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海安縣07 08學年度期末聯考高一語文試卷

2021-09-14 02:18:48 字數 3659 閱讀 5863

如皋市海安縣07-08學年度期末聯考

高一語文試卷

2008.1

(滿分:160分,答卷時間150分鐘)

一、文學類文字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生命中的土地

黃安祥①提及東坡,我們常常會產生這樣的聯想:一葉在大江中自由遊弋的小舟,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再或是乙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但實際上,東坡,這個已在民族記憶深處烙下深深印記的名詞,它與我們浪漫的想像竟是那麼的遙遠。

②貶居黃州的次年,在友人馬夢得的幫助下,蘇軾請得了一塊荒地,開始了他的田間生活。據陸游《入蜀記》:「自州門而東,崗壟高下,至東坡則地勢平曠開豁,東起一壟頗高。

」由此,「東坡」便以其質樸的面目走進了蘇軾的生活,也走進了民族的記憶——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貧瘠荒涼的土地。

③在中國古代歷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詩人並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後依然能走進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蘇軾是當中一位。雖然我們很難想像那雙拿慣了紙筆的雙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鋤頭的,但我們確實可以從詩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參加了生產勞動。

《東坡八首》記載了一幅幅清晰的畫面:「崎嶇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④黃州五年,是蘇軾人生旅程中最淒涼、最痛苦,也是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蘇軾為自己找到了一條出路,找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繁雜的農活給詩人不僅帶來了一身的勞累,也帶來了田間的收穫,而且還帶來了精神上的滿足與快樂。《東坡》一詩中: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我們從「野人」一詞中體會出了詩人的幽默和自嘲,從「莫嫌」和「自愛」中讀出了曠達和恬淡,從「鏗然曳杖聲」中聽到了一位智者與自然的交流。

這首充滿鄉土氣息的詩歌說明這位落魄的詩人已將自己的根深深紮進了土地,固執地在土地中尋找著生活的樂趣和精神的寄託。

⑤由此,不禁聯想到了另一位同樣高智商的詩文大家。讀起《柳子厚墓誌銘》的時候,我們心中不由頓生淒涼。清幽冷峻之於豁達放獷,不只是文學風格之異,還是一種心胸之別。

在惋惜這位唐宋文學的先賢最終沒能從永州的陰影中走得更遠之時,我們不禁要為蘇軾讚嘆了!「詞心安處是吾鄉」,這是我們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僅走出了黃州,還走向了更遠的惠州(今廣東)。

當蘇軾手把犁鋤墾荒於東坡的時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無限地延展開了。而無端的中傷、惡意的誹謗、曾經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這片土地無限地延展開了。此時,我們應該意識到:

中國的歷史上不僅是多了一位「東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藝術家。

⑥似乎是冥冥蒼天特意安排了蘇軾——這位民族的傑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後,去完成一項開闢宋代文學新紀元乃至中國文學新紀元的偉大創舉。蘇軾在黃州留給我們的不只是數畝開墾的農田,也不只是乙個淒美的故事。當他的趾甲縫裡塞滿了東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黃州土地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盪的時候,便意味著《赤壁懷古》和《赤壁賦》的誕生,意味著宋代文學走向了乙個新的里程。

⑦又乙個「不知東方之既白」的夜晚,我們與東坡相會於書卷中,傾情地閱讀著這塊永遠讀不完、讀不透的土地。東坡之於蘇軾,就如南陽之於孔明、成都之於杜甫、桐城之於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覆的吟誦中,我們對世界對生命對完美對缺憾的體察一天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東坡與蘇軾最終成為了我們精神的源泉與歸宿。

⑧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選自《都市美文》)

1.第①段中,作者為什麼說東坡「與我們浪漫的想像竟是那麼的遙遠」?(4分)

2.文章第④段寫到了柳宗元,有什麼作用?(4分)

3.第⑤段中,作者說「中國的歷史上……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藝術家」,從上下文來看,「思想者」和「藝術家」的內涵分別是什麼?(6分)

4.本文以「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收束全文,請你對此作簡要賞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21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滄浪亭記

[宋]蘇舜欽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南遊,旅於吳中,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闢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六十尋,三向皆水也。

槓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雲錢氏有國,近戚孫承佑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

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倚,號「滄浪」焉。前竹後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幹,光影會合於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箕而浩歌。

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曰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於內而性伏,必外寓於物而後遣。

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唯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於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

予既廢而獲斯境,安于衝曠,不與眾驅,因之複能乎內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選自《古代散文鑑賞》,略有刪改)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崇:高高的

b.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微:小

c.訪諸舊老訪:拜訪

d.不亦鄙哉鄙:目光短淺

6.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作者鄙視官場的一組是(3分)

扁舟南遊,旅於吳中

前竹後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

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曰與錙銖利害相磨戛

左右皆林木相虧蔽

唯仕宦溺人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於死者多矣

a. b. c. d.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寫作者剛到蘇州時居住環境的惡劣,也暗示其被罷官後的憤懣和鬱悶,為後文買地築亭以及文末的議論作鋪墊。

b.「滄浪亭」周圍景色優美,前面是竹後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沒有窮盡的竹林,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優美的景色令人陶醉。

c.作者常常到「滄浪亭」上遊玩,或把酒賦詩,或仰天長嘯,樂而忘歸,其樂融融。這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情懷。

d.全文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筆墨酣暢,轉合自如,前有鋪墊,後有照應。觸景生情,由情入議,渾然一體。

8.(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

譯文②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於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

譯文(2)把下列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譯文 ④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譯文(二)古代詩歌閱讀(8分)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昭君怨詠荷上雨

[宋]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散清波。

(1)從詞的下闋來看,作者寫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闋卻寫午夢西湖,這樣構思的目的是什麼?(4分)

(2)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來詠荷上雨的?(4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8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

(2)師者人非生而知之者韓愈《師說》)

(3抱明月而長終託遺響於悲風。(蘇軾《赤壁賦》)

(4)可堪回首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如皋市實驗初中初三第一次月考

如皋市實驗初中2012 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 九年級語文試卷 考試時間 150分鐘總分 150分命題人 冒 周亞麗 溫馨提示 親愛的同學,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50分 含書寫分5分 你要在150分鐘內答完所有的題目。請務必在答題紙規定的地方答題,其他地方無效。當你寫下每乙個答案時,請盡...

如皋海安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調研語文試題

如皋海安2007 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 高三期中聯考語文調研試題 本試卷分第 卷 選擇題 和第 卷兩部分,共16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第卷 選擇題,共30分 一 9分,每小題3分 1 下列詞語中,每對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 叱吒 柵欄躋身 羈絆爪子 沼澤寬宥 保佑 b 桎梏 痼疾湮沒...

泉州一中07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高二 文科 數學 試卷i 命題邱形貴 審核劉水明 一 選擇題 每題只有乙個正確答案,把選項代號填入答卷中每題5分。滿分60分 1 拋物線的準線方程為 abcd 2 下面結論正確的是 a 若,則有b 若,則有 c 若,則有d 若,則有 3 已知全稱命題 則 abcd 4 已知動點p到定點f 1,0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