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家長手冊

2021-09-13 21:44:11 字數 4759 閱讀 9506

塑造孩子一生的關鍵

一、二年級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小學1-2年級,非常關鍵的自信建立時期。

*小學1-2年級,培養好習慣、好性格的最佳時期。

*小學1-2年級,自我意識的重要萌發期。

*小學1-2年級,開發智力的「**期」。

*小學1-2年級,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

*小學1-2年級,學習能力養成的關鍵期。

總之,*

一、二年級左右,父母的態度、引導和教育方式,將塑造或決定孩子的一生。

一、讓孩子自信地走在起點上。

家庭中的自信培養:《跳棋中的教育》

夏天的時候,有一次我老公陪孩子玩跳棋,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讓孩子接受一點挫折教育,不要什麼都順著孩子,這種想法是好的,但在玩的過程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第一局孩子她爸贏了,孩子撅著嘴,老大不高興。第二局,孩子他爸又贏了,孩子一氣之下不玩了,無論爸爸怎麼喊她,她都不再和他玩跳棋了。我明白老公的意思,有些時候製造一些困難給孩子,讓她受到一些挫折,增加她的耐挫力是對的,只是方法有些不當。

孩子不但受了挫,並且一連兩盤的輸棋,孩子被挫折了,不但沒有起到挫折教育的效果,還讓孩子玩跳棋的興趣受到了嚴重的摧殘。私下裡,我和老公分析了這件事,並且告訴他正確的做法。只是從此之後,孩子再沒玩過跳棋,直到前不久,他們又玩了一次,這回老公按照我的說的方法來做:

第一局赫赫贏了,第二局赫赫又贏了,第三局赫赫爸爸贏了,赫赫不認輸,再玩第四局,孩子又贏了。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過程:第一局孩子贏了,我們為她建立了自信,雖然最初,但她因此而快樂,快樂著並自信著。

第二局孩子又贏了,自信心加強了,並且更加快樂。第三局赫赫輸了,讓孩子體會到贏棋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是一樣的,有時候你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不是所有事情都如自己心願一樣順利,這時候的挫折教育是最穩定和有效的。第四局,孩子又贏了,讓她又找到成功的快樂,給她一種思想,原來,只要努力就會獲成功。

這些看似平常的四局棋裡,其實孕含著多少智慧型啊!這是我們應該會的,我們應該懂的,這是教育!

*二、讓好習慣成為孩子的夥伴。

孩子上了二年級之後,有乙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愛撒謊了,喜歡自我為是了。

*家長怎樣讓孩子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呢?

*方法一:讓孩子滿懷信心地改掉壞習慣。

*案例:《生日祝福》

我有乙個同學和我講了她兒子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是乙個週末,兒子帶了幾個要好的同學來家裡過生日。吃飯的時候,孩子們的話題很自然地落到了今天的「小主人」身上。

「阿姨,昨天王浩做小動作被老師批評了!」

「阿姨,王浩總是不愛讀課文,老師很不喜歡他!」

「阿姨,王浩做作業總是不認真,他的作業總是得不了『優』!」

……聽著孩子們無心的「告狀」,我非常生氣,真想把他拉過來狠狠地教訓一頓,但這麼多同學在場,我必須得給他「面子」,把自己的怒氣強壓下去。心想:等同學們走了,看我怎麼收拾你!

但兒子的表情卻讓我改變了主意,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評價使兒子停止了吃飯,他低著頭,臉漲得通紅,眼裡含滿了淚水,一言不發地擺弄著手中的筷子。我知道,如果此時我再給他負面的評價,他很有可能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於是,我靈機一動,這樣對孩子們說:

「你們能說出王浩身上的優點嗎?」

「王浩唱歌非常棒,我們**老師可喜歡他呢!」

「王浩很有愛心,他經常把自己的文具借給同學們用!」

「王浩的記憶力很好,他能把那些外國作家的名字都背下來。」

…… 在同學們爭先恐後的講述中,兒子的頭慢慢地抬起來,我可以看出,他正在想:原來我身上也有那麼多優點啊!這些表揚成為孩子這個生日的最好禮物。

我的這個朋友巧妙地把話題引導到兒子優點上面,這不僅把孩子的目光從自身的缺點上面轉移了出來,而且還促使著孩子去正確地認識自己。

教育界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對於這些正處於自我評價階段中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在二年級,孩子對那些負面的資訊非常敏感,他們需要父母的欣賞和鼓勵。

所以,當孩子身上的某種壞習慣總也改不掉時,你不妨引導他看到自己優秀的一面,因為乙個渴望更加優秀的人是不能長時間地容忍自己身上的壞習慣的。

*方法二:運用「加減法」來促使孩子養成好習慣。

*案例:《寫作業好動的孩子》

一位家長曾給我打**說了她的困惑:

老師!每天寫作業得折騰兩個小時,其實他真正學習的時間都不到十分鐘,我真是沒辦法了!他一會兒上趟廁所,一會兒去冰箱找點吃的,一會兒又就喊口渴……面對兒子這種坐不住的壞習慣,我所有方法都用盡了,但他就是改不掉。

我真不知道應該如何教育他了!

面對這家長的抱怨和迷茫,我這樣問她:「每天晚上做作業時,在乙個小時之內,你家孩子大約來回溜達多少趟?」

「大概**趟吧!」這位家長想了想說。

「那你希望孩子做作業時保持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坐在書桌前就認真寫作業,寫完後再起來。」這位家長不假思索地說。

「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你家孩子要想達到這種狀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如果你能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你家孩子坐不住的壞毛病就會一點點改掉。」

這位家長真的按照我所說的方法去做了,大約乙個月後,家長打**,欣喜地告訴我,孩子坐不的壞習慣已經明顯減輕了。

家長們一定在好奇地想:你到底使了什麼法術?讓那個孩子的壞習慣這麼快就有所減輕了呢?

其實,我僅僅運用了乙個很簡單的「減法」,我這樣對這個孩子的家長說:「現在孩子一小時是至少起來**次嗎?你這樣對他說『如果你在一小時起來的次數能夠減少到六次,連續三天都做到,那些動畫片你可以隨便看!

漸漸地,你可以把孩子在一小時內站起來的次數減少到五次,四次,乃至更少。」

*雖然二年級孩子的壞習慣還處於剛剛形成的階段,但它之所以會被稱作「習慣」,這就表示它的消失需要乙個長期的過程。家長不僅要懂得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而且還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壞習慣的改掉用「減法」,同樣的道理,好習慣的養成就應該用「加法」。所以,在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常常對孩子這樣說:

*「昨天你做對了2道題,今天做對了3道題,這說明你越來越細心了!」

*「今天你多幫助媽和了一件家務,這說明你越來越有責任心了!

*「越來越多的困難都成了你的『手下敗將』,這說明你越來越好、堅強了!」

*方法三:重視老師對孩子習慣培養的積極影響。

對於這些壞習慣剛剛露頭的二年級孩子來講,老師對他們壞習慣的改掉、好習慣的形成的影響是巨大的。

*案例:《趴桌子的孩子》

我的鄰居曾和我說:我家孩子總是喜歡趴在桌子上寫字,我對他說過很多遍了,趴著寫字會影響視力,但他總是拿我的話當耳旁風。

但有一天,我發現孩子寫作業時的姿勢特別端正,我好奇地問他「今天怎麼這麼乖呀,不趴在桌子上寫作業了?」

「老師說了,趴著寫字會損害視力,如果小小年齡就戴上眼鏡,鼻子就會被眼鏡壓得不好看。」孩子非常認真地說。

進入二年級,大多數孩子都會出現這種現象,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聽家長的話,但他們卻很重視老師對自己的評價。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孩子之所以常常會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是因為他們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父母了,是他們自我意識成長的一種表現;而他們之所以會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是因為他們欣賞老師的知識淵博和權威。

*結論: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講,老師對他們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當家長對改掉孩子的某些壞習慣無能為力時,你不妨請老師幫忙。例如:

*當孩子不想改掉不講衛生的壞習慣時,家長可以請老師親口告訴孩子:老師不喜歡那些不愛乾淨,不愛整潔的孩子!

*當孩子不想改掉懶惰的壞習慣時,家長可以請老師告訴孩子:乙個懶惰的孩子是不會有出息的!

當孩子做事總是有頭無尾時,家長可以請老師告訴孩子:有耐心的孩子才會有大的作為!

三、讓父愛母愛成為孩子的一雙翅膀。

1、母親教育——給孩子最科學的愛。

母愛是偉大的,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用多種形式來稱頌母愛的偉大。但我要告訴家長們的是,只有科學的母愛才是偉大的,而那些不科學的母愛往往就是將孩子毀滅的「催化劑」,母親們應該懂得如何給予孩子更科學的愛。

*方法一: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不要忘記向孩子「索求」愛。

古往今來許人都來描述母愛:母愛崇高、最偉大、最無私的愛。而更科學的愛是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也要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學著愛家長、愛老師、愛身邊的人。

*案例:《我管孩子叫媽媽》

我的孩子現在是二年級,和大家的孩子相差不多,我把我的一些做法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大家知道小女孩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在過家家的過程中孩子總扮演媽媽的角色,並且她希望我是她的孩子,讓我叫她媽媽,我覺得每當玩這個遊戲的時候,都是乙個對孩子很好的教育機會,我就學著她的樣子奶聲奶氣地叫她媽媽,孩子很高興,你會覺得她立刻長大了!當我說:「媽媽!

我要喝水。」孩子就會小心翼翼地倒來水,還告訴我:「慢點喝,別嗆著!

」這時候孩子學會的是照顧;當我說:「媽媽,我肚子疼!」孩子會說:

「是不是著涼了?我給你加件衣服。」這時候孩子學會的是關心;當我說:

「媽媽!我要買那個最大的娃娃。」孩子說:

「咱們已經有了乙個娃娃,再買就是浪費。」孩子學會的是節儉。當我說:

「媽媽!我不想睡覺!」孩子說:

「明天你還要上課呢!現在必須睡覺。」這個時候孩子學會的是管理自己。

這個遊戲一直伴隨著我們這麼多年,孩子在這種逆向教育的過程中慢慢長大了。因此,*家長給孩子「製造」機會,向孩子「索求」愛,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激發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感受愛、回報愛。這種潛移默化會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質。

*方法二:不要因為愛而忽視原則。

一位一年級孩子的媽媽曾這樣對我說:「現在這些孩子令你妥協的花招實在是太多了。我們很難堅持原則。」其實,正是我們的經常妥協,才使得孩子的花招變得越來越多。

案例:《小事也要有原則》

比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經常放學後不願意寫作業,托到很晚了,她故意打著哈欠說:「媽媽,我真的好睏呀,作業明天早上寫吧。(商量)」

這個時候我們通常會被孩子的可憐相所動,但冷靜的媽媽會說「我們的規定是怎麼說的呀?」

致家長二年級

致二年級家長的一封信 二年級各家長 你好!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新學期已經過去了乙個月。在這乙個月的時間裡,我看到了很多孩子的進步。王勝弘 鄒嫣然 蔡佳樂 周穎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好幫手,能夠在學習之餘,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 黃凡銀 祁晨陽的學習態度有所改善,本次單元測試有了很大的進步 希望祁晨陽的字...

小學二年級家長評語

1 引導要正確 即對孩子要正確引導,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這裡我特別請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引導時,一定要平等相待 曉之以理,切忌出現過分寵愛或動輒呵斥 或撒手不管或嘮叨過分等現象。同時應在師生關係 同學關係的處理上重點關照。就是說,在師生關係上,要引導孩子尊重老師 虛心求教,努力適應老師的風格 在同學...

二年級家長會

一 致歡迎詞。尊敬的各位家長 你們好!首先,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這次活動。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你們對自己子女的關心,對我們學校工作的支援,對我們教育工作的最大幫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覺得家長會的真正意義在於給孩子鼓勵,在孩子們心中,來參加家長會,也就是對他們的關心,對他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