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創作交流研討發言稿

2021-08-20 02:18:08 字數 1275 閱讀 7008

中國傳統繪畫是書畫同源,看重「書寫性」,「畫」只是名詞,「寫」才是動詞。古人畫畫不說「畫」,而說「寫」,「寫真」、「寫意」、「寫生」,連後世引進的新樣式也譯成「速寫」。真正的文人畫是由一批不會畫畫的文人「寫」出來的。

從前中國人只要讀書就會拿毛筆寫字,這離畫畫就不遠了。在創作過程中,我都非常著意於造型、構圖甚至構成,這在文人畫中是沒有的。畫畫的人往往都有這種體會,即有時一幅作品打動人的未必是因為它的題材重大,或者畫幅巨大,而更多的是繪畫的本體因素在起作用。

比如是乙個區域性的用筆——如油畫之筆觸、如中國畫之飛白,一小塊色彩的點染——如油畫之透明感、如中國書畫之屋漏痕,或者是乙個動作、乙個小道具的安排使人產生激動甚至震撼!這些,都有可能從經意或不經意中產生。這些,最終都取決於作品的技藝含金量——撲捉造化美點的技巧和表達造化美點的技巧,而這些都往往體現為某種創作的難度。

天津一位收藏界友人說得很直白:「你的那些美女很特別,總覺得與別的畫家的很不一樣。非常**,可惜就太胖了。

」他每次取畫都希望我下次為美女**,我也只能說當今營養好,一時減不下來……這不是藉口,而是理由。現在的生活條件太好,就像唐朝,有以胖為美的說法,因為藝術,離不開時代功利,他們這些感受都是非常真實而準確的,很形象地反映了我的風格取向,同時也再次提起了美與漂亮的同異這個美學上的老問題。「成教化、助人倫」是她的義務。

但從本質而言,她又是心靈自由的釋放,是品格、靈性的物件化。她需要著意,更需要率意;需要感覺,更需要感悟;她需要功力,更需要才氣;她需要內容的厚實,更需要形式的空靈;她需要法度上有源可尋,更需要效果上妙不可言。古人「氣韻非師」、「在外物界尋回自我」等論述是精闢的。

畫「好」不容易,畫有「格」就更困難了——那是一種個性、氣質的下意識的流露,而她的底蘊則是整個人格和畢生的修養。

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取法於古,取意於今,也許是今後書畫創作中乙個永恆的話題。在中西文化自然交融的空間裡,在當今書畫繁盛的群體中,對每個書畫家來說,都需要在共性中尋求個性,確立自我。書畫藝術的生命,譬之人的生命,要保持生命活力,就得不斷吸入新鮮空氣,不然生命就會窒息;又要不斷攝取營養,否則也難於生存。

我們對書畫的獨到、超越性的審美反映,也要不斷地吸入新鮮空氣與經常地補充營養才行。這新鮮空氣就是生活的時代氣息與時代的生活蘊含,這營養就是廣博知識的不斷接收、審美情趣的不斷陶冶,和藝術動力的不斷錘煉與增強。只有如此,才能使書畫創作處於優化發展狀態,使作品滿載著時代的氣息,洋溢著時代的鮮活感,真正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當然,以上煩言碎語,純屬一己之見,只是本人的創作習慣、方式,理想、追求。多好多差,當由觀眾評說,時間檢驗。謬誤在所難免,企盼大家批評指正!

最後,祝各位身體健康,藝術進步,工作順利,謝謝大家!

生本教育交流研討發言稿

2 生本課堂如何更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如何能在40分鐘的課堂上更有效的引導學生在展示和交流中建構對學習內容的認知,使課堂不停留在熱鬧的展示層面,不陷入虎頭蛇尾草草結束的困境,能深入有效的開展知識的 和建構,是乙個有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3 前置性作業是生本教育的亮點之一,是學生學習新知前的自主學習活動...

研討發言稿

對本科課堂教學的認識 醫學基礎教研室帖衛芳 2013 2014學年第二學期,我承擔了13級本科生物化學教學課程。在此對本科課堂教學談一點自己的簡單認識。本科生的課堂與專科生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對知識的渴望和 要高乙個水平,求知慾更強一些。經常會有學生來諮詢不懂的問題。對於考試更多的是想依賴自己的能力...

研討發言稿

聯絡文章內容準確理解詞語含義,進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比如說魯迅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中,第一段中有這樣一句話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這句話如果不引導學生聯絡文章內容去理解 似乎 確鑿 那學生就把握不住這兩個詞語的真正含義,更體會不到作者通過這句話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做了如下設計 ...