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題總結

2021-10-12 22:32:10 字數 5391 閱讀 6205

1.有意義學習:是針對機械學習而言,指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的聯絡的過程。

2.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關於事物及其關係的知識,主要用於區別和辨別事物.

3.程式性知識:即操作性知識,是關於怎樣做的知識,是一種經過學習自動化了的關於行為步驟的知識。

4.策略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學習和如何思維的知識,即個體運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式性知識去學習,記憶,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5.成就動機:是指人們在完成任務中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即個體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樂意去做,並努力達到完美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

6.最近發展區:指現有的發展水平和在他人指導的情況下可以達到的較高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距。

7.學習風格:指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徵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

8.強化物:凡是能增強反應頻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強化物。

9.普雷馬克原則:又稱祖母的法則,即用高頻的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有效強化物。

10.負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了干擾或阻礙的作用,對另一種學習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11.正遷移:在學習的遷移中,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促進,助長的作用。

12.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夠有效處理特定任務的主觀評價,它與學習行為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13.概念同化:用下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習者呈現,讓他們利用已掌握概念來理解。

14.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的基礎學科之一,主要研究學校情景中的教與學的基本規律的科學,是一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的學科。

15、內部動機:是指誘因來自於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因素,即學生因對活動本身發生興趣而產生的動機。

16、相關研究:主要用於**變數之間的相關關係,並根據這種關係就研究物件的特徵和行為做出解釋和**。

17、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18、上位學習:

又稱總括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乙個比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產生的。遵循從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概括過程

19、替代強化: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強化而受到的強化。

20、符號學習: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把認知主義的觀點引進行為主義的學習聯結理論,改變了學習聯結理論把學習看成是盲目的、機械的錯誤觀點。學習不是簡單的機械的運動反應,而是學習「達到目的的符號」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21、發現學習:指給學生提供有關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發現知識,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學方法。

22、先行組織者:先於某個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引導性學習材料。

23、智力技能學習:指運用符號或概念與環境互動作用的能力的學習。

24、學習的頓悟說:這一學習理論主要代表是苛勒,所謂頓悟,就是領會到自己的動作和情境,特別是和目的物之間的關係。首先,學習不是簡單的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經路的聯結活動,而是頭腦裡主動積極地對情境進行組織的過程;其次學習過程這種直覺的重新組織,不是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而是突然的頓悟。

25、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認知心理學假定,人的認知結構是在觀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層次組織的。當學生原有的觀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於新學習的觀念時,新學習的觀念歸屬於舊知識而得到理解,新舊知識所構成的從屬關係。

26、特殊學習遷移:某一領域或課題的學習對學習另一領域或課題所產生的影響。

27、準備律: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學習者有準備而又給以活動就感到滿意,有準備而不活動則感到煩惱,學習者無準備而強制以活動也感到煩惱。

28、認知地圖:根據乙個典型的實驗即訓練小白鼠走迷宮到達食物箱,白鼠學會的不是簡單的、機械的反應動作,而是學習達到目的的符號及其所代表的意義,建立「符號完形」模式。

1.簡述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答:(1)強化的型別:強化分為一級強化和二級強化兩類。

一級強化滿足人和動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級強化是指任何乙個中性刺激與一級強化反覆結合後,自身獲得強化效力,可分為社會強化、信物和活動。同一物體對不同人而言,強化的效果會不同,甚至有可能截然相反。

(2)強化的程式:強化的程式指強化出現的時機和頻率。強化的程式可分為連續強化程式和斷續強化程式。

斷續強化程式又可分為間隔程式和比率程式。間隔程式是根據歷次強化之間的時間間隔而安排強化。比率程式是根據歷次強化之間學習者做出適當反應的數量而安排強化。

2.簡述班杜拉提出觀察學習的過程。

答: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包括注意、保持、複製和動機四個子過程。在注意過程中,觀察者注意並知覺榜樣情景的各個方面。

在保持過程中,觀察者記住從榜樣情景了解的行為,以表象和言語形式將它們在記憶中進行表徵,編碼與儲存。在複製過程中,觀察著將頭腦中有關榜樣情景的表象和符號概念轉為外顯的行為。在動機過程中,觀察者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刺激。

3.簡述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

答:(1)言語資訊的學習,指有關事物的名稱、時間、地點、定義以及特徵等方面的事實性資訊的學習。(2)智力技能的學習,指運用符號或概念與環境互動作用的能力的學習。

(3)認知策略的學習,指調控自己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等內部心理過程的技能的學習。(4)態度的學習,指影響個人對人、事和物採取行動的內部狀態。(5)動作技能的學習,指通過身體動作的質量的不斷改善而形成的整體動作模式的學習。

4.簡述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基本內容。

答: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是對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發展論的修正和完善。科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故事法考察兒童和青少年對一系列結構化得到的情景中的事實進行判斷和推理的情況。

根據調查將青少年道德認知發展分為三個水平:水平一:前習俗水平,著眼於行為的具體後果和自身利害關係來判斷是非,兒童無內在的道德標準,他們的判斷主要是看其能否使自己免於受罰或讓自己感到滿意。

水平二:習俗水平,以滿足社會**期望、遵循現行的社會準則和習俗、受到讚揚為道德判斷的依據。水平三:

後習俗水平,能夠依據自己選定並遵循的倫理原則和價值觀進行道德判斷,認為不違背多數人的意願、不損害多數人的幸福、不違背普遍的道德原則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行為。

5.簡述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1)對學習的看法。人本主義深信學習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實現過程,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強調無條件積極關注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2)對教育的看法。

人本主義認為教育與教學過程就是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3)人本主義的教學模式。a 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式。

b 開放課堂模式。。c 自由學習的教學模式。

6. 學生學習的特點有哪些?

(1) 主要掌握間接經驗,直接經驗的習得相對較少。學生的學習從現有的經驗、理論開始,同時補充以感性經驗。從總體上來說,學生對間接經驗的學習是主要的。

(2)學習的時間有限。學生的學習是在有計畫、有目的、有組織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習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並達到社會的要求,因而需要教師的指導。(3)學習具有一定的被動性。

當學生意識不到他當前的學習與將來生活實踐的關係時,就不願為學習付出更大努力。

7. 簡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的基本內容。

答: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夠有效處理特定任務的主觀評價,它與學習行為之間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響個體的努力程度,從而導致成績的好壞,而成績的好壞反過來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感。

同樣,環境和自我效能感也存在互動作用,教師的鼓勵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而學生的優越表現更促進了教師的積極教學行為。

8. 簡述奧蘇貝爾的認知-接受學習理論。

答: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有意義的學習。

有意義的學習是針對機械學習而言的,它是指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的聯絡的過程。(所謂實質性聯絡,是指新符號或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觀念能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有意義的符號、概念或命題建立內在聯絡,而不僅僅是字面上的聯絡。非人為的聯絡,是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們所理解的邏輯關係上的聯絡,而不是一種任意附加上去的聯絡。

)有意義學習可以分為三種型別:表徵學習,概念學和命題學習。(2)接受學習。

奧蘇貝爾認為學習應該是通過接受而發生,而不是通過發現。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的材料是經過仔細考慮的、有組織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學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這種強調接受學習的方法叫做接受學習。這種學習主要適合於年齡較大、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

9.簡述當代建構主義的知識觀。

答:(1)知識並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徵,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並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相反,它會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地被「革命」掉,並隨之出現新的假設。(2)知識並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中,我們並不是拿來使用,一用就靈,而是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創造。

(3)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具體個體之外,儘管我們通過語言符號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這些命題還得到了較普遍的認可,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者會對這些命題有同樣的理解,因為這些理解只能由個體學習者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這取決於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歷程。

10.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答:(1)學習材料的特點。學習材料作為學生的物件知識的主要**,對學習遷移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同的學習材料遷移的過程甚至結果都是不一樣的。(2)經驗的概括程度。

根據概括化理論,產生學習遷移的關鍵因素是學習者概括出了學習中的共同原理,或者掌握了概括化原理,這種經過概括的原理就能有效地遷移到新的學習中去,從而有效地指導實踐。

(3)對學習情境的理解。注意對情境中各種關係的理解,創設對知識應用有利得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原理去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等,在促進遷移過程中應該受到重視。(4)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

心理準備狀態時在學習或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對未來的學習或活動會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既可能是積極地,也可能是消極的。心理準備狀態在關於遷移的研究中討論比較多的是學習定勢。(5)認知結構的特點。

認知結構是人們過去對外界事物進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經驗所構成的觀念結構,其質量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影響解決問題是提取已有知識經驗的速度和準確性,影響學習的遷移。(6)學習策略的水平。學習策略對遷移的影響是相當廣泛的,其主要表現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對遷移的影響上。

11.簡述陳述性知識與程式性知識的不同表徵方式。

答: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關於事物及其關係的知識,主要用於區別和辨別事物。它主要是以命題和命題網路的形式進行表徵。

(1)命題。命題是資訊的基本單位,是陳述性知識的一種基本表徵形式。它比句子更為抽象。

它是將句子表徵為一組符號。它一般由兩個成分構成:關係和論題。

(2)命題網路。命題網路是基於語義網路提出來的。它是指任何兩個命題,如果他們具有共同成分,則可以通過這種共同成分而彼此聯絡起來。

許多彼此聯絡的命題組成命題網路。程式行知識,即操作性知識,是關於怎麼做的知識,是一種經過學習自動化了的關於行為步驟的知識,表現為資訊轉換活動中進行具體操作。它主要以生產式和生產式系統進行表徵。

(1)生產式。生產式是所謂條件——動作規則。乙個生產式就是乙個「如果……那麼……」規則。

當條件得到滿足時,動作就可以執行。(2)生產式系統。經過聯絡簡單的生產式可以組合成複雜的生產式系統。

這種生產式系統被認為是複雜技能的心理機制。生產式細聽通過許多子目標,控制生產式的流向。生產式系統並不需要乙個外在的監督系統,它的監控蘊藏於執行之中。

《教育心理學》導讀題

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述導讀題 1 教育心理學的定義?2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是什麼?五要素 三過程 3 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的作者 年代?我國第一本 教育心理學 教科書的作者 年代?第二章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1 心理發展的定義及特徵?2 童年期和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徵是什麼?3 關鍵期的定...

教育心理學 總結

18.技能 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19.學習策略 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母的有意義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方案。20.問題 是給定資訊和藥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1.問題解決 是指在具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卻不明確達到目標的途徑或方法,而運用一...

教育心理學總結

學科教育心理學 學習總結 學過學科教育心理學感觸頗深,其實教育心理學就是學與教這個過程方方面面規律的科學,主要包括兩方面特徵 教師的特徵和學生的特徵。兩個特徵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因為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執行者。只有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張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