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考題總結

2021-10-22 00:02:25 字數 5031 閱讀 4163

一自然觀創立的歷史必然性

答: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創立

(十八世紀下半葉—十九世紀下半葉)

思想淵源:古希臘哲學、德國古典哲學。古典希臘哲學的影響在很多方面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

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後世所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教神學、穆斯林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都可見得到。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資產階級哲學。創始人為康德,他十分重視自然科學的研究。

黑格爾為集大成者,更加徹底批判了形上學自然觀,提出了唯心辯證法的自然觀。在哲學發展史上,他第一次系統論述了辯證法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內容。費爾巴哈為最後的代表。。

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之一。德國古典哲學是工業革命時期歐洲哲學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了包括認識論、本體論、倫理學、美學、法哲學、歷史哲學以及政治哲學等領域的各種重大問題和範疇,標誌著近代西方哲學向現代西方哲學的過渡。

社會條件: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時期

科學基礎:1、近代科學技術獲得全面發展2、方法:以綜合方法為主。

綜合則是把事物的部分或不同的事物結合為整體。近代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 1、天文學:康德-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2、地質學:

賴爾的地質漸變論3、物理學: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和電磁 2023年奧斯忒發現了電流產生的磁效應。2023年,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

4、化學: 尿素的人工合成、原子--分子論、元素週期律的建立5、生物學;2023年—2023年,施萊登,施旺分別提出了植物、動物細胞學說。和生物演化論。

2023年《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自然科學的重大發現,引起自然觀的革命,形上學的自然觀的基礎動搖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開始形成。恩格斯概括總結了這些自然科學的成就在《自然辯證法》和《反杜林論》中第一次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這在自然觀的發展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恩格斯對自然歷史觀的貢獻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應用近代科學發展的大量事例論證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代替形上學自然觀的歷史必然性,闡明了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關聯及由低階向高階轉化的思想。恩格斯論證了自然界的辯證性質,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聯絡和相互作用,強調「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終極原因」,指明自然界是乙個由低階向高階不斷發展的過程。在該書中,恩格斯還論證了自然科學與哲學的關係,討論了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的區別和聯絡,分析了假說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並強調了勞動在猿轉變為人的過程中的決定作用,提出了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等重要思想。

恩格斯的關於自然辯證法的思想與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分別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自然科學觀和社會歷史觀。《自然辯證法》從最低階的運動形式一直論述到人及人類社會的產生,從而與唯物史觀銜接起來,構成乙個完整的哲學體系。

恩格斯自然歷史觀的最大貢獻,在於他批判地吸收和繼承了前人在哲學和自然科學,尤其是宇宙學、生物學方面的成果,立足於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基本立場與方法,建立起乙個有別於一切唯心主義、形上學、經驗方義和宗教神學的自然體系。這一體系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統一性的前提,但世界的統一性並不在於存在;物質世界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宇宙是乙個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是乙個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整體系統;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歷史中抽象出來的自然界的實在的發展規律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完整地提出了辯證法的三個規律:

"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的歷史中被概括出來的。辯證法的規律不是別的,正是歷史發展的這兩個方面和思維本身的最一般的規律。他們可以簡化為下面三個規律:

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的否定的規律。"

上述三個辯證法的規律,適合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當然,也是辯證自然觀的三個規律:

1. 對立統一規律。自然界、社會、思維領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內在矛盾性,事物內部矛盾雙方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

2. 質量互變規律。一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聯絡和相互轉化的。

事物由內部矛盾所引起的發展,是通過由量變到質變和由質變到量變的轉化過程,以及通過量變和質變的迴圈往復,不斷產生新質的辯證運動來實現的。

3. 否定之否定規律。一切事物自身發展的整個過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諸環節構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過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矛盾的解決形式。

綜上所述,恩格斯對自然界歷史觀的貢獻:

1.分析了自然界歷史觀產生的科學前提;

2.概括了自然界歷史觀的基本觀點;

3.描繪了自然發展史的辯證圖景

三.怎樣認識自然界的特性

1自然界的物質性(

一、自然界的客觀性

二、自然界的多樣性

三、自然界的統一性)2.自然界的系統性(系統是由若干相互聯絡與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

一、自然系統的一般特性

二、系統中的矛盾關係

三、自然系統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自然系統的一般特性.1、集合性(構成性)即系統是由要素構成的集合體。

2.結構性(相關性)即系統內各要素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性。 3、整體性(功能性)即系統具有其各要素單獨狀態下所不具備的新性質、新功能。

4.動態性(適應性) 即系統狀態的變動性。 1、自然系統的多樣性 2、自然系統的統一性.

三、自然系統的穩定性。自然系統的穩定性,是指自然系統對於漲落的不變性。1.普遍性 2、自發性3、相對性。3.自然界的層次性

一、自然層次的普遍性

二、自然層次的基本特性

三、自然層次的因果鏈和結合度.自然層次的普遍性.自然層次,是指自然界物質的系統、結構或運動形式具有的等級次序,是自然界系統中兩個相鄰「關節點」之間的同質部分。

自然層次的基本特性:1、質量、時空性自然界各層次都有對應的質量範圍、時空尺度。2、構成性低層次對高層次有構成性關係,即縱向聯絡。

3、相干性同一層次的系統之間存在著相干關係,即橫向聯絡。 4、間斷與連續的統一性自然層次既是連續的又是間斷的。5、無限性即自然層次是無限的。

自然界的規律性。

一、自然界演化的歷史性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

三、自然界演化的週期性

四、自然界演化的源泉性。

一、自然界演化的歷史性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2.天體的起源和演化 3.地球的起源與演化4.生命的起源和演化5、人類演化史

三、自然界演化的週期性

週期性是指自然界物質系統在沿時間軸的演化過程中向其出發點的復歸性。

1. 自然界演化週期的普遍性2. 自然界演化週期的多樣性自然界演化週期的多樣性

① 週期質的多樣性 ② 週期長短的多樣性③ 週期階段的多樣性

3. 自然界演化週期的無限性。

四、自然界演化的源泉性

1. 吸引與排斥的矛盾推動著非生物界的演化

吸引是指物質間的相互接近、結合和集聚。

排斥是指物質間的相互**、遠離和擴散。

2. 同化和異化的矛盾推動著生物界的演化

同化是指吸收物質和能量。

異化是指向環境排出物質和能量。

同化和異化的對立統一,構成生命的基本矛盾運動。

四、科學對社會的作用以及社會對科學技術的反作用

第一節科學技術的社會職能

一、協調人與自然的強大功能

二、推動社會變革的有力槓桿

三、推進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

四、推動民主的擴大、文化的繁榮、

教育的普及、道德水準的提高

一、協調人與自然的強大功能

1、科學的認識職能

2、技術的改造職能

3、科技的生產力職能

科學的認識職能

發現職能解釋職能預見職能技術的改造職能

利用自然

保護自然

創造人工自然

科技的生產力職能

① 提高勞動者素質

② 革新勞動工具 ③ 擴大勞動物件

二、科技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有力槓桿

1、導致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

2、促進生產關係的變革

3、推動上層建築的變革

三、推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1、物質生活的提高

2、勞動條件的改善

3、精神文明的進步(認識能力的提高、哲學觀念的變革、思維方式的進步)

第二節科學技術的社會條件

一、 社會經濟對科學技術的基礎作用

二、 社會政治對科學技術的制導作用

三、 哲學對科學技術的作用

二、 社會政治對科學技術的制導作用

1、政治制度對科技的作用

① 促進或延緩科學技術的發展

② 影響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規模和速度

③ 科技政策的中介作用

2、軍事戰爭對科技的特殊作用

① 刺激科學技術的發展

② 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

三、 哲學對科學技術的作用

1 科學研究離不開哲學的支配

2 不同的哲學對科學技術的影響不同

好的哲學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壞的哲學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

科技研究離不開哲學的支配

原因:首先因為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任何人包括自然科學工作者在處理某個問題時總是自覺不自覺的一一定世界觀和方**為指導。

其次因為自然科學是一種認識活動,既離不開客觀事實,也離不開理論思維。

1、生產實踐對科學技術的作用

① 為科學技術提供大量新的研究課題

② 為科學技術提供經驗材料和真理性標準

③ 為科學技術提供物質手段

2、社會經濟對科學技術的作用

① 為科學技術提供新的動力

② 為科學技術提供物質基礎

③ 是科學技術發展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一、 社會經濟對科學技術的基礎作用

1、生產實踐對科學技術的作用

2、社會經濟對科學技術的作用

五、歷史演進中的科學技術水平與自然觀形態適應

第一節自然觀的歷史演進

一、原始宗教自然觀原始宗教自然觀

(前三百萬年-前七世紀)

社會條件: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

科學基礎: 積累了關於自然界零散的知識

基本內容: 1、萬物有靈論和自然崇拜

2、圖騰崇拜和巫術

特點: 和原始宗教交織在一起

二、古代樸素自然觀古代樸素自然觀

(前七世紀—五世紀)

社會條件: 奴隸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

科學基礎: 1、古代自然科學形成

2、方法:直觀觀察方法。基本內容: 1、自然界是物質的;

自然辯證法

論亨利的科學方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多的科學家做出了偉大發現和發明,其中,約瑟夫 亨利也算是一位。亨利是美國十九世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和卓越的科學領導人,終生獻身於科學事業,歷時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大部分科學技術史書本中,亨利幾乎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看到的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麥克斯韋預言並證實了...

自然辯證法

第四章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1.如何理解科學的本質 客觀真實性 科學知識的客觀真理性,在於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堅持用物質世界自身來解釋物質世界,不承認超自然的 神秘的東西。科學事實 科學定律 科學假說 科學理論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學實踐為基礎,要經受科學實踐的反覆...

自然辯證法總結

1.辯證唯物主義創立的自然科學前提 1 星雲說 康德 拉普拉斯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 星雲說 2 地質 漸變論 賴爾提出了地質漸變論,以地球的緩慢變化這樣一種漸進作用,來說明整個地球 地球的表層以及地表上的動物和植物的變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變的結果。3 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邁爾 焦耳等人發現了能量守恆與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