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成長郭淑珍

2021-09-19 19:02:38 字數 3025 閱讀 7369

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

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郭淑珍俗話說得好,「好父母勝過教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由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嚴重脫節,導致教育的不和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學習能力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呢?

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裡卻成了「小霸王」?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1、家庭教育的現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教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兩天。

現狀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頗我們通過深入分析、研究家長的心態和行為後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一)"不吃虧"型。

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遭遇",用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孩子在幼兒園,在小學一旦受到委屈,家長就會教育孩子:誰打你,你就打誰,你打不過就去告老師。

家長從不去深入調查到底問題出在誰身上?如何妥善解決?從來想不到一旦解決不好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不良影響?。

(二)只重視學習成績型:具體表現在:其

一、重視分數。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

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於讓孩子幹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三是擔心孩子做學習以外的事耽誤學習時間。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裡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幾天都沒有笑容。

其二、捨得物質投資投資,忽略親身體驗孩子的生活。比如我有乙個女鄰居對孩子要求極為嚴格,孩子穿的衣服必須一塵不染,一旦弄髒了無論什麼理由都得暴打一頓,孩子長到六年級了從不幹任何家務活,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考不好要挨打,做錯事要挨打,幹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還要挨打,長此以往,孩子性格內向,不會關心人,不會與人交流溝通。現在工作了,也不給家裡人打**,即便打**也是蜻蜓點水,草草幾句。

還有不少家長在物質上非常重視,給孩子買最貴最漂亮的衣服,而自己一件衣服穿很多年,一切圍著孩子轉,孩子的自私心理就這麼形成了,另一類家長為子女請家教、買各類參考書、或者親自輔導,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乙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的分數。忽視孩子的責任心的培養,及生活能力的培養。(二)「順其自然」型。

這是邊遠農村家長教育孩子的主流,因為自身的價值觀及能力的大小而不得不採取的教育方法。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事業,忙生計而無暇顧及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有親歷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對自己的孩子不了解,一旦有問題就拳腳相加,棍棒教育,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具體表現為:

其一、「寄養」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於外公、外婆等「隔代人」。或親屬及保姆,自己很少或幾乎不與孩子心理溝通,而長輩們幾乎都是圍著孩子的「衣食住行」為中心的保姆式的教養方式,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嫉妒心強;自私爭強好勝,缺乏責任感。

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其

二、「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而自身缺少家庭教育方法,因為家長與孩子缺少建立平衡的家庭關係,導致孩子缺乏心理的指導師,引路人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不服管教。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對待孩子「嚴」而出「格」。他們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謂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長教育孩子「嚴」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如「頂嘴」、「自私」、「不招呼客人」、「孝敬老人」等等行為,有的家長往往放鬆對孩子的嚴格要求。

長此以往,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行為,家長一旦醒悟,招數使盡亦束手無策。

2、社會現狀: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學生的物質佔有慾在增強,攀比心理與日俱增:孩子的表現差強人意現實生活中的孩子,由於受家庭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了種種令人擔憂的「怪圈」。

「怪圈」之

一、崇拜金錢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對金錢已越來越渴望。在學生的口袋裡,或多或少裝有零花錢。據調查,半數以上的學生擁有個人存款,少則幾百,學生手中有了錢,請吃零食、贈送禮物、的現象隨之出現;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與「崇拜金錢」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絡。

「怪圈」之二:浪費錢物我們通過調查後發現,學生經濟收益的主要**渠道有:(1)測驗考試成績「達標」後的「獎金」;(2)替家長買東西時剩餘的「零鈔碎票」;(3)壓歲錢(4)個體經營者的孩子在假期勤工儉學,做生意。

(5)親戚朋友贈送的錢物……在學生眼裡,這一切全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因而浪費錢物的現象十分嚴重。他們可以隨意浪費食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文具,衣服鞋帽不時髦新潮就打入「冷宮」。學校門口的地攤,其熱鬧程度並不亞於集貿市場。

學校拾到的各種衣物,極少有學生前去認領。「怪圈」之三:享樂攀比,有個六年級的學生,父母是做生意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可是這個學生的身高卻只有小學二三年級的的身高,這個學生特別挑食,幾乎從不在家吃飯,每餐必上館子去吃飯,零食不離口,我問這一學生,你每天花錢,錢從哪兒來?

他回答:每天我都問我媽要錢,理由是買本子,本子是一元錢,我媽給我五元,另外我的姑姑,姨姨也常給我錢,所以我不缺錢。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壞習慣,不自覺地培養了孩子的享樂心理。

有的學生對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細營養,穿的要新潮用的要新奇漂亮。怪圈「之四」:

唯我獨尊有的學生在家裡對父母的稱謂已用「喂」來代替。不能不說他不愛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說他不尊敬自己的長輩,也許,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許他(她)更愛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在學生**現的種種「怪圈」,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汙染著學生的心靈。

消除「怪圈」,亟待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和幫助。

正常交往共同進步

1 早戀引發的跳樓事件 今年的四月,在安徽省某中學,發生了令人心驚肉跳的事件。初一8班的女生江雯跳樓自殺了。原因是她與鄰班的一位男生發生了戀愛關係。但不久,江雯又發現那男生又另有新歡了,江雯很痛苦,決定 用自己生命挽回她的愛人,希望她的愛人抱著她的身體哭泣 引遺書原話 於是,在乙個陽光燦爛的早晨,江...

自我修正,共同進步

2 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問題或困難,主動想辦法採取措施,結果往往高效,積極和樂觀也是相輔相成的。調整心態首先要弄清個人和工作的關係,我一直認為,工作大多是為自己幹的,應當認真對待。工作有兩個目的,一是掙錢養家餬口,二是通過工作積累經驗,學習體會,充實自己,繼而有更好的發展或工作機會。踏踏木門...

讓同桌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

摘要 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交流往往表現為小組的合作學習,而忽視了同桌的合作學習。事實上,同桌是無處不在的 小老師 同桌間的合作因為學生交往的範圍較小,在課堂教學中組織的時間不長而更容易操作,是最便於組織的合作學習模式,更有利於實現 兵教兵 有利於同桌的共同進步。關鍵詞 案例 同桌 合作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