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教學反思 4

2021-10-10 11:56:03 字數 4099 閱讀 4844

兆麟初級中學

李丹初中數學課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已經伴隨我們師生一段時間了,課改後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怎樣滿足學生的需要,是擺在所有數學老師面前的乙個難題,記得我們小學畢業時,必須通過考試擇優後,才能進入中學。而今天改變了很多,小學畢業不論成績的高低可以直接公升入中學,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之間成績的差異,由於起點不同,這給中學老師到來很大的問題。如何開展數學教學?

值得我們思考。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努力探求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

一、 一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初中學生性格特點鮮明,說他們成熟,有些時候不成熟;說他們不成熟,有些時候成熟。他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他們思維能力高速發展,對待問題時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想法又不一定成熟;原因是因為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基礎知識掌握得還不夠紮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地追求知識的傳授與灌輸,不要只注重於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應該是注重學生得學習過程,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創造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環境,要讓學生通過自願交流、主動合作、自主**來發現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使他們的思維得到迅速發展,經驗得到積累。

二、 培養並發展學生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在數學教學中不能單純地強化學生記憶數學知識,而應注重培養的能力。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控制者、主宰者,是學生創新的終結者,把學生當成了學習的機器,課堂上以講授知識為主,很少讓學生發言,練習和測試時只看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如何,根本不會考慮到學生能力的發展。學生對學到的知識也只是依樣畫葫蘆,不求甚解,只要能會做題即可,很少能弄明白原因,更別說靈活地運用知識。

這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真正地掌握知識,沒有把知識變成自己的,也就達不到學習的目的,沒有形成一定的能力。所以,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培養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

「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要比得到答案更重要。」愛因斯坦的話再次說明,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認識到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

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並以真誠的態度做以解答,在質疑----討論----解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展與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新的課改理念下,教師必需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讓他們成為課堂上的思想者,知識的構建者和收穫者。通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能力。

三、 要明確數學的教學目的

數學對我國現代化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學生只有意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之中,將數學知識以實際生活聯絡起來,才能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新的數學教學理念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更新教學理念,運用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進行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當面對基礎差距較大,參差不齊的學生時,怎樣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學是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種一刀切式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是不符合現代教育需求的,而教學中採取注入式教學和「題海」式戰術,更是不符合學生思維發展實際的強迫教學,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只有明確數學教育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每乙個學生都培養成數學家,只要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從而能夠積極主動探尋數學知識,最終得到不同的發展。

因此,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數學教學不再是教師的個人舞台,而是師生雙邊實現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舞台。在數學的課堂上,我會將學生按照他們的學習基礎、性格、表現能力、社交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考慮,分成小組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交流、合作、**來獲取數學知識,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教學觀念的昇華,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發展,作為數學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在更新中求發展,在更新中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教學中探索是創新教學的生命線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

數學的發展。數學學習中最可貴的就是培養學生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探索可以說是知識創新的先導。探索有了創新,也就意味著知識有了

創新。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探索創新呢?

一、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探索創新。

學生學習的過程,既是乙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乙個探索的過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但探索和創新活動無

疑需要問題的參與。「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由於探索總是與問題連

接在一起,問題既是探索的起點,又是探索的動力。因此,教師要有

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以疑點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從而引導學生在

問題的導引下主動**,獲取知識,增長能力。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引導學生的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絡,利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

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發現新規律,這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我在講「等差數列之和」時,課始,我讓學生隨意說出連續幾

個數相加時,看老師能不能算出得數,並讓兩名同學拿出計算器當場

驗證,結果正對。當同學們又高興又驚奇時,老師說:「這不是老師

的本領大,而是老師掌握了其中的規律,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

呢?」學生說:「想」。從而創設了展開教學的最佳情境。老師緊接著

問:「你們發現連加的幾個數有什麼特點?」學生觀察到都是相鄰的

發現它們之間的差是10學生的發現又有了乙個新突破,學生在知識

魅力的激發下,克服了乙個又乙個認知突破,主動投入到知識的發生、

發展、形成的過程中,嘗到了自己探索數學規律的樂趣。

二、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創新。

「思維從動作開始,兒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動作」,通過

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可以為學生創設乙個活動、

探索、思考的環境,使他們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要創設一

切條件,創設讓學生參與操作活動的環境,多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多

讓學生動手操作,多給學生一點自由。如:我在講全等三角形時,先讓學生動手在本上畫兩個三角形,在畫這兩個三角形時,最少滿足幾個條件就可以使你所畫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讓學生在「畫」中感知,在「畫」中領悟,在「畫」中發揮創造的潛力。

三、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探索創新。

討論學習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知識進

行廣泛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並通過學生相互合作,集思

廣益,逐漸完整地掌握某一知識。例如:我在講「有理數分類」時,

先出示了這樣一組數1、-2、9、-1.1、-20、12.5、0分小組讓學生給它們分類。

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熱烈的討論、進行歸類,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歸納使學生掌握有理數的分類。可見,討論是「互助自學」的體現,它能使學生在「互助」中樂意去探索、去發現、去學習知識,在「自學」中自覺去了解、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四、讓學生在開放性練習中探索創新。

開放性練習是指解題思路不一,能引起學生發散思維的或條件不

充分需要補充的一種練習。這樣的練習需要學生通過思考找出乙個或

幾個答案。開放性練習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間,使學

生在解題時探索問題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尋找數學模型,有助於學生

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聯絡學生的生活實

際,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並且盡可能讓練習豐富多彩,資訊呈現

多樣化,答案不標準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開放性的練習中養成獨

立探索的學習習慣。大膽地去探索對於學生練習過程中新穎的想法,

獨到的見解,教師還應給予鼓勵和表揚。

以上四點是我在課程改革中所體驗到的幾點不足經驗,數學教學

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新知,發現規律,學生只有經過自己的探

索,才能「知其然」並且「知其所以然」,學生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懂得公式的意義,掌握公式的應用,而且通過探求若干公式的應用,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初中數學課中反思性教學

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水平,就必須勤學習,常反思,多積累,使自己成為學者型的教師。教師只有迅速培養反思意識,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學,不斷反思,敢於反思,及時反思,長期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斷聰明起來,成長起來。一 課前反思 課前反思,包括每課上課前對教材內容的選取與捨棄 補充與延伸,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對教...

如何上好初中數學課教學反思

4 我最怕遇到這種 意外 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4.文獻資料 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理論,我們能夠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作出解釋 能夠對存在與現象背後的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能夠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學經驗 能夠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學決策。閱讀數學教學理論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

初中數學課改反思

初中數學課改反思 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的課改實驗教材綜合性增強,實踐 操作性的內容增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用新教材,如何引導學生去學成為關鍵。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所改進,充分考慮學生的好奇心和榮譽感,鼓勵學生多討論多參與,讓學生有機會講述自己的見解,教師有 度 的進行課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