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期末試卷 大題和答案

2022-11-21 01:30:09 字數 3706 閱讀 7140

一、填空題(每空1分)

二、單選題(每空1分)

注:1、一、二題共32分;

2、單選題a卷6題有三個空,每空1分。

三、詩詞名篇默寫(每小題8分,共16分)

一詩一詞

詩歌:李商隱

詞:柳永《望海潮》、《雨霖鈴》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唐傳奇:

唐傳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

作者大多以記、傳名篇,以史家筆法,傳奇聞異事。

唐傳奇的出現與興盛,標誌著我國文言**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

唐傳奇的代表作有:無名氏的《補江總白猿傳》、陳玄祐的《離魂記》、李朝威的《柳毅傳》、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杜光庭的《虯髯客傳》,等等。(後面的代表作家作品至少要寫3個)

2、唐代的古文運動

唐代古文運動是指發生在唐代德宗貞元到憲宗元和大約二三十年間的一次文體革命。

其指導思想是「文以明道」說 ,要求用散文闡明儒家之道的基本宗旨,擺脫駢儷體裁的束縛,使文章的形式更好地為內容服務。

古文運動的實質不僅是一場文學革新運動(文體、文風、文學語言),更是一場儒學復興運動。

領導者是韓愈和柳宗元,參與者很多,有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眾多士人,一時作手如雲,聲勢大震。這場古文運動,目標明確,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創作實績,形成了很大的聲勢,對駢文有壓倒的優勢,並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3、杜牧詩的風格和藝術特點

風格:豪邁、爽快、明朗、勁健

藝術特點:

1、其詩立意高遠,內容充實。

2、重立意的同時,也注意對文采和情韻的追求。這一點承襲晚唐柔靡詩風,重文采和情韻。

3、豪邁不羈和情思纏綿相結合、清麗俊爽而又綽約含蓄是其詩藝術上的主要特色。

4、花間詞派

花間詞派是晚唐五代奉溫庭筠為鼻祖而進行詞的創作的乙個文人詞派。

後蜀趙崇祚編成《花間集》十卷,選錄18位「詩客曲子詞」,凡500首。

《花間集》是最早的文人詞總集。它集中代表了詞在格律方面的規範化,標誌著在文辭、風格、意境上詞性特徵的進一步確立,奠定了以後詞體發展的基礎。

花間詞的代表詞人:溫庭筠、韋莊

花間詞的目的(功能):供歌筵酒席演唱的側豔之詞

花間詞的內容:男女情愛

花間詞的風格:文采繁華、輕柔艷麗;崇尚雕飾,追求婉媚,脂香粉膩。

5、詞產生的原因(每點1.5分,共6分)

1、決定作用:燕樂的興起。

2、商品經濟發展,城市文化發達是詞產生的土壤。

3、詩體演變的結果:五七言詩繁榮。

4、酒令著辭:詞的興起,以及某些具體格律和修辭特徵的形成,還與酒令著辭有關。

6、「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傳奇短篇**集及擬話本集的合稱。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

「二拍」則是中國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作者凌蒙初。 「三言二拍」是中國古代白話短篇**最高成就的代表。

五、論述題(共1題,28分)

(一)結合作品論述蘇軾對詞的發展貢獻。(a卷,此題28分)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

1、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蘇軾從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

2、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

「自是一家」的內涵: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其文如其為人」,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

3、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

①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拓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變革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抒情懷抱和人格個性。如《江神子·密州出獵》分析兩句。

②蘇詞中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如《定風波》分析兩句。

③蘇詩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

蘇軾不僅在詞中大力描繪了作者日常交際、閒居讀書及躬耕、射獵、遊覽等生活場景,而且進一步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寫景色,分析兩句;《浣溪沙》五首寫日常生活。

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位,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中心的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公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

4、「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這在蘇詞中主要表現為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

①題序:蘇軾賦予了詞的題序以新的功能。

a、有些題序交代詞的創作動機和緣起,以確定詞中所抒情感的指向。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分析兩句。

b、另有一些題序與詞本文在內容上有互補作用。題序紀事,詞抒情。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有了詞題和詞序,既便於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作緣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詞的審美內涵。

②在詞中大量用典,也始於蘇軾。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沈婉的抒情方法。如《江神子·密州出獵》中用了孫權射虎和馮唐故事。

蘇詞大量運用題序和典故,豐富和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對後來詞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5、新的詞風——豪放詞:奔放豪邁、傾蕩磊落如天風海雨般的新風格。

分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至少兩三句。

(二)北宋古文運動對唐代古文運動的發展和繼承(b卷,此題28分)

宋代散文沿著唐代散文的道路而發展,最終的成就卻超過了唐文。

宋代散文作家的陣容比唐代更為壯大。後人有「唐宋八大家」之說,而八位古文作家中有六人出於宋代。而且北宋的王禹偁、范仲淹、晁補之、李格非、李廌,南宋的胡銓、陸游、呂祖謙、朱熹、陳亮等人,也都堪稱散文名家。

(北宋南宋各寫兩人)

發展和繼承:

1、宋代作家吸取了唐代古文的經驗和教訓,使古文更加健康地發展。宋代作家清醒地看到了唐代古文的得失,於是歐陽修等人既採取古文作為主要的文體,又反對追求古奧而造成的險怪艱澀,從而為宋代古文的發展開闢了正確的道路。

2、宋代散文的文體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歐、蘇等人並不絕對摒棄駢文,他們的古文注意吸收駢文在辭采、聲調等方面的長處,以構築古文的節奏韻律之美。同時,他們又借鑑古文手法,對駢文進行改造,創造出參用散體單行的四六和文賦。

這樣,古文和駢文經過取長補短而各自獲得了新的活力。此外,宋代散文中還出現了獨具一格的筆記文。這種文體長短不拘,輕鬆活潑,是古文文體解放的重要標誌。

3、議論、敘事、抒情三種功能更加完善,而且融為一體,使散文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更好地結合起來。宋代的政**和學術**特別發達,從王安石、曾鞏到胡銓、呂祖謙,散文的議**能臻於完善。以歐、蘇為代表的作家則更加注意三種功能的融合,加強了散文的抒情性質和文學意味。

比如歐陽修的史論在議論中滲入強烈的感**彩,蘇軾的亭台記把敘事與議論結合得天衣無縫。《秋聲賦》、《赤壁賦》等散文名篇更堪稱典範。在這些作品中,散文的各種功能已水**融,且具有詩的意境,成為名副其實的美文。

4、宋代散文的風格豐富多彩,幾位大家各具鮮明的藝術個性。就整體傾向而言,宋文的風格是趨於平易暢達、簡潔明快,從而在韓文之雄辯、柳文之峻切之外開闢出新的藝術境界。就美學價值而言,宋文與唐文並無高下之分。

宋文的風格變化,主要是朝著更加自然、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向發展。這種文從字順、如行雲流水的散文,顯然更切於實用,也更易為作者和讀者所接受。從宋代開始,古文成為用途最廣的散文文體,以古文為主、駢文為輔的文體格局得以確立,曆元、明、清諸代而沒有變化。

中國文學史 一

中國文學史 一 期末複習資料 一 客觀題 選擇部分 單項 多項 考核知識點 詩經 的編訂,參見p55 附1.1.1 考核知識點解釋 詩經 的編集,在先秦古籍中沒有明確記載。歷史上有廣泛影響的有采詩說 獻詩說 刪詩說等。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 三百五篇 但...

中國文學史常識

鄴下詩人 鄴下文人集團 東漢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學家,如曹操 曹丕 曹植 王粲 劉楨 陳琳 徐幹 蔡文姬 邯鄲淳等,他們聚集在銅雀台,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襟,慷慨任氣,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閔時悼亂,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悲慘生活,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乙個高潮。由於其時正是漢獻帝建安年代...

《劍橋中國文學史》與《中國文學史新著》文學書寫的比較

劍橋中國文學史 與 中國文學史新著 文學史書寫的比較按編者的話,劍橋中國文學史 是寫給普通英語大眾看的,因此在書寫時盡量以敘事的方式來寫,將它寫成了一本連貫的可通讀的文學史。劍橋中國文學史 作為通史來說,沒有採用按文體分類的編排方式,而是按照了時間先後的順序來編排。以1375年為分界,分為上下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