》寫的是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後還鄉的故事。

《伊利昂紀》(《伊利亞特》)與《奧德修紀》(《奧德賽》)合起來稱為《荷馬史詩》是盲詩人荷馬創作。

《荷馬史詩》中的個體意識:

1.對於英雄的描寫和刻畫。《伊利昂紀》中阿基琉斯的憤怒,在憤怒中凸顯了人的個體意識.

2.對於神的世界的描寫。在《史詩》中,諸神各各具有自己的特點,具有人所具有的優點和缺點,這反映出個體性的特點.

3.《荷馬史詩》中的悲劇觀a、人在命運的陰影中遭受困難。在《史詩》中,凡人的人生是短暫而充滿苦難的,人一出身即注定受苦,連宙斯也無法改變。

人生苦短,生命很脆弱。 b、人在命運的悲劇中彰顯出人的生命價值。人在命運中的拼搏鬥爭。

c 、《荷馬史詩》的悲劇與《詩經》中困難意識的比較。在《詩經》中哀而不傷。

4.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姓名、代表作

1.埃斯庫羅斯。「悲劇之父」,代表作品是《俄瑞斯忒斯》三聯劇(包括《阿伽門農》《奠酒人》《報仇神》)。

故事以阿耳戈斯國王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仇為背景。《阿伽門農》以探哨的瞭望開場,歌隊講述了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門農獻祭女兒的經過。阿伽門農在蕩平特洛伊後返回家鄉,被王后克呂泰墨斯特拉所殺。

《奠酒人》描寫阿伽門農之子俄瑞斯忒斯回國,遵照阿波羅的諭令,先殺埃吉斯托斯,經猶豫復殺母親,在復仇女神追蹤下逃離。《報仇神》描寫俄瑞斯忒斯按照太陽神的指令前往雅典,求雅典娜幫助。當俄瑞斯忒斯被復仇女神指控後,經法庭審判,定罪票與赦罪票持平,雅典娜最終投票赦免被告。

這個三部曲的基本主題反映了父權制對母權制的鬥爭和勝利。

2.索福克勒斯。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俄底浦斯王》的悲劇內涵:「命運悲劇」 《俄底浦斯王》的藝術成就:第

一、結構:穩與亂的結合 。第

二、人物的刻畫 :遵循人物自身性格的發展。

3.歐里庇得斯。一生創作了92部戲劇,但只有5次獲獎,生前備受奚落,但在死後成為人們推崇的劇作家。

歐里庇得斯的創作思想(與前兩個劇作家的對比)在歐里庇得斯那裡,因為戰爭和災難,「神諭」不再被信奉,開始反思人本自身造成的悲劇。代表作《美狄亞》的故事內容:主要人物,伊阿宋、美狄亞 、科林索斯國王 。

《美狄亞》的悲劇:1.人自身的悲劇;2.

伊阿宋的貪欲;3.美狄亞的復仇慾望

5.中世紀文學的四種型別與定義,尤其是騎士文學

一、教會文學。內容題材多是宣揚上帝萬能、聖母奇蹟、聖徒布道、宗教戲劇,多時用來麻痺人民的思想,以利於其封建統治。

二、史詩。早期史詩是氏族社會的產物,具有異教精神,充滿著濃郁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英雄史詩,因此多遭到**教教會的鎮壓。代表作《貝奧武甫》。乙個氏族時代的英雄傳說。

中期史詩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多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英雄觀念。區別:具有濃郁的忠君觀念,把保衛祖國和個人名聲作為自己的英雄行為的動力。代表作《羅蘭之歌》。

三、騎士文學。是歐洲騎士制度的產物,是中世紀歐洲特有的一種文學現象,體現了世俗封建主義社會的主要成就。騎士文學的主要內容是描寫騎士經歷和騎士的典雅愛情,表現騎士精神。

主要題材是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騎士文學表達了一種情感和人類豐富多彩的想象力,所以它表達了人性的自由表達和張力。騎士冒險故事對後世西方文學的影響很大。

其著作有《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聖杯的傳說》等。

四、城市市民文學。城市文學的內容是諷刺貴族和僧侶的愚蠢和專橫,讚美市民的勇敢、機智、美德以及聰敏;在藝術上多採用諷刺的手法。風格活潑。

代表作是《列那狐的故事》:機智、狡猾、自尊,同時顯露出資產階級特有的劣根性,是乙個典型的資產階級的代表。

6.《神曲》的主題

第一、抨擊封建專權和教會統治。當時義大利的分離和內亂,但丁將之歸罪於教權,對於世俗政權的干涉。但丁在《神曲》中把政權和教權比作「兩個太陽」並無限感慨地指出「乙個太陽把另乙個熄滅,寶劍和十字架都拿在乙個人的手裡。

」他對教會肆無忌憚地干涉義大利內政、破壞國家的和平與統一的罪惡,對教會僧侶的種種敗行,表示異常強烈的憎恨。

第二、對於現實世界的歌頌。強調人賦有「自由意志」;歌頌在現實世界生活的人們循著天賦的理想前進。他鼓勵世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你隨我來,讓人們去議論吧,要想豎塔一般,任憑狂風呼嘯,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

」其中「我」象徵代表理性和智慧型的希臘末期詩人維吉爾,並希望世人以他們為榜樣振奮精神,戰勝艱險,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與中世紀構成了鮮明的差別。同時,還歌頌人之正常的愛情和情感表達,《神曲》中抒寫保羅和弗朗齊絲這對痴情戀人的悲劇性遭遇,淒楚動人,但丁因聽到他們的哭訴而極度痛苦,以致昏厥。

第三、反對蒙昧主義,提倡文化尊重知識的新思想。但丁稱頌人的才能和智慧型,對於教會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學,他更推崇備至。其中他熱情洋溢地謳歌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奧德修斯在求知慾的推動下,離開家庭,歷經千難萬險,揚帆於天涯海角去探險的事蹟,並指出「你們生來不是為了走獸一樣的生活,而是為著追求美德和知識。

」7.文藝復興文學傳統中人文觀念的發展與演變(論述)

①14世紀初—15世紀中葉:人文主義文學發展的早期;主要是以人的個性以及慾望的張揚來抨擊神權的不合理;主要是成就義大利於英國;代表作:薄伽丘《十日談》、喬叟《坎將伯雷的故事集》。

其中,薄伽丘在《十日談》中通過敘述故事的形式,塑造了國王、貴族、騎士、僧侶、商人、學者、藝術家、農民、手工業者等不同階層,展示出義大利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同時也體現了文藝復興初期的人文主義和自由思想以及通過慾望的張揚來抨擊神權的不合理。《十日談》的頭兩個故事中,薄伽丘就以犀利的筆鋒,辛辣地嘲諷了教會神權的腐化墮落和荒謬。同時,他在讚揚男女之間愛情的同時,也批判抨擊了封建特權和男女不平等,不少故事都在爭取幸福的鬥爭中,出身微賤的人往往以自己的智慧型、毅力戰勝封建主和貴族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都體現了文藝復興文學在傳統中以人為本,以人的個性以及慾望來抨擊神權、封建制度等的不合理。

但《十日談》中人文主義精神還只是停留在人的淺層慾望層面上。

②15世紀下半葉—16世紀上半葉:人文主義文學發展的中期;主要展示「巨人」風采;主要是成就在法國,如:拉伯雷《巨人傳》。

拉伯雷的《巨人傳》中以格朗古傑、高康大和龐大固埃三個巨人形象出場,這體現了自我信心的極度膨脹而產生的人類形象。在《巨人傳》中分為5個部分來闡述格朗古傑等三代「巨人」生活,主要著重描寫龐大固埃這一「巨人」的成長經歷和生活態度。龐大固埃自身知識淵博且生命力旺盛、頑強,他時常大口大口地喝酒,並常念叨這「喝呀」「暢飲真理、暢飲知識、暢飲愛情」等話語,其性格也是自由狂放、隨心所欲、各行其是。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巨人」形象巨大化。拉伯雷的《巨人傳》體現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中期展示「巨人」風采的文學作品的風格。

③16世紀上半葉--17世紀初期:人文主義文學發展的晚期;対人性缺陷或惡的展現與**;主要成就是西班牙與英國,如塞萬提斯《堂吉訶德》,莎士比亞的戲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以深受騎士**所害的主人公堂吉訶德的三次巡遊為故事的發展線索,給人們描繪出了乙個瘋瘋癲癲、神魂顛倒、荒唐可笑且有鋤強扶弱、維護正義、疾惡如仇、見義勇為的英雄形象堂吉訶德。

他身上體現著人類最普通、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體現。同時他在巡遊期間的種種「愚蠢」行為,被騎士**所同化了的精神世界和侍從桑丘那種樸實善良、機靈樂觀、目光短淺、自私狹隘的普通農民形象卻是對人性缺陷的揭示,以及堂吉訶德在巡遊過程中遭受的傷害、搏鬥和惡人們的行為構成了文藝復興時期對人性惡的展示和**。堂吉訶德的形象代表了堅持理想,超越與現實之上的崇高精神,到達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發展的新高度。

《堂吉訶德》比之《十日談》和《巨人傳》其人文主義內涵都體現了更純粹的理想意義。

以上這三個時期的文學作品的發展、刻畫,構成了文藝復興文學傳統中人文主義觀念的發展。

8.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四大悲劇名稱:《哈姆雷特》《奧塞羅》:嫉妒——讒言(幻想)——毀滅、《李爾王》:虛榮——奉承(幻想)——毀滅、《麥克白》:貪欲——預言(幻想)——毀滅

9.《哈姆雷特》的故事情節、主題以及人物形象分析

故事情節:鬼魂出現、哈姆雷特裝瘋、克勞狄斯的試探、反試探和戲中戲、被國王流放到國外並安排**、奧菲利亞發病並淹死、哈姆雷特逃脫監控、雷歐提斯歸來復仇、決鬥並同歸於盡。(劇情大致是:

丹麥年輕有為的王子哈姆雷特在國外學習時傳來父王突然慘死,皇叔繼位並娶母后為妻的惡訊,他深覺羞愧與憤怒並回國奔喪。在一天深夜,他遇見父王鬼魂訴冤,並得知是自己的叔叔毒害了父親。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後,精神恍惚,為報父仇他假裝發瘋以避開皇叔監視,但做賊心虛的克勞斯迪派人試探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復仇,一方面又礙於母親的面子,同時他也不十分確定父親鬼魂的話,非常苦惱。哈姆雷特為證實克勞斯迪的罪行,請剛好進宮的戲班表演了一出與父王被殺經過十分相似的戲劇,逼使叔父原形畢露,哈姆雷特確認了父親鬼魂的話,決定復仇。哈姆雷特有機會殺叔父,卻優柔寡斷地放棄,並使心虛的克勞斯迪下決心流放哈姆雷特,同時還派王后勸說他,哈姆雷特與母親發生爭執,誤殺了躲在幃幕後偷聽的首相即奧菲莉亞的父親波格涅斯。

哈姆雷特在被流放途中識破克勞斯迪的詭計,逃脫監控,中途返回丹麥。但奧菲利婭受刺激發瘋,落水身亡。克勞斯迪挑撥奧菲利婭的哥哥雷歐提斯同哈姆雷特決鬥,並在暗中準備了毒劍和毒酒。

他的母親後來也誤飲毒酒身亡,雷歐提斯被毒箭誤傷並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揭露了克勞斯迪的陰謀。哈姆雷特用最後的一點力氣用手中的毒劍擊中了克勞斯迪,自己了毒發自亡。)

作品的主題 :a、對於個體私慾膨脹的抨擊。第

一、克勞狄斯:權欲的膨脹;新國王克勞狄斯為權勢所**,私慾的洪水沖垮了理智的堤壩,以殺兄之暴行,奪取王位,霸佔嫂嫂,又以奸詐的手段企圖置王子哈姆雷特於死地。第

二、喬特魯特:**的膨脹;王后喬特魯特經不住**的引誘,在丈夫去世後不到兩個月,便不顧當時禁止叔嫂通婚的道德約束,委身於克勞狄斯。第

三、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貪欲的膨脹。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慾火炎炎地窺視這丹麥的局勢,隨時準備奪取丹麥的王位,侵吞鄰國的領土。第

四、然而,罪最深重的還是王子……哈姆雷特被復仇的慾望所控制,變成了復仇的狂人。復仇的慾望使他毀了自己的情人、羞辱自己的母親、不惜自己的生命,最後整個毀掉了自己。b、展現人的形象的完整性。

**、權欲、貪欲、復仇……如此種種,皆是人之「侷限」所在。c、哈姆雷特的形象:人類自信的象徵(快樂王子)、人性複雜的象徵(憂鬱王子)。

宋元文學史

第三部分宋元文學試題題庫 一 名詞解釋 1.西昆體2.晚唐體3.香山派4.江西詩派5.豪放派6.婉約派7.中興四大詩人8.誠齋體9.四靈詩派10 江湖詩人11 散曲12 詞牌13 科範14 套數15 話本16 入話17 詩話18 南戲19 元末四大南戲20 元曲四大家21 套曲22 董西廂 23 錄...

唐宋文學史

第一章隋唐詩概貌 一 隋詩概貌 二 唐代文學的分期 初唐 618 712 大體上是指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間 盛唐 713 755 大體上是指唐玄宗開元 天寶年間 中唐 756 824 大體上是唐肅宗至德元年至唐穆宗長慶四年之間 晚唐 825 907 大體上是指唐敬宗寶曆元年至唐昭宣帝天祐四年之...

元明清文學史考試指導

元明清文學史課程複習指導 期末複習的範圍,大致包括三個方面 1 文學史的基本知識 2 重點學習作品 3 對重要文學現象 重要作家和重點作品的評價與分析。需要說明的是,考試中不可兼及所有的重點,而非重點也不會不涉及,所以在複習時還是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同時,所謂 點 或者 面 本身的教學內容也有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