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國文學史》與《中國文學史新著》文學書寫的比較

2023-01-02 00:54:05 字數 1222 閱讀 2387

《劍橋中國文學史》與《中國文學史新著》文學史書寫的比較按編者的話,《劍橋中國文學史》是寫給普通英語大眾看的,因此在書寫時盡量以敘事的方式來寫,將它寫成了一本連貫的可通讀的文學史。《劍橋中國文學史》作為通史來說,沒有採用按文體分類的編排方式,而是按照了時間先後的順序來編排。以2023年為分界,分為上下兩卷。

這一點,與《中國文學史新著》大體相同。《劍橋中國文學史》從中國文學的開端一直寫到2023年;《中國文學史新著》則打破了此前中國同類著述主要按照朝代論述文學史的慣例,將先秦至2023年的中國文學分為上古文學、中世文學、近世文學三個階段,其中中世文學又分為發軔、拓展、分化三期,近世文學又分為萌生、受挫、復興、徘徊、嬗變五期。

《劍橋中國文學史》的書寫初衷是編出一部針對普通英語大眾的中國文學通史。《劍橋中國文學史》的創新之處在於對前人未關注的諸如作者個人與集群、書本的印刷與成品、文學史的受眾和接受程度等問題傾注了先人一步的關注。相對於傳統文學史傾向於對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分析,它更重視運用馬克斯主義理論,重視物質文化發展對文學的影響;相對於傳統文學史對作家個體的強烈關注,它則更注重文學史的有機整體性,同時增加了對一些文學傾向和潮流的梳理;相對於傳統文學史慣於用政治解釋文學,它則不將文學史與政治史完全重合,而是更強調文學、文化的歷史自主性。

此外,該書英文版還一直寫到了21世紀,更是**了今年來的華人網路文學現象,這在目前面世的關於中國文學史的書中還未有人涉及過,「本書可謂早鳥先鳴,開啟了此一最新的研究領域。」該書編者孫康宜說。

《中國文學史新著》寫作的初衷是對在極「左」的思想影響下長期流行的文學史模式進行突破,更要對文學發展過程的內在聯絡進行清晰地描述。而在創作過程中編者始終堅持「人性發展是文學發展的內在動力」,因而將文學史對文學作品的關注轉移到對人的關注上來。魯迅在《且介亭雜文·《草腳鞋》小引》中提到「文學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這是有先見之明的,揭示了從2023年到2023年的新文學的基本精神就是「追求人性的解放」。

《中國文學史新著》嚴正了某些學者的「這種追求人性解放的文學僅僅是受西方文化影響下的產物」的觀點,堅持了人性發展是文學發展內在的牽引力。有必要提到一點,該書的主編張培恆先生在籌備下卷的時候罹患癌症,但是在耽誤了十年後重新書寫該書的時候,仍然堅持了他的基本寫作原則——文學的發展與人性的發展同步;同時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盡可能顯現中國文學的前現代期所出現的與現代文學相同的部分極其歷史淵源。

因此「人性的發展是文學發展的動力」成為全書的靈魂。該書的第二個突破之處是對偏重於思想內容的論述增加具有藝術特色的分析。另外,關於分期的創新,是將文學發展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的,能夠較好地演示文學發展的演變。

中國文學史 一

中國文學史 一 期末複習資料 一 客觀題 選擇部分 單項 多項 考核知識點 詩經 的編訂,參見p55 附1.1.1 考核知識點解釋 詩經 的編集,在先秦古籍中沒有明確記載。歷史上有廣泛影響的有采詩說 獻詩說 刪詩說等。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 三百五篇 但...

中國文學史常識

鄴下詩人 鄴下文人集團 東漢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學家,如曹操 曹丕 曹植 王粲 劉楨 陳琳 徐幹 蔡文姬 邯鄲淳等,他們聚集在銅雀台,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襟,慷慨任氣,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閔時悼亂,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悲慘生活,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乙個高潮。由於其時正是漢獻帝建安年代...

中國文學史終極版

1 建安文學 建安風骨 關於建安文學。時間範圍 自漢獻帝初平元年至魏明帝太和末,即曹氏三祖時代。建安風骨 指漢魏之際曹氏父子 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的俊爽剛健風格。繼承了漢樂府民歌 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 建安風骨 的獨特風格 基本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