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學史

2022-12-28 06:39:03 字數 6105 閱讀 3440

第一章隋唐詩概貌

一、 隋詩概貌

二、 唐代文學的分期

初唐:(618—712)大體上是指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間

盛唐:(713—755)大體上是指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

中唐:(756—824)大體上是唐肅宗至德元年至唐穆宗長慶四年之間

晚唐:(825—907)大體上是指唐敬宗寶曆元年至唐昭宣帝天祐四年之間

三、 唐詩的繁榮及其原因

(一) 唐詩本身不斷發展變革,是唐詩繁榮的直接原因。

(1) 詩歌思想內容方面的發展變革

(2) 詩歌形式技巧方面的發展變革

(二) 唐代社會經濟的繁榮時唐詩興盛的基本原因。

(三) 唐代「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是促進唐詩繁榮的乙個間接原因。

(四) 與宋明以後的***或者特務政治相比,唐代的政治較為民主,文禁鬆弛,社會思想文化也較為開放活躍。

(五) 唐代的**、舞蹈、書法、繪畫等藝術門類的昌盛,對唐詩的發展產生了間接的影響。

(六) 唐代詩人的審美意識對唐詩的繁榮起著主導的催化作用。

作為實踐的主體,唐代文人的思想精神普遍包含著三方面的內容:

(1) 承運而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2) 自覺地繼承儒家詩學的「風雅」傳統,拯物濟世

(3) 敢怒敢言,敢於批判黑暗醜惡的現象,敢於書法理想和受阻、個性被壓抑的不平之鳴

第二章初唐詩歌

一、 唐初的宮廷詩人

(一) 唐太宗時期的宮廷詩人:著名的有魏徵、王珪、虞世南。

(二)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宮廷詩人:上官儀、沈佺期、宋之問、元萬頃和被稱為「文章四友」的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等一大批宮廷詩人。

「上官體」的特點主要有:1多寫麗景艷情。2善於緣情體物。3是屬對精雅。

二、 初唐「四傑」

初唐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主要生活在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恃才傲物、文心相合、志趣相投、官小名大、行為浪漫、遭遇悲慘,時人稱之為「四傑」。

「四傑」詩歌創作的審美趨向:

1、批評龍朔詩壇「綺錯婉媚」的「上官體」詩風,提出詩歌創作應有「骨氣」,走「剛健」一路;明確地表明恢復「建安風骨」的傳統。

2、繼承言志緣情的史學傳統。

3、主義南北文風的取長補短,自鳴開一代風氣的志向。

4、注意詩文的社會作用。

「四傑」在詩歌創作上有意矯正時弊,變古出新,追求超越,開一代風氣之先,主要表現有如下三個方面:

1、 高揚時代精神,抒寫拯物濟世、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開唐詩「骨氣」之先。

2、 「四傑」中,以盧、駱的寫景詠物詩韻味深長,開唐詩「興寄」之先。

3、 從以上所引諸詩來看,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詩都有一股清剛豪健之氣,開盛唐剛健詩風。

三、 陳子昂

陳子昂的詩歌革新有:

1、 倡導「漢魏風骨」和「正始之音」

2、 把「漢魏風骨」與「興寄」相聯絡,明確詩歌抒情言志的本質特徵,既抒寫社會現實內容又抒發具有時代美學深度的思想感情。

3、 把「風雅」與「興寄」相聯絡,注重詩歌風雅美刺的教化功能。

4、 強調詩歌應該「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

5、 主張詩歌能「洗心飾視,發揮幽鬱」

四、 唐初其他詩人

王績、張若虛

第三章盛唐詩歌

一、 張九齡與盛唐前期詩人

比較著名的有張說、賀知章、王灣、祖詠而以張九齡的成就最高。

張說:1獎掖後進。2他的詩歌能在樸素自然中營造興象,傳達神韻。3以宰相與文人領袖的身份公開倡導詩歌創作要注意興象與神韻。

賀知章:1在對比中把心理時間外化成具體物象。2倒裝的抒情結構。

張九齡貢獻:1進退隨緣、功成身退,成為一代審美的理想和風度。

2倡導恢復詩歌緣情體物的傳統

3用詩歌自覺地反映盛唐士夫文人的精神風貌,開宗立派

二、 盛唐山水田園詩

(一) 孟浩然和王維的生平及創作

(二) 孟浩然和王維的山水田園詩

1、 王、孟山水田園詩的審美觀照方式

(1) 在游動中觀照

(2) 定點觀照

(3) 禪觀寂照

2、 王、孟山水田園詩的情景契合方式

「物」與「我」的關係進入到創作構思階段,便轉化為「景」與「情」的關係。

3、 王、孟山水田園詩形神會通的藝術

形:指山自然山水的形貌

神:一指自然山水本身的個性;二是指詩人的精神個性和精神感情。

(三) 盛唐其他詩人的山水詩

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

三、 盛唐邊塞詩

(一) 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

1、 盛唐強盛的國力和高昂的時代精神激勵著一代士大夫文人積極投入建功立業的實踐

2、 邊塞戰爭的頻繁和朝廷對軍功的獎勵

3、 幕府的建制和邊帥招募文士

4、 文人對功名的渴求和對軍旅生活的實際感受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

5、 對邊塞詩創作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二) 盛唐邊塞詩人及其作品

高適、岑參、王昌齡(七絕成就最高)、王之渙、李頎、王翰、崔顥

第四章李白

一、 李白生平簡介

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

(一)23歲以前在蜀中生活階段

(二)24歲至41歲以湖北安陸為中心的第一次漫遊階段

(三)42歲至45歲,應召入長安,三年供奉翰林階段

(四)45歲至55歲,以梁園為中心的十年重新漫遊階段

(五)56歲至63歲,從「安史之亂」參加永王李璘幕府直至去世

二、 李白的思想個性與詩歌的思想內容

(一) 李白在詩歌中表達了建立蓋世奇勳的強烈願望和「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也表達了對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負。

(二) 李白在詩歌中抒發了理想被壓抑的苦悶和悲憤,高揚個性的自由解放。

(三) 李白在詩歌中抒寫了真摯深厚的友情。

(四) 李白在詩歌中揭露了現實的黑暗,表達了對民生的關懷。

(五) 李白在詩歌中謳歌大自然,並在山水景物中寄寓了自己的精神個性。

三、 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 李白在詩歌創作中常以理想「虛化」現實。

(二) 李白總是帶著詩人的激情支配客觀事象,以情造情。

(三) 捨棄具體細微的物象描繪,從大處著筆勾勒出事物的神韻。

(四) 完全敞開情懷,採用爆發式的抒情方式,活脫脫地表現自己的精神個性。

四、 李白及其詩歌對後世的影響

(一) 李白慷慨自負、傲視權貴、任心使氣的精神個性為歷代士夫文人所激賞。

(二) 李白詩思敏捷,天才橫放,令歷代士夫文人折服。

(三) 李白詩歌天真自然的審美情趣為後世文人所推崇。

第五章杜甫

一、 杜甫的生平與創作

杜甫,字子美。

(一)35歲以前的讀書階段

(二)35歲至44歲長安十年蹉跎的階段

(三)45歲到48歲陷賊與為官階段

(四)49歲至59歲漂泊西南階段

二、 杜甫的「奉儒守官」思想及其詩歌內容

(一) 奉行儒家的政治倫理,捨身輔佐仁君的思想情懷。

(二) 表現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

(三) 以儒家的仁政理想為標準來批評時弊。

(四) 描寫日常生活、寫景抒懷、詠物懷古、贈友懷人、論詩評畫。

縱觀李白與杜甫的詩歌,可以發現,李白過高地估計自己,他對社會整體形勢的孤寂是錯誤的;杜甫特殊的遭遇使他能正視現實,但對社會仍然缺乏深入的本質的理解。李白的人和心靈都生活在自我描繪的理想世界裡;杜甫的人生活在現實世界裡,心靈卻生活在歷代儒者所描繪的理想聖世中。李白好高騖遠,杜甫也不切實際。

他們都是用詩人的氣質來理解政治,帶著審美的情調來關照生活。他們都以赤子之心真誠地對待生活,雖然他們在政治上未能顯達,但是在文學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 杜甫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 通過描述某些事件來呈現社會歷史的整體風貌。

(二) 因敘生感,因感生議,感事與寫意有機地相結合。

1、 因事生感,推己及人及世

2、 寓感於敘

3、 因事生感,有時感嘆不足,便由感事轉入論事,直接地表述意見

(三) 創造性地運用百轉千迴、反覆詠歎的抒情方式來抒寫內心複雜、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懷,形成了以沉鬱頓挫為主導的藝術風格。

四、 杜甫在詩史上的地位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一) 在審美意識的層面,杜詩成為儒家正統詩學的典範。

(二) 杜甫繼承了古體詩的創作成果,在詩歌體制方面開創了「即事命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直接成為中唐樂府詩的先聲。

(三) 杜甫以寫詩為祖業的事業,認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題》),十分注重藝術錘煉,對後世詩壇影響深遠。

1. 煉字

2. 鍊句

3. 煉章

第六章中唐詩歌

大曆、貞元的詩歌創作大致呈現三大傾向:

1. 以「大曆『十大才子』」為代表的有意繞過杜甫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道路,以著重抒寫一己身世遭際情感意趣的創作傾向,逃避現實,追求個人安逸,而成為大曆詩歌創作的主流。

2. 以劉長卿、韋應物為代表的直接繼承王、孟山水田園詩清麗淡遠的美學追求,緣情體物,直接影響了柳宗元。

3. 以元結、顧況、戴叔倫等人為代表的繼承陳子昂的風雅興寄和杜甫的感事寫意,崇尚雅正的創作傾向,開元稹、白居易的政治諷喻詩的先河。

一、 大曆「十大才子」

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瑋、夏侯審

特色:風格清空疏淡,造語圓熟妥帖,音韻協暢流利,工於白描,注重形式技巧,擅長律詩絕句,他們模仿盛唐詩歌的意境,卻沒有盛唐詩歌的氣骨,總體上缺乏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二、 劉長卿與韋應物

劉長卿寫作傾向:

1. 表現為用表情詞來傳達內心的情緒體驗

2. 表現為以速寫式的白描勾勒景色,畫中顯意,畫外見情。

韋應物寫作特點:

1. 頗近興諷。

2. 自成高雅閒淡的詩風。

三、 韓、孟詩派

韓、孟詩派的主要詩人有賈島、李賀、盧仝、馬異、劉叉等人。他們是一批執著於藝術創造和追求審美奇趣的詩人,直接繼承杜詩的寫意,把屈原《離騷》以來緣情抒憤的傳統和對作文的命意、筆法的借鑑結合起來,確認了自己的「不平則鳴」的寫意道路,以個體矯情越俗的意趣代替了杜詩維護社會整體和諧的意旨,化胸中的塊壘為奇思幻境,形成了追新逐奇、趨險入怪的詩風。

(一)韓愈

1.韓愈的生平

2.韓愈詩歌創作的指導思想:以文寫詩

3.韓愈的奇險

首先表現為以「險語」、「高詞」來運奇思、造奇境,抒寫矯情越俗的意趣。其次表現為以「文從字順各識職」

(二)孟郊

孟郊詩歌的「深奇」,具體表現在思奇和語奇兩個方面。

(三)賈島郊寒島瘦

(四)李賀

四、 劉禹錫和柳宗元

劉禹錫詩有三大特點:

1. 托物言志,抒寫自己頑強不屈的政治情操,諷刺陷害革新派的政治小丑。

2. 借古諷今,抒寫歷史興亡的感嘆,用暗示對統治者示以警戒。

3. 抒寫對宇宙人生新老交替規律的深刻領悟,充滿哲理意味。

柳宗元以抒寫自己仕宦沉浮的遭際、自持高潔的理想情懷和思親念友的詩歌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具體來說有兩點:

1. 以感嘆的語調,運用數字進行高度的藝術概況,呈現一種渾厚之美。

2. 善於通過景物環境的渲染來烘托心緒,呈現為一種沉雄餓美。

五、 元結與大曆、貞元其他詩人

第七章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

一、 白居易、元稹的新樂府詩論

在唐代詩人中,能從理論上比較系統地強調詩歌的歷史使命的有三位,他們是初唐的陳子昂和中唐的白居易、元稹。

「新樂府」一詞出自白居易的《新樂府序》。「新樂府」的理論主張是:

1. 強調端正詩歌創作的方向。

2. 強調恢復古樂府的「寫實」傳統。

3. 強調恢復《毛詩序》風雅比興的美刺傳統。

二、 白居易的詩歌創作

(一) 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作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白居易一生兼有儒、道、佛三家思想,他的一生以44歲貶江州司馬為界,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他「志在兼濟」的思想佔主導地位,積極進取,是一名有風骨敢於直言的諫官。後期,他在政治上屢受挫折,「行在獨善」的思想佔了上風,閒適而居,歸心向佛。

(二) 白居易的諷喻詩

1. 白居易的諷喻詩在思想內容上主要有三大特點:

(1)「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2)揭露弊政,諷刺統治階級的荒樂。

(3)諷刺窮兵黷武和邊將的欺世盜名。

2.白居易的諷喻詩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主要有五大特色:

(1)因事立題,主體專一明確。

(2)採用敘議相結合的寫法。

湖南師大唐宋文學史考點總結

陳子昂的文學地位 1 陳子昂上承建安,下啟盛唐,對初盛唐之際唐詩革新有很大功績。2 以其進步 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樸 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3 其散文雖然還夾雜一部分駢偶語句,但大體上質樸疏朗,接近先秦兩漢的古文,改變了唐代初期的文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前驅者。王維詩歌的主要內容...

宋元文學史

第三部分宋元文學試題題庫 一 名詞解釋 1.西昆體2.晚唐體3.香山派4.江西詩派5.豪放派6.婉約派7.中興四大詩人8.誠齋體9.四靈詩派10 江湖詩人11 散曲12 詞牌13 科範14 套數15 話本16 入話17 詩話18 南戲19 元末四大南戲20 元曲四大家21 套曲22 董西廂 23 錄...

古代文學史

第一編先秦文學練習 第一章上古文學 一 基本知識 1 上古歌謠 上古時期的民歌 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我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 抒發感情 促進生產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生的,是出現最早的文學樣式。按題材內容,可分為勞動歌謠 祭祀歌謠 圖騰歌謠 婚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