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2021-09-01 15:30:45 字數 1635 閱讀 1658

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

深圳市寶安區石岩上屋小學鄧柳冰

在為期三天「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教材」培訓的培訓中,聽了寶安區兩位骨幹教師張維國和徐定,北京市骨幹教師許淑一老師和全國小學數學專家吳正憲老師共五節課。還聆聽了兩位專家對五年級教材的分析以及對教師的成長的要求。通過學習和觀摩上課,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方法,課堂設計上獲得了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

其中感觸最深的是不管是教材還是教師的課堂設計都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乙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教師是什麼?問題看似簡單,但工作了一輩子的老教師也可能回答不上來。吳正憲老師對教師作了新的定義:

教師是孩子們一生經歷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教師是孩子們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新時代對教師有新的定位,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威風凜凜的角色,而是和學生們平等的、和諧的、民主的朋友關係。這樣的定位更利於學生接受教師從而接受知識。

古時候給教師下的定義是:傳道授業解惑,那麼它還適應新時代嗎?新時代對教書又有怎樣的要求呢?

吳正憲老師同樣給出了答案:教師必然育人,這是不可逃避的事實!只有在教學中時刻滲透德育,才能使課堂有靈性,才是活的課堂,才能培養出德智兼備的人才。

那如何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呢?教師要有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重要。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付出真愛,要時刻關注每乙個學生的情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交往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真誠地和學生交流。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數學教學活動。

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形成」呢?吳老師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和好奇心,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

同時,教師要放手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合作,**,創新,圍繞某乙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方法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這樣,學生自然就會興奮,產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學生才能得到發展。

社會在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科技在進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斷更新,需要可持續性地發展。教師之路該如何走?作為骨幹教師又該如何做?

面對這場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創新,這是我們教師教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面對21世紀飛速發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專業的道路上不斷成長,就應努力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學術道路。這一點對我的啟發很深,的確,面對不斷更新的教育觀念,面對發展的時代,面對變化的學生,教育需要不斷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師,只有不斷地研究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公升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

作為科組長更要強調反思學習,提出自我學習、自我專業發展的計畫,撰寫教育筆記,案例,經驗總結或**等,全方位提公升自己。

以吳正憲老師最後給老師們提出的要求作為我感想的結束:人課合一———最高的教學境界!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著重體現了六個基本理念。進行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學研究,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第一,如何更新我們小學數學教學觀念,包括學習觀和教學觀等。第二,如何改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策略,如討論 和激發學生思考的教學策略,以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環境。第三,要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案例進行研究...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思維能力。新課標指出 學生能通過觀察 實驗 歸納 模擬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 主動地學習,這樣一...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 普及性和發展性,推崇 數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大眾化數學的理想 因此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