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地方課程學科教學建議30條

2021-09-12 12:21:01 字數 4645 閱讀 4754

(徵求意見稿)

小學地方課程是我省**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省編通用教材《人·自然·社會》和各市自編專題教材的教學任務。作為學科課程的有力補充,小學地方課程承擔著介紹我省歷史、地理、人文、經濟情況,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感情,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安全、環境、國防、民族、法制、禁毒教育等大量教學任務。

為有效開展地方課程的教學,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第一條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理解、掌握課程標準,明確課程性質,了解課程基本理念。將課程標準理念與教材內容融合起來,使課程目標得以實現。

第二條充分閱讀本冊教材,整體把握本冊教學內容。有條件的教師建議閱讀全套教材,簡單了解各分冊內容分布。審視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了解他們已經具備或尚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從而確定地方課程教學的起點。

第三條在上述基礎上,擬定本冊學期教學計畫和教學目標,應切實符合學生需要和教學要求,並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保證地方課程教學上足課時,規定課時不挪作他用。

第四條教學設計中,鼓勵通用教材與專題教材協調統一使用,以通用教材為主,專題教材為補充。

二、教學實施

第五條建議採用活動課程教學,如調查採訪、資料收集、參觀考察、動手操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及對教學內容的感悟,教師應是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應主要避免大量文字講授,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第六條教師要注意教學語言的生活化和兒童化,淺顯明了,避免專業性太強的教學語言。可採用編兒歌、講故事、做遊戲等小學生更易接受的活動方式進行知識講述,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第七條教學活動設計要注意活動與教學內容的銜接度,注意引導學生感悟活動中蘊含的意義,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熱情。避免只停留於活動表面。

第八條注意研究教材,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師應善於觀察課堂效果,根據教學現狀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順序、組合、難易等方面的彈性處理,充分發揮地方課程的選擇性功能。

第九條培養學生學會查尋、收集、加工、整理資料的方法, 提高寫調查報告和統計、分析資料的能力。

課前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交流,能加深對相關內容的認識。如有條件,相關主題教學全部完成後可以以「資訊發布會」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包裝樣本或實物樣本、圖畫等,增進對教學內容的了解。教師應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

第十條幫助學生掌握課題研究的程式,適時形成活動主題,加強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聯絡,提高活動的策劃和設計能力。在調查、考察、**、設計、製作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

第十一條小學中高年級教學實施中,鼓勵學生通過辯論、自主交流、模擬表演、實踐操作等方式開展學習。條件允許情況下,教師可組織高年級學生外出學習,注意培養學生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此類教學課前教師要布置學生有所思考和準備,教學前要讓學生明確目的和要求,幫助學生設定一定的活動情境及活動任務,給予必要的指導,提高活動的實效性。教師在活動中要尊重孩子獨特的見解。

第十二條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安全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教會學生掌握簡單的急救知識和緊急事件處理辦法。外出活動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外出安全問題,要取得家長和其他相關人員的支援。

學校應制定安全制度及緊急事件處理預案,明確責任到人。

三、學習評價

第十三條小學階段地方課程學習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建議採用等級制評價,使用口試、觀察、訪談、作品分析和活動情況記錄等形式,避免筆試形式。

第十四條評價應以改進與激勵為主。目的在於獲得教學資訊的反饋,用以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促進學生的發展,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教師應建立學生學習記錄袋(或指導學生自己建立),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業成績,活動表現等進行過程性記錄。

第十五條評價反饋要及時。教師給予評價是要充分肯定學生優點,對不足之處給予適當引導,通過評價促進學生能力提高。

四、教學資源

第十六條教師要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在充分考慮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課程成本的前提下,資源開發要要關注學生現有水平,要充分挖掘本地方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與學生社會生活相聯絡的鄉土知識和經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多樣性。

第十七條關注本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資源開發需要強調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特別是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課程的整合,以提高綜合教育的效果,共同達成課程目標。

第十八條課程資源開發要體現時效性。教師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中,要不斷跟蹤和**社會發展,為學生選擇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內容,避免教學內容的脫節和過時。

第十九條注重當地校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工廠、農村、部隊、企事業單位、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專門人才等資源,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財富;

第二十條有條件地區,應建立區域網路課程資源管理資料庫,拓寬地方課程資源及其開發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努力提高使用效率,減輕教師工作負擔。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建議30條

(第三稿)

小學科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主要課程。學好科學課程將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持續發展。學習小學科學的主要方式是觀察和實驗,通過學生的親自**獲得知識、培養興趣和習慣。

建立一套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規範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對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參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學建議,請參照實施。

一、教學準備與設計

第1條認真學習《小學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的性質、目標,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內容標準及實施建議。

第2條閱讀教材,整體把握本冊教材內容,要注意季節性較強的內容,可按季節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程序。

第3條閱讀教學參考用書,補充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

第4條分析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水平,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習慣,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及班級狀況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預見,採取對策。

第5條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期教學計畫。教學計畫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教學進度應細緻安排,教學能按計畫進行,盡可能不拖延或超趕進度。

第6條設計分課時教學方案。

(1)依據課文內容和學情分析準確定位課時目標,課時目標表述應具體明確,具有操作性。

(2)逐字逐句研讀本課教材文字,了解教材中活動設計安排的意圖,並與教師用書結合起來研讀,確定本課的核心**活動。

(3)教材上的觀察、實驗活動,教師在上課前要親自做一遍,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實施。

(4)在教學開始前,通過抽測、訪談、作業等方法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別要了解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水平。

(5)根據教學的需要,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材料,閱讀資料,提前進行觀察記錄。

第7條精心準備有關的教學器材,器材必須充足和典型,避免兩手空空進入教室進行教學,保證學生觀察、實驗活動順利進行。

第8條器材要適合學生的學習,要突出**活動的重點和本質。可以對教材中的設計做適當的改進,提倡開展自製教具,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9條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觀察、實驗等活動進行時,學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此時教師要及時掌控學習紀律,讓學生在有組織的環境下有序學習。

第10條在以觀察、實驗為主的課堂教學中,一般師生占用時間分配大約為1:1,即學生自主的活動時間在20分鐘左右。這就要求教師少講精講,指導有效,把時間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第11條課堂中器材的出示和**,應該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節課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學環節的展開,先後呈現器材,達到以器材調節學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領教學活動的效果。

第12條倡導**式教學。親身經歷以**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時間,保證學生獲得充分的科學**機會。

第13條**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學習中要靈活運用**、課件、資料、講解等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進行教學。

第14條積極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進行教學,實現資訊科技與科學學科教學的整合,一些活動可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

第15條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又要關注學生科學概念的構建,盡量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16條要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處理好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之間的關係。一般情況下,要保證學生的分組實驗順利進行。如因條件所限,也要創造演示實驗的條件。

在課堂上盡量避免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

第17條對觀察實驗活動,應根據學生動手水平,進行必要的指導,避免成為沒有指導的**活動;也避免指導過度,使學生成為教師指令下的**活動。

第18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教師一時不太清楚,應該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與學生一起**、一起提高,切忌信口開河。要博學多識,避免出現科學性錯誤。

第19條重視**過程的科學性。

(1)**從問題開始,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出質疑;要設定問題情景,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課堂上應有意識的訓練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可以研究的問題。

(2)讓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假設時,一定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做假設時一定要符合邏輯、有一定的依據,而不是憑空想象、隨意猜測。

(3)讓學生及時地把有關的資料收集起來,做到所收集的資料的準確性,不能隨意修改資料,同時讓學生明白實驗資料要經過多次實驗得出。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資料,在各種可能的解釋中選擇最合理的資料,並把資料轉化為證據。

(4)科學課的重要特性表現在對證據的追求和對證據的尊重。要注重證據,突出科學本質,突出證據**正確,證據運用恰當。

(5)小組學習是科學**中常採用的一種組織形式。在組織教學時,要做到讓學生分工明確、人人參與,各司其責,同時相互合作,角色定期進行互換。

(6)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及時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求同存異、用事實說話。提倡在證據基礎上的爭論,尊重證據、尊重民主。

小學綜合實踐 地方課程 學科教學建議

第8條注意研究教材,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師還應善於觀察課堂效果,根據教學現狀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順序 組合 難易等方面的彈性處理,充分發揮地方課程的選擇性功能。第9條培養學生學會查尋 收集 加工 整理資料的方法,提高寫調查報告和統計 分析資料的能力。課前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在...

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學建議30條

二 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9條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觀察 實驗等活動進行時,學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此時教師要及時掌控學習紀律,讓學生在有組織的環境下有序學習。第10條在以觀察 實驗為主的課堂教學中,一般師生占用時間分配大約為1 1,即學生自主的活動時間在20分鐘左右。這就要求教師少講精講,...

小學品德學科教學建議

小學學科教學建議 品德與生活 品德與社會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在小學低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 樂於 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參與社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